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什么要老师们读书、读书——谨以此文献给在洋泾中学读书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2006年7月开始担任上海洋泾中学校长的。洋泾中学有悠久的历史,最近十几年,全校教职员工奋发图强,学校整体出现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2005年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行列。洋泾中学今后怎么发展?我的考虑是,洋泾中学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必需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必需有新的发展方式。其中的关键,应该把打造一支过得硬、叫得响的教师队伍提到学校工作的中心。
新到一所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校长,我从哪个地方着手推进学校的工作呢?我感觉到,有些事情很重要,但我暂时还不十分了解情况,应该缓一缓;有些事情虽然看准了,但时机不幼稚,也应该往后放一放;有些事情肯定是要做的,但在对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还没有想清楚之前,具体掌握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也不宜马上进行。但有一件事,既关乎学校发展的久远大计,又可以立即着手推进,既切乎学校的实际,也不会对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冲击,而且我自己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这就是带领老师们读书。
我是十分清楚在学校推进“读书活动”的难度的。假如说现在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一种职业倦怠的话,那么很多老师对读书则不只是“倦怠”,更是反感。而且,读书对一所学校发展的效益,不是近期能看得到的,要让老师们做一件不能马上见到效益并且天性反感的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会我一提议大家就应者云集。但是另一方面,我坚信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疑难与困惑,假如我能带领老师们找到一种方式,让老师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工作的意义,使老师繁重的日常工作处在一种研究的、探索的、自我反思的状态下,老师们的求知欲一定能被激活起来。过去,我们对读书有许多误解,觉得读书是一件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得比较远的事,至少不是必不可少的事。实际上,有三种类型的读书,一种我称之为休闲式阅读,即读着玩的;老师的读书显然不是这一种。第二种我称之为学者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获得得新知,构建理论体系;老师们的读书也不是这一种。老师们的读书,是解决问题的读书;可以称之为“问题式读书”。假如说,前两种读书也许确实与老师们每一天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话,这后一种读书,却是与老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有密切关系的。教师职业之所以是一个专业,就是它每一天每一件事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非要有某种专业的指导不可。读书,是获取这种专业支持的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方式。
这就是我在洋泾中学提倡的读书概念和要领,我概括为“问题-读书-反思-行动”四环节读书模式。具体包括这么五句话:在身边找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用读书所获得的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第一、在身边找问题。读书的第一步不是找一本书来读,而是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找到问题。没有问题感,老师们不可能来响应我的“读书”计划。过去,我们号召老师们读书,效果不佳,我觉得,关键在于没有让老师们发生这种“问题感”。“问题”是要老师们读书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我们开展读书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带着问题来读书。过去,我们有了问题,立刻就凭自身的经验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问题解决方式有的时候有些效果,但大局部情况下效果不显著,或者不久远,往往是在一事一时上有些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验”是有局限的,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经验”经常不够用。我们带领老师们来读书就是为了突破经验的局限。
第三、在读书中获得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问题解决的前提、关键,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自于哪儿呢?或者说,对于老师们来说,最便利、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非读书不可。读书的目的是“用”,而不是为“读”而读。这个“用”,不是照本宣科,不是依样画葫芦,而且获取看问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第四、用读书所获得的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反思。是不是一读书问题就解决了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呢?不是的。没有这么简单。过去我们就是太容易犯这样的简单化的错误了;所以反而让老师觉得读书没有用,因为它没有解决问题嘛。其实,在读书与解决问题之间,还有一个环节,这就是反思。问题是,假如没有读书,所谓反思就是一句空话。反思与经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总是用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反思,不存在没有特定的观点、立场与方法的反思。
第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动。只要老师们真正反思了,这种反思就一定会影响老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倒并不需要我们来操心。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这一环节,而对于前面列的环节倒予以忽视,照我看来,是舍本逐末。
以上是我自己对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一种考虑。其实考虑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些考虑变为行动。我的基本做法是:
第一,分三步来启动,第一步带领语文组的老师搞试验(一方面我自己是语文老师,我更有掌握些。另一方面,因为只限于语文组,假如有什么问题,也只会影响到语文组的20几个人),第二步带领全体教研组长来读书和班主任来读书,主要亲自体验我设计的读书过程,掌握读书活动的具体的管理流程。另外班主任面临的问题更多、更显著,班主任们更有读书的愿望。第三步,由教研组长负责,带领全体教师集体读书。
第二,带领老师们来读书,关键要提供一个读书的氛围,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老师们集体来读书,属于“组织化学习”的一种方式,而所谓组织化学习,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在组织中学习”。人在某个组织中,会有一种归属感,一种成绩感。每一个老师都不会愿意在这个组织中被边缘化。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可利用的教师心理。我在组织语文组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时,设计了三种方式。一是与兄弟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我感觉到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因为老师们不愿意表示得比别的学校的老师差,所以会很努力。二是请来作者与老师们座谈,老师们与作者面对面,这种感觉就是不一样。三是利用老师们的休闲活动开展读书交流,既放松了心情,又交流了学习心得,这样的休闲活动还有点雅趣。
第三,读书活动不能简单地发一本书给老师们,然后就让大家去读吧。这种读书活动没有什么效果的。我根据自身的读书体会,设计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
1. 自读。要求:通读全书;每章作一个摘要。
2. 写读书心得。要求:逐章列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命题;逐章列出你认为值得商榷的问题;逐章列出你觉得自身没有读懂的内容。
3. 开读书报告会。要求:论述你对该书某一局部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以案例说明它对你的教学的启发。
4. 专题研讨。设主持人一名,记录名一名,问题提供者三名(负责提出研讨内容和话题),答辩人三名(负责对问题作出回答),评论员两名(负责对回答作出评价)。专题研讨主要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达到更深入理解问题、并基本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四个流程做完,基本的效果就出来了。
在读书活动刚开始一两个月,是最艰难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在读书这件事上最典型。读书是需要一个沉静的心态的,然而又不是任何人都能让自身沉静下来的,一个人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沉静下来的。要养成习惯。我使用的方法是每天早餐和午餐时间,找老师们聊:读到哪儿啦?读得怎么样呀?不待他们说话,我就谈自身的体会、感想。老师们一看,校长都读了这么多了,下一次要是再找他们聊,他们聊不出什么就不好意思了。――就用这样的方法,“逼”着老师们开始“啃”书。到最后,只要我端起盘子,用眼睛在老师们中间搜寻的时候,老师们都尽量低着头,怕我找到他们。终于,我慢慢地感觉到老师们不再“怕”我了,因为他们读了一局部,有了一些想法了,他们想跟我来交流交流了。有一天早上,我上班打开电脑,收到了一位老师给我的留言:
你推荐给我们看的书,我全看了。没有记住多少理论,但是作者考虑研讨问题的方法、对语文教育的全新解释以和书中所提供的西方母语教学理论,还是让我很震动,也很受启发。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不自觉地运用它们来考虑问题。尽管进入文言文单元,还是那几篇熟悉的课文,但是一点也不想回忆曾经用过的教学设计,而是从头做起,变“我怎么教”为“教什么”与“同学怎么学”,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由于考虑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带来了新的面貌。在这几天上《诗经"蒹葭》、《种树郭橐驼传》,同学的那种投入和认真,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老教师”,也不是因为我在课堂上讲新知识或者是逸闻趣事,我觉得他们是进入状态了,自觉进入了语文学习的状态,这是我工作十几年来未曾看到过的景象,我真的很感动。
在那一天下午,我与×××老师一起准备这几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自身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不自觉地从新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动身,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是那么具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可以有那么多的发明性。我们互相陈说着自身的意见,在陈说中整理自身的考虑;我们互相启发,在启发中时时有思维的“亮点”“火花”在闪耀。就在那个下午,我们在总结《诗经"蒹葭》教学的同时,一连对三篇课文(包括《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邂逅霍金》)都作了整体框架的设计,在那一刻,我们很陶醉,很愉快,也很享受。
还有的老师,将重点章节的内容概括在一张大表格,发给我,请我提意见。我过去也曾用过这种方法读书,我知道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做起来很难的,是必需要下点功夫才干做好的。我仔细阅读了老师做的这张表格,我发现不是简单的归纳,而是将书中的内容作了仔细的梳理。我感觉到这位老师的确是在认真读这本书。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位老教师,不但读完我推荐的那本书,还读完了我自身的一本书,然后把与我推荐的书进行比较。在读书活动进入总结阶段的时候,我通读了老师们的读书心得,我在老师们的文章里,看到了他们真实的想法,看到了他们明显的进步,看到了他们在考虑问题。也许,文章在写法上还可以更精炼一点,结构更紧凑一点,但重要的是,这些内容都他们真实的收获,是他们自身考虑的效果。我觉得这是最珍贵的,比我过去读的许多宏文大作更让我感到振奋。
在跟老师们聊天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读得很不情愿,也很难,但读着读着,感觉有点意思,而且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密切的关系,有些内容还很有用。到了这一步,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也是我坚信一定会出现的情形。因为,只要读书,老师们就一定会有收获;而只要实实在在有收获,老师们尝到读书的甜头,就一定会爱上读书,至少不会象原来那样“痛苦”。因为,读书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我的体会,一个教师不读书,他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一所学校不重视读书,甚至排斥读书,这个学校肯定没有希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需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动机,读书能使教师发现自身的缺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一定的反思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读书能培养老师们考虑的习惯和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必需强调理论的引领作用,读书能使老师们突破经验的局限。古人云,满腹读书气自华。古人还说,一日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世上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提高人的素养?还有什么比读书更深刻地影响人心?我觉得,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想了那么多方法,效果似乎都并不十分显著,也许,这些方法都忘记了一条最根本的,读书,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和手段。至少,它应该是任何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设计的一个必备的环节,也许,还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这个说法不为过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4 11: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