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别忽视常用字







  
规范中文有些常用字,若空究一下,可能似懂非懂呢。

“那”和“哪”虽都可做代词,但是有区别:前者是指示代词;后者是疑问代词。比如,“我的书在那里”是个肯定的句子,说我的快在那个地方(表示不是这里);而“我的书在哪里”则是问句,是问其他人,我的书在什么地方(表示不知何处)。人们有时偷懒怕麻烦,肯定句疑问句一律写了“那”,实属不妥。“大王”没错,“大皇”却是错用了“皇”字。但是,只要在街上随便走走,能找出不少“××大皇”的招牌。“欢度新年”写法已经正确无误,但是,画蛇添足地多写了三点水的“欢渡新年”每年都有。

“赌博”错写成“赌搏”的不少;将“脉搏”又错写成“脉博”的也有。“地盘”是指工地或一定势力范围,错写成“地盆”的到处可见。

自己的“己”和已经“已”,是易错的形体相似字,几乎每位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强调必须注意。但是,遗憾的是仍被忽略,经常出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因此,开头的字是“己”不是“已”;“学不可以已”是不可中止啊,若写成“自己”的“己”就大错特错了。“坐”多做动词,“座”多做名词或量词,因此,坐车、坐船必须用“坐”;满座、一座桥、对号入座则用“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数字不可乱读







  
中文数字读法,最常见的是按照万、千、十、个的顺序读出,如一千九百三十九、三万五千四百二十八等;但是,也有按个位单数逐一读出的情况,如一九九九、三六九等。这要看情形而定,多数统计数字要读出百千万……比如,学校里有一千三百六十七位师生;而 码则多用单个数字读法,比方说普通话中心的电话是27703638,除了神经有问题,没人将这电话号码说成二千七百七十万零三千六百三十八号!

不过有些数字,两种读法均可。例如一九九七年,有时为郑重或修辞需要,也可读成分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但是,读不明原委的数目字,则要弄明白再读才好。中国社会学家常用“421结构”说明中国近年的家庭组成模式。它本意指四位老人(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对夫妇(他们因一胎化无兄弟姐妹)和一个独生子女。用“421结构”的简称,分析它给社会带来的人口迅速老化弊端。港人不知道这是一种数字简称,有人读成“四百二十一结构”,让人哭笑不得!

最近报纸体育版有篇报道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葡萄牙比赛的消息说,中国队采取“四百四十二阵型”旗开得胜。把“阵式”说成“阵型”已有不妥,“四百四十二”更令人啼笑皆非!足球赛四四二列阵,指的是四前锋、四位中场、两个后卫的攻击型阵式,四百四十二是什么玩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沈”与“沉”







  
有友人的爱子是幼稚园高班学生,幼儿课本中出现了“沈”字作“沉”解的内容,他提出异议,并向校方问询,校长老师们认真代查之后,答复“沈与沉”能用。他向我求证此事。



未看那本幼稚园课本,但应肯定,校长和老师的答复是对的。即“沈”是古“沉”字,查查字典,多数都注明“沈”通“沉”。早年出版的辞典,在“沉”字下面可能只解释为“通沈”字,没有词语条目,而在“沈”字下面,却罗列了不少词语。如内地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汉语词典》,在一九三七年三月初版,一九五七年再版,直至一九六二年版本中,均是“沉”字下只写“同沈”两字,一个词语例句都没有;而“沈”字下面,做了“深入水中”等十二种解释之后,列举了五十九个词语条目。

但一九六五年以后至今出版的该词典(改名为《现代汉语词典》)恰恰相反,在“沈”字解释中只是写姓氏,没任何词语,在“沉”字下共罗列了数十个词语。这说明了“沈”“沉”能用,古以“沈”为主,到今日在读古书时仍可能用,却以“沉”代“沈”的演变和新的规范。现在若非古书原文需要,“沈”只是个姓氏,其他写作沉浮、沉默、沉没、沉闷、沉重、沉痛、深思……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簿”不是“薄”







  
电视的普通话节目常出疵漏,我以前说过一些,可惜错误不断,值得再谈一谈。一位年轻女教师在某台儿童节目中教普通话,她将“邮票簿”的“簿”字念成“薄”(即普通话拼音的bo二声),而且反复示范,并带一群孩子高声朗读,这位“教师”连“簿记、簿册”之“簿”(普通话应读作“布”音,即bu的第四声)都不知道,实在误入子弟!节目通过电视传播出去,不知还要误导多少小朋友和其他观众。那位“教师”应是北方人,会说普通话并无疑问。但是,要知道会说普通话同可以教普通话是两回事呢?北京的文盲会说流利普通话,她(或他)做称职教师呢?电视上的老师沉稳地把“簿”读成“薄”音宏声亮,可断定,如此浅显之字,“老师”竟然不识。电视台这样误教普通话的节目,应尽快改进才是。

内地人不认识“簿”字,并不稀奇。一则是文革的后遗症,一些人不认真读书所致;二则是此“簿”在内地用的较少,簿册之类的东西,内地都不用“簿”,如“纪念册”、“邮票册”、“相册”、“(银行)存钱本”、“记事本”等,他们多以“册、本”代“簿”;三是“簿”和“薄”确实相似。但这都不是可原谅电视授课教师的理由。即是老师,应是懂得准确发音、字义和教法的专门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挺”和“铤”







  
常用的带“廷”之字,艇、庭、霆、挺常用,字义容易明了,不会出错,因此不多论述。成语“铤而走险”是另一个“铤”字;讲解特别,其他词语极少用“铤”。但是正因为“铤”字极其少见,有人便把“铤而走险”错写成“铤而走险”了。理解两字字义之后才会少出错误。

“铤而走险”出自《左传》,“铤”字是疾行快走的样子,因此,这成语的意思是因走投无路,而不顾一切疾行快步跑上冒险之路。所以,“铤”字不可更改。若写成“挺”而走险,解成挺直腰板去风险,当然不妥。

“挺”字意思广泛,用处较多。它有直立、坚硬解释,如“挺立”、“挺身”、“挺拔”、“挺胸凸肚”、“挺起腰板”。《红楼梦》中还有多处以“挺”戏谑詈骂,如“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挺尸”本指死后挺直僵硬的尸体,此外“挺尸”却常引申谑指睡觉。《儒林外史》也有“爬上床挺觉去”的句子,“挺觉”指睡觉。它还可解成价格昂涨,哪报纸经济版上常说的“恒指坚挺”。

“挺”也有“奋进”意思,故勇往直前常说成“挺进”。中文口语中常用“挺”表示“很”、“颇”之意,例如:“他的英文说得挺不错。”“那小伙子真是挺帅!”“挺”字还可以做量词,“一挺机关枪”说法很怪,但没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坐”和“座”







  
准确来说,“坐位”即“座”,无须“座”后再加个“位”字,“满座”、“对号入座”、“座无虚席”就是此解例证。不过,人们常写“座位”,与“坐位”多年并用二者已视为能用。以汉语语法分析,从组词结构来讲,“坐位”是偏正结构,可解为“坐的位子”;“座位”属联合结构,亦即解作“座次和位子”,皆可说通。

“坐”、“座”读音相同,用法有关联,主要分别是“座”多做名词;“坐”常为动词。在写作时记住其词语性有别,会减少失误。先说名词的“座”,我们常说“这辆汽车是五座车”;它还可指器物下面的衬垫之物,所以有“钟座”、“灯座”、“插座”、“杯座”之类用法;它又可指方向地点,如“座北朝南”;它的一大用途是以名词做量词用,如:“一座塔”、“两座楼”、“三座山”等。

“坐”则是动词了,它本意是指臀部着物之动物,如“坐下”、“坐堂”、“坐冷板凳”,“如坐针毡”;它由此解之坐姿态引申出不思其他、不劳不做的意思,如“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坐井观天”、“坐失良机”、“坐以待毙”等;它还引申出驻和乘搭之意,比如“坐镇”、“坐船”、“坐车”、“坐飞机”。特别讲解是“定罪”,如“连坐”和“反坐”,别解成反向而坐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侯”“候”之别







  
“侯”是个姓氏,也是古代公侯五等爵位之一,粤语读“喉”音,普通话读hou音第二声。“候”是问候之意,常以“时候”表时间,还可解作等待,粤语读“后”音,普通话读hou但第四声。要注意的是,两字读接近,讲法不同,写法酷似,稍不留意便会错写那一小竖。

先说说有一竖笔的“候”。记住它的解释和它不与其他偏旁组字,就会大大减少错误了。它的常用词有问候、恭候、气候、火候、时候、候鸟、候车、候机、候教、候审、候诊、候选等等,离不开表“时”,表“等”、表“问候”的意思,上述各词必须加一竖笔,用“候”。

“侯”字则无那笔竖道,而今只用在姓氏,也不难记。但是,它同其他偏旁组成新字较多,这要特别留心了。如“喉”、“猴”、“瘊”、“篌”……若不小心便画蛇添足加上了一竖,把作声旁的“侯”错写成“候”了。

“喉咙” 普通常用词,无须多讲,只是粤语常说的“水喉”,普通话里正规叫“水龙头”有别。“猴子”人人皆知,但是话中有个“猴皮筋”要略费笔墨,它不真的是猴子之皮和筋,是指橡皮筋(广东话叫橡筋)呢!“箜篌”是个今已不用的古乐器。“瘊”同“猴”同音,“瘊子”指“疣”,如果某人说他“有个瘊子”,不是说他养了一只猴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4 0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