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小同学的习作心理 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保守习作教学过重于知识体系的建构,过重于习作章法的指导,过重于思想性的评价。致使同学作文套用模式,模仿成风,同学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致使老师怕教,同学怕写,习作教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习作教学出现了“教师选范文,同学套作文,课后背作文,考试默作文”的怪现象。同学习作的依赖思想严重,懒于作文,一旦安排作文,就发生心情压抑、消极被动、烦恼厌倦等不良心理障碍。针对同学作文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我留心做了相关的研究,特别关注同学的习作心理的研究。
有一次,我与朋友聊天,朋友饶有兴趣地谈到一种理论——“瓜子理论”,让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瓜子理论的原理是这样:
1、 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
2、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
3、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4、假如在一盘非常好吃的瓜子里面放上一把坏了的瓜子做实验,吃到第一颗坏瓜子,吐出后还会继续吃下去,接着吃到第二颗、第三颗坏瓜子后,吃瓜子者便会放弃吃这个盘子里的瓜子。
总结一下,我认为有这些原因:
1、嗑瓜子这种行为很简单;因为简单,人们容易开始这种行为;因为简单,人们容易掌握技巧,成为熟手,并且不时改进嗑瓜子的方法,这个过程增强了自信,在潜意识中,人们期望享受这个过程。
2、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瓜子仁,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嗑瓜子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即时回报。就是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发挥着作用——激励人们不停地嗑下去。
3、一盘瓜子一颗一颗嗑起来,过一会儿就嗑出一堆瓜子壳——能够看到嗑瓜子的成绩。
4、假如吃到一颗坏瓜子,吃瓜子者吐出后也许还会继续吃,但是吃到第二颗、第三颗坏瓜子后就会放弃这盘瓜子,——丧失了热情,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欲望。
听着“瓜子原理”,职业的习惯使我联想到习作教学。这不正在给我们描叙了习作教学的心理问题。同学怕作文,写不好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激发同学的作文兴趣,致使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枯燥无味,同学学习作文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写不好作文就在情理之中了。假如我们的老师有方法让同学像吃瓜子一样愉快地完成习作,那么,他一定是个习作教学的胜利者。细细反思,我对习作教学有了点滴的感悟。
一、取消门槛,轻松入门。
我们要把习作看作是像嗑瓜子一样简单的事情,是说话,是表达,没有谁不会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起始阶段,我们应该对同学的写话、习作不要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小朋友动笔写就行。就像是让小朋友们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样简单,随后的工作我们也不必过多埋头在作业本里,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当天极快的将作文看完,给予小朋友一个极好的评价,就是要即时回报,让小朋友们有一种享受瓜子仁的感觉。我和办公室里的马老师一起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年级新生刚上学才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写话,第一次写话是抓住这样的契机开始的。马老师外出学习一个星期回来,对小朋友们说:“我好想你们,你们想老师吗?想跟老师说说心里话吗?”小朋友们都说想。于是,马老师让小朋友们把心里话用拼音写在拼音本上,结果,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写话就人均写了 100多字。之后,马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本子上贴了一个“大拇指”。(一种自制的鼓励小朋友的粘贴纸)马老师还在教室朗读了第一次小朋友们写的话,褒扬了每一个小朋友,让每一个小朋友品尝到了浓浓的“瓜子香味 ”。随后,马老师让小朋友自由写话 ,第二次、第三次……就像是一盘永远吃不完的瓜子,小朋友们能乐此不疲地吃下去。马老师没提要求,没有指导,有的只是褒扬与肯定,没有间断的是给小朋友的本上、墙上的专栏里贴上“红旗、红花、大拇指 ”之类。
我在习作教学中总是让同学多写,而不去精批细改,阅读完同学的习作之后(有时是浏览),就和时反馈评价。这时的评价反馈绝对是大加夸奖的,绝对不批评任何一个同学。也许有人会问:“同学有问题也不指出来?”我的回答是不用。我们可以把同学存在的问题放在褒扬之中,你想,一个班四五十名同学,总有写得好的同学,拿好的同学做典范,就是行之有效的。要知道,典范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要想解决学习品质问题,还是学习习惯问题,或是写作能力问题,咱们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都可以通过典范的力量来解决。假如我们是中途从中年级接班,也要尽力降低门槛,不必埋怨同学的底子差,是什么基础都不要紧,只要同学肯动笔就行,同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仍然要让同学像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样简单,随后的工作是要想方设法让小朋友们很乐意的继续嗑下去,并给小朋友满口香瓜子仁般的回报。这里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我的作法是在教室里建立一个专栏——“胜利者的脚印”,激励同学写作。同时以写日记为重点,增加写作的量,并将习作教学中的各个相关要素分解,融入到日记讲评之中。日记是同学最好的自由表达形式,也是老师最能自由批改的作业,老师可以让每一个不同写作程度的小朋友获得胜利,不必要求统一的规范来要求小朋友。这样在每一个小朋友的努力下,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像吃瓜子一样轻松地享受到吃瓜子仁的快乐。
二、分解任务,相机指导。
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对同学作文的要求很高,并不是给小朋友一盘满口香的瓜子,而是给了小朋友一个有丰富营养但壳儿坚硬的核桃,并不是让小朋友像去磕瓜子那样简单,而是让小朋友拿着核桃,虽美其名曰“营养丰富”,但让小朋友无从下手,也无能力自身弄开。
我有这样的一次经历:一天一位三年级的家长找我,说小朋友不会写作文,叫我协助辅导辅导。我乐意地答应了,终究自身已经是有二十多年的语文教龄老师,辅导小朋友写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中午休息时间,小朋友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老师要你写什么作文?”小朋友拿出一个揉皱了的本子,翻到中间的一页,上面写着:我是绿色小卫士
一、做绿色小卫士的原因(略写)
二、准备工作:
1、分担分配任务(略写)
2、拟订的活动计划(略写)
三、活动过程:
1、你是怎样劳动的?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2、同学们的神态、语言、动作
3、按顺序介绍劳动过程 (详写)
四、总结 (略写)
这显然是老师写给同学的写作提纲,可见老师已经对同学进行了习作前的指导,而且指导得非常仔细。可是,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三年级的刚刚学习写作文的童稚可拘的小朋友,他拿着这样提纲能不犯愁吗?我忽然感到我们的老师不只没有将习作像吃瓜子一样简单起来,而分明是给了小朋友一个啃不动的甚至于让小朋友锤也锤不动的核桃。这个“核桃”可以说营养极为丰富了——“详写、略写”,“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甚至于小学五六年级才接触到的习作提纲,我们的老师就已经为了小朋友的“健康生长”,进行了“补充营养”,就补在了三年级的小朋友身上。这就难怪小朋友们面对作文叫苦叫难。我拿着老师给予的提纲问小朋友,我说:“题目《我是绿色小卫士》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小朋友回答得很干脆。我说:“你题目意思都不懂,那怎么写作呢?”小朋友说:“按老师说的写。”我说:“小朋友,作文是自身怎么想就怎么写的。”小朋友说:“不行,老师说要按要求写的。”小朋友说话的语气非常坚决。看来我遇到了难题,只好按小朋友的意思来辅导小朋友的作文了。我就只好顺着老师出的提纲问小朋友:“你们做绿色小卫士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说是学校操场上非常脏,我们才要做绿色小卫士。”随后的问话,小朋友的回答句句不离老师说。可见我们的小朋友写作文到底在做什么?这样的习作指导让我无法进行下去,我只好顺着老师的提纲帮着小朋友应付一下。
这个案例其实并不是仅有的一个特例,有时我在一些中低年级的教室的黑板上也见到过这样的东西。
我陷入深思:从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许多老师
从起步作文开始,就如此指导小朋友写作文, 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详写、略写等一股脑都倒给同学,老师正正经经地讲,同学正正经经地听,可是同学到底能吸收到什么?除了迷惑、迷茫,恐怕就是一个“怕”字。作为老师,我们不要自身以为是好的东西,喂给同学绝对不错,恰恰相反,诸如人参、燕窝之类的滋补品,对小孩来说是不能用的,小朋友要的就是粗糙一点的五谷杂粮。我们要学会分解任务。作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可是许多教师犯下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从同学起步写作文,就开始教同学这样那样的写作方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如案例中的同学一样适得其反。
教师该如何做?我想我们应该将习作教学中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容易做的小任务——“小练笔”来完成。我们将这些小练笔做得实在一点,让小朋友就像磕瓜子一样简单。这里我讲到的习作“小练笔”,就是要我们老师深钻教材,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领会课程规范对不同年段习作的要求,有意识的将习作教学中的训练任务分解,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不是将习作教学中的一些术语简单机械地传送给小朋友。同时,教师要做的是和时鼓励,永远鼓励。同学的习作不必等到全批全改后再给同学点评 ,点评时间最好在当天或在一两天内进行,千万不要等到自身精批细改经过一周两周之后再去给同学点评。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实效,而不是为了检查做得多么好。说实话,我们中间有许多老师的工作就处于一种应付检查状态,因为某些领导喜欢看老师作文的精批细改,他们就去精批细改,而丝毫不去考虑教学的实效性,更不去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简单机械的习作教学,照搬照套,机械模仿,以应付检查了事。同学是否真正学会写作文,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同学真正学会习作,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时地鼓励同学,让同学充溢写作的激情,让同学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就向让同学磕瓜子一样永远简单、空虚、快乐。这应该是我们小学习作教学最朴素的目标,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三、合理评价,激励生长。
同学开始习作时,对作文应该是无所谓害怕和讨厌的,他们都有一种一起的心理意向,就是争强好胜。害怕和厌恶的情绪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不恰当的批改与讲评。就犹如嗑瓜子一样,嗑到了一颗坏瓜子,嗑瓜子者吐出后也许还会继续吃,但是吃到第二颗、第三颗坏瓜子后就会放弃这盘瓜子,——丧失了热情,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欲望。我曾经对一些同学进行过习作心理诊断调试。一个同学说起这样的一段经历:五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安排了一篇他们曾经多次写过的作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他很快就写完了,而且写了满满四页纸,起码有八百字,老师却给了他零分。讲评作文时,老师还重点讲评他的作文,分析他的作文得零分的原因。小朋友告诉我,那次作文他写的是去蕲春李时珍纪念馆的观赏活动,他从自身动身前高兴的心情写起,再写一路上同学的快乐,到了李时珍纪念馆,他写的是纪念馆内举行的鳄鱼展。由于他没有写关于李时珍的任何事情,老师说他的作文是废话连篇,又臭又长,没有突出中心,写的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而老师说他的作文是零分作文。小朋友告诉我,从那以后,他就怕写作文了。每次写作文,再也写不长了,最多也只能写三百来字,而且每次都害怕老师评价。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同学的作文到底该怎样评价?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比喻,老师的不恰当的评价仿佛是那一颗颗坏了的瓜子,正让小朋友一次次地丧失了热情,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欲望。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典型案例。某班同学告诉我,他们不怕作文。深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同学每周写四至五篇日记,应该说这是一件很艰难也很繁重的学习任务,但这位老师能让同学乐此不疲。原来老师让同学写日记时,注意了同学的心理,充沛肯定每一个同学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给予同学写作的信心和力量。老师在教室里办了一个专栏——“胜利者的脚印”,当日记评讲时,很多同学会被老师称为胜利者,在专栏上留下“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一朵朵胜利的花。老师说,他对同学写日记,没有设置任何难度,每一个目标都是同学能够实现的。最初只要求同学用统一的本子,能认真书写,不论写长短,就是胜利者,结果同学都做到了。一星期后,他就在同学中发现闪光点,树立起典范。典范是力量,是向导,引着其他的同学向前发展。老师说,在他的操作中,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嘉奖的机会,每一个小朋友都不时地获得了胜利。到后来,同学有了基础,他就出墙报,办展览,介绍给校报和本地区的报刊,通过多种渠道鼓励那些哪怕是只有微小进步的进取者,燃起习作的熊熊火焰,使同学始终坚持着浓厚的习作兴趣。这位老师不只在日记训练中关注同学的习作心理,在平常的作文批改中同样关注同学的心理特征。他给同学的作文评分,分三项:10分为书写分;20分为错别字、标点错误之类的评分;70分为作文评分。我们姑且不去评价这样评分的科学性,但这位老师有这样做的理由。他说 ,这样他经常可以给同学作文满分,解决了同学作文难得满分的问题。同学由于书写、错字、错标点之类扣了分,会去努力克服这些缺点。而这些缺点的存在,正是许多同学作文不能得满分的缘故。由于平常老师评分都是笼统的,给同学一种心理定势,作文是不能得满分的。分项评分,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同学对习作始终充溢信心,让作文满分经常随同着他们生长。同学的习作心理是不容忽视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仍旧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罚写罚抄,冷嘲热讽,使得小朋友见到作文就害怕,丧失了热情和兴趣。
关注小同学的习作心理,才干更好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排除同学习作的心理障碍,维护同学的心理健康,激发同学的习作兴趣与热情,扬起同学自信的风帆,永远给小朋友们的是“一盘香喷喷的瓜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1 02: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