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同学;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同学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同学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既指“课程物质资源”(或称之为“条件性课程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或称之为“素材性课程资源”)。“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师生比例)、图书馆、活动场地、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等。对于那些长期在教学的圈子内部寻求教学革新方向的人来说,也许需要逾越教学而获得“课程资源意识”。“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同学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和教师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假如说“课程物质资源”所倚赖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是一种固定化的、消费性的、“耗散资料”式的资源。那么,“课程人力资源”所倚赖的“教师和同学的知识结构、主动精神和人格品质”等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性的、生成性的、精神性的资源。当然,二者有相互交叉的可能,并非绝对的划界。
  
一、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涉和对教材的“再度开发”、“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的再度开发
  “教材”包括“课本”(或“教科书”)以和相关的“教辅资料”,比方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同学练习册、练习本,等等。
  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同学提供有结构的教材。这些教材一般由出版社提供。但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局部。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教师的责任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同学所接触的教材是“平安”而有教育意义的。在某些时候教师可能需要针对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不懈的“去粗取精”的咀嚼式的劳作,但这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将教材和教辅资料嚼烂嚼碎之后再喂给同学。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有时需要为同学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同学自身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在为同学提供教材和教辅资料时,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需要坚持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同学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教材和教辅资料理想的难度是坚持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让同学大体能够通过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而理解和掌握教材和教辅资料所蕴涵的信息。
  有时也可以提供难度较大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当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难度较大时,可以鼓励同学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和领悟相关的信息。
  (二)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资料、影视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逐步推广和加强,网络资源将发挥更大作用。“书本”(“课本”、“教科书”)虽然历来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但“网络资源”将对保守意义上的“书本”构成某种挑战。
  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身想要的知识。基于互联网传达技术的网络教育将改写教育模式,重新定义“教学”和“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同学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相对于保守教学中教科书而言,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同学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它鼓励同学按自身的喜好、环境、心境,选择适宜自身学习方式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立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对人类的传达方式革新的一种回应:从古到今,人类的传达形式大体有四种。首先发生的是口头传达。然后是书籍传达。第三种形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传达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以文字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的信息网络,不只使信息数量成百上千倍增加,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达质量,文字与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使阅读重新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使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权利得到尊重。”
  除网络资源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当教师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就构成课程资源的一个局部。美国学者布鲁巴克在对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做了详尽的梳理与分析之后感叹:“到了二十世纪中期,本世纪初在教学方法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推进力,基本上已经耗竭了;教育家们平静下来,沿着业已确定的主要路线进行了一些微小的改进。假如说采用复述法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教师们毫无保存地热衷于某一种教学法(如赫尔巴特的方法或杜威的方法)的时代也同样一去不复返了。教师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同学折衷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前沿阵地,假使还有哪一点可以成为新的突破口的话,那就是教育技术。” 布鲁巴克对教育技术寄予如此之高的评价和厚望,似乎并不夸张。现代教育的确越来越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和魅力。
  不过,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发挥它的力量和魅力,取决于教师的恰当使用,以便真正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且需要考虑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程时所花费的资源成本,包括教师在制作课件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料。相反,若不计资源成本或使用不当,倒可能“弄巧成拙”。
  与“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另一种资源——影视资源——现在也开始逐步引起教育中人的关注。“影视资源”因其直观、形象而具有“可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它使“寓教于乐”的理想局部地成为实际。
  自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来,人类发明了无数优秀的影视作品。它有意无意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影视课程资源的介入,将使教师“笔耕舌种”的保守教学方式局部地发生改变;假如影视课程资源能够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则可以弥补保守教材在深度广度上的缺乏。对于这样一种运用人类高科技技术发明出的丰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拒之于教学过程之外。
  
  (三)走进“社区资源”
  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沛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这份“纲要”对“社区资源开发”而言,具有某种标识性意义。既标识此前“社区资源”意识的缺乏,也标识此后“社区资源”意识的某种可能的前景。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同学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和科研院所等都是珍贵的课程资源。
  相对于学校狭小的空间而言,社区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与生物课程相关的资源有动植物、微生物以和相关的生物链、生物圈,等等;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和地势;天气、气候和季节;与艺术课程相关的资源有山川河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
  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同学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交往活动如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成为课程资源;社区居民的生活价值观念、信仰与伦理、风俗习惯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无论“天然性”的自然资源还是“人工性”的社会资源,只要教师参与其中的开发,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皆可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局部。
  同学家长与同学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真正的有效教学不只依赖于家庭的课程资源,而且经常需要引导家长开发和保管有利于同学发展的课程资源。当一个外语教师为同学回到家里无法听英语磁带或看相关的英语录象而焦虑时,或者,当一个语文教师不甘心同学在家里无法获得相关的阅读时,或者,当一个向来重视游戏和“玩中学”、“做中学”的老师不满于同学家里或社区不能让儿童自由游玩时,学校教育如何引导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尤其成为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缺乏,充沛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社区资源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教育即生活”的另一种说法。遗憾的是,社区课程资源相对于校内课程资源而言,其重要性经常被学校忽视。而且,学校和社区通常被人们理解为相互隔绝的两个系统,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两个系统。人们理解的教育往往局限于学校,忽视了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课程物质资源”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当“课程物质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尤其对于那些物质条件已经饱和或物资条件已经限定的学校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课程人力资源”(教师和同学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和教师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同学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人力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
  具体来说,“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同学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三是通过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教学”、“对话教学”来不时生成瞬时性的、不可重复性的课程资源。
  (一)同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同学主动学习”。当人们说“同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同学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同学的“主动性”。同学的“主动性”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富矿;同学的“主动性”是同学学习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动机”。
  遗憾的是,实际教育中往往不供认同学自身已经具备的“发动机”装置,往往不重视同学自身所具有的“发动机”这类课程资源。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二是“教师学习”。当人们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教师学习”或“教师主动学习”的状态,将决定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程度。遗憾的是,实际教育中往往显示为“教师不学习”或“教师零学习”。中小学教师要么抱怨太忙而顾不上“学习”,要么不认为自身尚需要“终身学习”。
  “教师学习”是重要的,但显然这是个难题。因为“教师不学习”或“教师零学习”有时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制度(如校长的管理方式以和教育考核制度导致教师没有学习的时间和心情)的问题。
  不过反过来看,假如我们突破“教师不学习”或“教师零学习”的困难而使“教师学习”成为可能,教师自身就能够开发出丰富而广阔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将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程物质资源”。
  教师学习首先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所阅读,包括教师读“书”、读“教育图像”、读“教育网络”。
  建议教师“读书”并不意味着要求教师钻研宏大的“教育理论”,在没有讲解的前提条件时,教师甚至不必阅读所谓的教育学教材。比较适合教师阅读的是一些既具有经典意义又蕴涵了教育道理的“教育散文”和“教育故事。”
  在教育界一度流行的培根的《论读书》、韩愈的《师说》、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陶行知的《教学合一》、余秋雨的《阅读建议》、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龙应台的《小朋友你慢慢来》、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小朋友》、王小波的《思维的乐趣》,等等,就是比较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散文。这样的散文散落在《读者》、《青年文摘》、《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以和各色网站,教师何以在网络上找来阅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故事很多,比方陶行知的《四颗糖果的故事》、《动物学校》、《鱼》、《这条小鱼在乎》、爱泼斯坦的《我曾是智障者》,等等。教育故事之所以适合教师阅读,是因为教师作为成年人,工作负担又比较重,不可能正儿八经地端坐在书桌前完整地阅读大部头的专著,而更有可能休闲式地阅读一些教育故事。
  除了读“书”之外,比较适合教师阅读的资源还包括阅读“教育图像”。阅读教育图像首先意味着听一些有价值的教育讲座或讲座录像,比方秦伯益院士的《文理交融,多元并举》、周宏校长的《赏识你的小朋友》、CCTV对话节目《什么是人才》等等,教师也可以“阅读”(观看)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电影,比方《春风化雨》、《音乐之声》、《生命交响乐》等等。
  除“阅读”之外,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观察”或“观摩”学习,即通过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之三是“师生互动”。大量的课程资源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时涌现和生成。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正因为这类教学资源发生于具体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正因为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它才显得珍贵而有意义。
  教师和同学虽然可以相对独立地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和同学自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充沛地显示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同学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也可以说,有效的教师就是善于激励和唤醒同学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在激励和唤醒同学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后能够从同学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那里寻找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
  实际教学中往往显示为教师单向的传送,知识在书本、教师和同学之间单向地流动,所谓“互动教学”或“对话教学”并不多见。在“课程资源”被提出和倡议以前,人们尚不知教学竟然还有资源的说法。在课程资源被提出和倡议之后,人们往往只供认教材、教具、图书馆、博物馆等课程资源,却很少理会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中即时生成的智慧资源,更不会想到同学的“错误”、同学的“差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一堂数学观摩课上,当老师讲授完“负负相乘得正”的原则之后,问同学“(-3)乘以(-4)等于多少?一位同学回答说等于9,另一位同学回答说等于12。老师肯定了后者,并让其陈说了原因,而对前者则不加理会。课后一位观摩专家问那位回答等于9的同学,为什么他认为等于9时,这位同学回答假如从数轴上看,将(-3)向正方向移动4次,每次移动3个单位,那么结果就等于9。可以设想:假如那位同学回答等于9时,老师追问“为什么”之后,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否会有另一种效果,有另一种品味?大量的课程资源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时涌现和生成。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
  
  总的看来,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坚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同学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同学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同学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同学之所以能够受教师的激励去亲自接触和体验课程资源,乃因为同学原本已经具备内在的求知热情。同学内在的求知热情自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同学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也可以认为,所谓“有效教师”,是那些能够为同学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教师。好教师即使话语不多,但他提供的资源却丰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6 0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