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生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生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无中生有
班上同学上自习课吃东西的现象屡禁不止,由于同学惧怕“权威”,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妻子设计了主题班会:“谈谈我的优点”。同学兴趣盎然,开心地介绍着。
“想了解老师有什么优点吗?”话题转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自认为最大优点就是‘嗅觉好’,例如咱们班有什么异样的味道,老师都会有所发觉。”
怀疑?不屑!???
“例如,宁苗苗同学刚刚嗑完瓜子!中午赵戬吃了水蜜桃口味的糖······”话音未落,这两位同学的头已低得不能再低了。
“老师,太神了!”······
“这是否可以抵消你们对老师‘傻子’的评价呢?”
“哈哈哈哈······”
从此,班上吃零食的现象消失了,私下聊起这次胜利“禁食”的优点揭秘,妻子摆摆手“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启示】
这只是平时教学过程中再常见不过的事,同学犯了错,明知等待他的是批评,可他或许是控制不了错误的诱惑,也许是对教师工作的挑衅。教师的声嘶力竭、大动干戈,只会落入同学预设的“圈套”,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时,我们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另辟蹊径。故事中的处置方法,将尴尬的局面转化为轻松愉悦的主题班会,互谈优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老师的话题直达目的,这样的指出,没有了教师的呵斥,没有了同学的被逼,有的只是同学心灵的震动和悔改。不只捕获了同学的身心变化,更促进了师生间心得交流。同学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幽默、理解、关爱。无形之中,树立了教师形象,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老师哭了
自习课上,同学小组组织复习,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里蛮开心的。想想多日来的繁忙,累了,不由低头闭目养神。一会功夫教室里突然恬静了,不待我抬头,只听“嘘!老师累了,恬静!自身复习,让老师睡会!”这是班长刘江宇的声音。
之后,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想到同学的善解人意,一股热浪涌上眼眶,不由抬头拭泪。
“老师哭了!”全班25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讲台。
“不好意思,老师没控制住,听到了大家的话,老师太感动了,所以流泪了,谢谢大家对老师工作的理解,谢谢!······说到辛苦,老师知道,你们比老师更辛苦,毕业班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可老师从来没听到一位同学叫苦,你们是好样的。所以老师不能叫苦,要和大家奋战到底,愿意与老师一起并肩作战吗?”
“愿意!”洪亮的声音响彻教室。
泪水,又一次潸然而下······
【启示】
面对同学对我们报以的理解,我们感动,我们欣然接受,我们仍旧我行我素。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同学看到的是冷血的老师,感受到的是僵硬。
其实师生关系是双边的,面对同学的真情,试问自身:心虚吗?害羞吗?假如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何不坦诚的面对同学,大声地告诉同学:老师收到了!
许多时候,我们尽可以放下教师的身份,与同学热诚相对。同学最喜欢教师有开朗的性格,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就容易使师生在活动中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既然是朋友就不存在互相管制,取而代之的则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如:一次开心的课间活动,一声亲切的问候鼓励,一个亲密的拥抱,一次胜利时的击掌······都会为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只有和时了解同学的心理,爱同学,尊重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同学的心才会与老师的心靠得更近。
【案例反思】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必需是“交流”。要想了解同学的心,首先就得让同学了解老师的心,而“交流”是唯一途径。
再看,开头的案例,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需注意,在与同学谈心后,同学流泪了。既然流泪,就说明还有良知,就说明还有情感,这是最可贵的。终究是同学,更是小朋友,他们不是不懂得感恩,不是不晓得体会;只是不会将情感去罗列而已。假如有了交流,我想,那不该发生的事就真的不会发生了。
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关键在于老师如何掌握与同学交流的“度”。善于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用自身的心发现小朋友的心,拨动小朋友的心弦,引起共鸣。只有“知其心,辅其需,引其道”,才干促进同学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无妨时刻谨记一句话:千方百计地让同学喜欢你!假如你做到了,那么你会发现,心与心的距离不是千里鸿沟,而是零的接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4 02: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