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的需要  《数学课程规范》(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同学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同学“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新的课程规范十分重视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同学主体功能的教育。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需要促进同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同学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事实上,同学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干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身所有,逐步建构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测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需要注重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同学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同学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笼统而同学笼统思维能力较低的矛盾,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同学动手操作活动。另外,小同学喜爱动手,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数学实践活动给同学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同学发明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同学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测、画图、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就是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的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②探索有效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③构建同学实践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逐步探索各年级同学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  ④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同学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同学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要点  1、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同学实践能力(低阶段)  ⑴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同学实践操作的条件  ⑵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同学进行具体操作  ⑶根据不同操作类型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同学动手操作,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  2、营造实践活动环境,培养同学实践能力(中阶段)  ⑴运用好教学具,培养同学实践能力  ⑵在教学中加强探究性操作  ⑶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从不同途径探究新知  ⑷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3、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实践能力(高阶段)  ⑴挖掘教材实践因素,做好课前准备  ⑵贯彻实践观点,搞好课堂教学  ⑶深化实践理念,做好课后延伸  五、实施过程和一些效果  本课题从02年的10月份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我们根据年级段的特点确立了低、中、高三个子课题分别进行研究。课堂是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授书本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开发同学潜能和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力求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对老师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教学目标考虑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又要考虑能力目标。要把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教学的重点要放到同学为主体,培养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协助同学自主学习、独立考虑,鼓励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同学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倡教师在备课中体现三点:一是本课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载体是什么;二是本课主要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哪一个要素;三是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2、教学过程体实际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四个要”:一要保证有充沛的时间让同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和选择实现认知、探索和发明。二要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要打破教学常规,改变教师讲、同学听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组成完整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三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同学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让同学乐意并善于主动考虑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同学带着问题学习,不时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精心设计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和方法,让同学通过自身考虑、自身动脑、自身动手、自身发明发明,在亲自感知、考虑、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法指导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对同学不只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对同学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让同学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和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争辩法、互教互学法,使他们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由不会到会学地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大同学的阅读和社会交往面,培养同学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更多的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发明的能力。  三是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同学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主动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争辩、意见交流、实验研究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四是反思学习的能力。要充沛调动和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会梳理知识,会自测学习效果,会查漏补缺,在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检验,建构起属于自身的知识结构。  五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指导同学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研究的小课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等进行研究。  小同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低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研讨了以加强同学的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同学在实践中感知,充沛发挥同学的潜力,让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并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1、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同学实践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同学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沛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校的一位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小熊分饼的情景,使同学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提出半个饼该怎样表示的疑问,然后顺利地引出分数的教学。这里我们的教师就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同学简单的操作模仿转化为探索性、创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同学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妙,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2、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同学进行具体操作.  在让同学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同学去“实践”,而是尽量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协助同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同学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笼统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在动手操作之前,让同学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同学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同学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明注意事项。指导同学从具体的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同学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如,在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让同学动手量一量各种物品的长度,既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又使同学很好的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3、根据不同操作类型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同学动手操作,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动手操作时,我们教师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依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励同学自愿参与,从而发挥同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发明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同学先用四根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叫同学再把拼成的长方形拆开,看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与宽的关系,让同学在拼、拆的过程中自身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同学自身摆小棒,通过动手,促进动脑,理解进位加的算法等等。  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只体现在设计和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局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使同学通过操作、画图、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身边的实践问题等活动,促使实践能力的不时提高。因此我们中高年级的教师积极探索了注重课前调查、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课后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前、课堂、课后三段时间进行了重点研究。在这三段时间中给同学更多地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同学活动、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调查、操作等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1、注重课前调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新课程规范指出要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发生亲切感,最终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同学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以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例如,六年级的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教学内容前一天,安排了这样一个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百分数”,你们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并想想是表示什么意思。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同学纷纷汇报了自身调查的结果,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如:衣服的成分标签上的“100%棉”、“55%棉、45%涤纶”;啤酒瓶包装上的“酒精度>3.1%”;方便面的包装袋上的“加量20%”……通过课前的调查,同学对百分数的表示形式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校的一位教师课前组织同学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展开观察和调查活动。同学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光盘、碗口、锅子、钟面……特别是大大小小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于是同学就初步感受到了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发生疑问:这些东西为什么都做成圆形?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车轮不做成圆的就不能行驶吗?并通过更深入一步的调查,同学了解到车轮有不同规格的尺寸,锅子也有不同的号数,于是同学进一步发生疑问:这些不同尺寸的含义是什么?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同学就逐步学会了发现数学问题。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校的教师设计了计算新建镇中心幼儿园草坪面积的活动,课前组织同学观察地形,实地丈量,课上再来研究、研讨计算方法,使得同学在活动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轻松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同学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议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操作中探索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有位教师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实物图,问:这几个圆的周长谁的长?(同学抢着回答)长多少?(同学深思)怎样才干知道这些圆的周长呢?接着教师就指导同学分组丈量。根据教师提供的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尺、线、图钉、剪刀等,同学自身动手操作,得出了“滚动法”和“线绕法”,并通过计算丈量的数据,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再适当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学习过程成了同学再发现、再发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2).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如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元、角、分”后,设计在班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同学实际应用所学到的元、角、分知识。再如三年级的老师在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同学动手丈量,并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等等。  (3).在操作中拓展思维。  如三年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同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发给同学两张不规则的纸,要求同学操作:(1)用其中一张纸裁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张纸尝试裁出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3、强化课后延伸,培养同学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同学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同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例如;一位老师在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课上同学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认识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这类图形的特征。但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应该就此结束。为了激发同学的创意,课后老师还请同学找一找自身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自身设计、创作轴对称图形。再如在教学百分数后,有位教师让同学课后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节约开支,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通过同学的课外实践活动,同学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十分注重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同学自身在实践中富有发明意识的积极的探求,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最终获得胜利。  六、一些效果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和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1、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过去陈腐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近三年来,有近二十篇实验教师的课题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案例反思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有一位教师在市举行的五年以下青年教师竞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有一位教师获得优秀见习教师的称号。  2、提高了同学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身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同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7位同学在小数报举行的“实践与探索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奖;在小数报举行的科学小优秀论文评比中,有六位同学的小优秀论文获得一等奖,一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连续几年的珠心算竞赛中,有二十多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七、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和行为研究法,虽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改革,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效果进行推广,乃至深入,有待努力;  (2)课堂教学中同学操作的度和量的控制;  (3)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如何通过有效的操作促进同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5)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用整体的观点评价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