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的蝴蝶谷教案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的蝴蝶谷  精彩设计
教学设想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第4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象。全文有4个自然段,先说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再介绍蝴蝶谷名称的由来,接着具体描写蝴蝶谷奇异迷人的景象,最后讲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一、交流认识,尝试质疑。
  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有亲和力,更有活力。对宝岛台湾,学生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因此揭题后,教师不妨给他们一点时间,交流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台湾的情况。这样,既为学习课文提供了知识背景,又形成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板书“蝴蝶谷”,让学生猜一下,台湾的蝴蝶谷是怎样的?孩子善于想象,“蝴蝶谷”一词可以引发他们的联想。然后让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蝴蝶谷的哪些情况?”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一般会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称它是蝴蝶谷?蝴蝶谷到底有多少蝴蝶,在台湾什么地方?台湾怎么会有蝴蝶谷的?也许他们还会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老师不要“一棍子打死”,提问的能力是在提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对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教师要充分肯定。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让学生初读课文,给足读书时间,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反馈交流时允许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学生一般也就读得比较流利,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于听的学生来说,学到的东西也更多一点。这样,读书活动就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这个环节特别要处理好个别读和全体读的矛盾,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在听、评中有所提高。之后,可再给学生一次通读全文的机会,让学生扬长补短,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释疑体悟,感受蝴蝶谷的美。
  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默读课文,共同释疑,重点解决:1.台湾怎么会有蝴蝶谷的?可以通过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课文第一节写了“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因而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2.蝴蝶谷里的蝴蝶多不多?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解决。课文第二、三、四节都在写蝴蝶数不胜数。3.为什么蝴蝶谷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3、听说读写结合,渗透培养学生利用名种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意识。
4、文道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渗透祖国大团圆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难点:了解蝴蝶谷的名称由来。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蝴蝶头饰、导游帽、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暗示学法
  1、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
  2、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
  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月亮湾、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3、对,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到台湾去走走看看,这可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只有会读书的小朋友才能真正享受到旅行的快乐,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二、介绍台湾,理清文脉
  1、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读读课文,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2、随着学生的回答齐读第一自然段,板画台湾的地形“山多。山谷也多”。
  三、动画感知,读中感悟
  1、当学生介绍到台湾的蝴蝶谷时随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对,台湾又被称为“蝴蝶王国”,每年春天许多蝴蝶便一路飞行,到山谷聚会,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奇异的自然景观!
  2、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通过你的读感受出来吗?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下面读读吧!
  4、谁想来读?
  四、读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4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3、教师点拨“源、茂”的书写要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说:
  1、祖国的宝岛台湾条件适宜,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2、蝴蝶谷景象迷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过渡:蝴蝶谷,多美的名字呀!(一起读课题)今天我们就跟旅行团一起去游览一下,看看那儿究竟有多美。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节:
  1、游览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蝴蝶谷名称的由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找资料?
  2、从课文第2节去找。读文,交流。(1)从有关词语体会蝴蝶的多。(2)从系列动词,体会用词的精妙及蝴蝶跋山涉水的情景。(3)朗读。
  学习第三节:
  1、游览开始,(图片出示)你不想说些什么?
  2、蝴蝶谷景象迷人,书上写得多美呀,读第3节,想想书上写了几种景象,你从哪知道的。
  (文字出示第3节)
  3、你最喜欢哪一种景象,认真读读,仔细想想,把喜欢表达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要点:第一种景象中,金光闪闪十分壮观第二种景象中,上下飞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等词语重点体会朗读)
  4、师生分。师生分背。
  5、(出示图片)前来游览的有许多外国游人,他们对此美景赞叹不已,看图,说说他们的不同表现。(先单句说,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
  学习第四节:
  1、是呀,所以说“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引读第四节。
  2、卡片出示并读好“团团围住”“翩翩起舞”,读出蝴蝶的多、美。
  3、齐读第四节。
  三、总结:
  其实,不光是蝴蝶谷欢迎大家,台湾的山山水水、台湾的人民更是欢迎大家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旅游就要结束了,你不想对蝴蝶谷、对台湾说些什么吗?
  四、作业:
  1、把《台湾的蝴蝶谷》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课外阅读《台湾的小朋友》、《阿里山》、《日月潭》

           第三课时
  一、深情颂读,再次神游
  台湾的蝴蝶谷真是太迷人了,你们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一部分呢?试着朗诵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感受到那美丽的景色。
  二、导游上岗,再造语言
  1、迷人的景色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作小导游领他们去游览蝴蝶谷八!
  2、学生准备导游词。
  3、师生互动,游览蝴蝶谷:一学生当小导游,其余学生和老师扮游客,跟随课件画面游览蝴蝶谷,学生相机作解说。
  三、搜集汇报,再次互动
  1、对于台湾,对于蝴蝶谷,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努力的成果!
  比如:(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台湾岛图)

  板书:  台湾
  比如:台湾有好多好风景名胜,有美丽的日月潭,有耸立的阿里山、玉山、有气势宏伟的
  天祥大瀑布……
  2、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光。
  3、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等着小朋友们将来去游览,去建设,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板书:
      19、台湾的蝴蝶谷
     环境:气候 水源 花草
     得名:飞过 穿过 越过
     景象:迷人 有的 有的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反思

     《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片课文。课文运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宝岛台湾的“蝴蝶谷”。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以充分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美丽与神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从而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身在蝴蝶谷中,切身感受到蝴蝶谷的奇妙景象。
    课文在描写蝴蝶谷时,运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来说明蝴蝶谷的景象迷人。如“金光灿灿”“色彩斑斓”等,在引导学生理解蝴蝶谷中蝴蝶的美丽时,我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各种各样的蝴蝶,并让学生说一说你都是看到了那些颜色的蝴蝶,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学生们马上想到了“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彩斑斓”等词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理解“成千上万”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成千上万,想象一下成千上万只蝴蝶什么样。然后播放成千上万只蝴蝶的录像,由于录像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意外的同时很容易的看到了成千上万只蝴蝶的场面。并指导学生读出“成千上万”。“金光灿灿”主要抓学生看到耀眼东西时的一种感觉。通过“成千上万”和“金光灿灿”使学生初步理解“壮观”。

在教学“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时,为了能使学生仿佛看到蝴蝶们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蝴蝶谷时的景象,又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课文,问问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到什么了,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他所看到的小蝴蝶旅程中的样子时,引导学生闭上眼想象,并通过做动作体会“飞、穿、跃”这几个词使用的准确性。在学生脑中有所感悟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验证。并通过让学生来理解对比去掉一系列动词之后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7 0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