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属于那种可以供你源源不时地获取智慧资源的书。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的精典之作,虽时隔最初的出版已经30多年,但它的思想光辉却丝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
教育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他必需从他的环境中不时地学习那些自然和天性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通常我们看到这段文字时,往往仅把其中的“人”理解为同学。在我国,对教师角色的两种观点使人们忽略了教师自身需要不时学习和发展这一事实。首先是我国的教育文化中对教师角色的隐喻:蜡烛、春蚕、人梯、铺路石、园丁、工程师……都是一种“舍己”的形象。教师总在不时地输出,成绩了他人,耗尽了自身,教师进一步的学习和完善较少受到关注。另外,尊师是我国的优秀保守,但也导致把教师“圣化”、“神化”。在一般人的眼中,教师是传道者,是圣贤,是道德的楷模;在中小同学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教学时日一久,习惯性思维便开始主导我们的教学,教学也有意无意地陷入一种封闭循环中,课堂上大多数时间变成为同学讲解和分析“规范答案”,也只是为了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接收。然而今天,知识的激增、电脑网络的普和使得教师作为“知识代言人”的身份成为历史,面对个性纷呈的同学、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只专注于“填鸭”不只不合乎时宜,而且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学会生存》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时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面对同学思维火花绽现而提出的精彩问题,“下课以后再讨论”一类的方法早已失灵,教师假如仍然忽视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必定会显得捉襟见肘。
教师的学习不只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教育必需培养人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当代教师的任务已经大大拓展:信息爆炸,就要培养同学选择、分析和廓清问题的能力;变化加速,就要培养同学批判考虑、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实际世界开辟道路。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送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考虑;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交换者,一位协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需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发明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干展示自身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气和人格魅力;同学沐浴在智慧的课堂中,获得知识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提升,从而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教师作为学习者
“学会如何学习,这不只仅是一个口号,假如教师们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他人,他们自身首先就要精通它。”提起学习,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时常说:“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看书呀!”毋庸讳言,当前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负担逐渐加重是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学习存在着诸多误解。比方,认为只有正襟危坐在书桌前“看书”才是学习,或者寒暑假里坐在课桌前听专家讲座才叫学习。所以很多人在等待有时间、有机会再学习。事实上,学习作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它的含义已经大大拓展,它“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保守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人生活的所有场所和整个人的各个方面。教师职业是在复杂情境中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社会实践领域,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在教育情境中反思、选择、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再是一次性完成的。《学会生存》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考虑;学会热爱世界并使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发明过程中并通过发明性工作促进发展。”教师的生长和发展应延伸并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和实践,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学习者,成为学习一起体的一员。
从书本上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但“认为书面文字(和其口头背诵)是一切称得上知识的表示,它比那些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经验要优越得多”的想法“是一种偏见”。教师的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在偏远的西部农村做访谈时,一位小学教师的故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经常在上完一天的课、甚至上完一节课后,就写感受,比方说,我这节课板书不够好,我就写下节课要从哪些方面改正,第二天立即改正;或者我觉得这节课有上得非常不错的地方,我也会把它记下来,自身再体会一下……每天都写,写完了才回家。”“我们这里信息闭塞、资料缺乏,我甚至在看电视的时候,都准备好一个小本子,好的词语,好的故事,我都记下来,现在已经有几十本了。所以我上课的时候,通常都能得心应手。”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他甚至能从同学工整的书写、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得到启发,促使自身也不时完善。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4 11: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