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角形》复习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把“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与合作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要求: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一) 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图)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知识的“脚印”。

  (二)自主探究,回忆旧知

  1. 小小设计家。

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那么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你们留下了什么“脚印”呢? (说本单元的知识点)刚才同学们已经回忆了这么多知识,今天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希望大家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出更清晰的整理思路图,好吗?

  生:好!

  师:各小组赶快行动吧,我们的3位小记者还在等着采访你们呢!

  (与此同时,3位小记者设计自己的采访策略与步骤,并且巡视,以便找好目标作采访。)

  (学生开始动手翻阅记录、动口讨论交流,设计出大树形、统计表形、大括号形、花形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整理,真是五花八门。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设计好了吗?

  生:设计好了!

  师:那就让我们在“小小记者会”上来比高低吧,看一看哪一组设计得漂亮、清晰、又实用,好吗?

生:好!

2.小小记者会。

  师:在“小小记者会”上,我们的小记者们有权利采访任何一个小组,一共有3次采访机会,每一轮只能采访1个组。

  小记者1: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解读好吗?

 大家请看这就是**组的设计(小记者1出示设计图),?

生:我们是在设计的时候,……

小记者1:看了他们的整理设计图,你们觉得有没有补充的?

生: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1个直角或者1个钝角呢?能不能有2个直角或钝角?

这组学生解答,如果不能解答请其他同学补充。

小记者1:他说的好吗?掌声送给他。


小记者2: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好吗?

生:……

小记者2:请问三角形的分类,你们是如何整理的?

生: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也可以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小记者2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

    小记者2:看了他们的设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按边的长短来分的,那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给台上同学提问,请给与解答。)

小记者2:谢谢你为我们解答疑难。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小记者2:他们这组整理的全面吗?

小记者2:掌声在哪里?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昨天复习的时候,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整理图,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


老师介绍归纳整理的方法:先看本单元有几个小节,再看每小节有哪些知识点,这样分类归纳,在自己的头脑里留下清楚的框架,以后我们再回忆起来就很清楚了。

 

(三)学习小结

1、请每组同学依次把自己的整理图张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每个同学都去互相学习,评价。

2、说说自己在整理复习中的收获,得失。

3、看来同学们学习完了这单元后,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知识的脚印。希望以后同学们要像今天这样常常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足迹,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才能更好的前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9 1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