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小朋友创新导航——发展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为小朋友的“破坏”行为正名
许多家长在生活中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平时省吃俭用为小朋友买来玩具,不到几天,就被小朋友玩弄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每当看到这种情景,家长常会对小朋友的这种“破坏”行为大加制止,轻者呵斥,重则打骂。
实际上,拆玩具的行动,大多数小朋友几乎都存在,这正是聪明小朋友玩玩具的意义所在。许多富有发明性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并不满足于外表的玩弄、按规矩操作,他们玩的更大兴趣是通过“破坏玩具”,从中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小朋友这种“破坏行为”都是有前因的,这前因就是小朋友头脑中的疑问,如:“小汽车为什么会走?碰到障碍为什么会转弯?”、“绒毛小猴子为什么能翻跟头?”、“布娃娃怎么会叫唤?”、“小闹钟为什么会报时?”、“人是怎么钻到收音机里去说话的?”、“钟表的三根指针为什么走的速度不一样?”
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对他们来说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发生了种种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地看个究竟,找出答案。因此,他们带着“好奇”,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小朋友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萌芽,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启蒙。假如家长为了顾惜玩具,不允许小朋友任意玩弄、拆卸玩具,这个玩具对小朋友来说就失去了许多实践、解疑的良机,压抑了小朋友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扼杀了小朋友的发明性潜能,小朋友所失去的价值是千金难买的,它远远超越了玩具自身的价值。
二、智慧从玩玩具中获得
1.不要责备小朋友玩玩具。有些家长看到小朋友不是规规矩矩地玩,马上就采取禁止的、命令的方法作为对小朋友的惩办,还有些家长认为玩玩具或做游戏不能增加知识和智慧,是白白浪费时间。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责备自身的小朋友“不知道顾惜玩具,是个败家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也不爱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没出息。”其实,玩耍也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小朋友在玩中学习,能增加知识,培养能力。许多人不懂儿童心理,不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认为小朋友玩游戏是“游手好闲”,将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小朋友身上,强行中断小朋友的兴趣活动,只让小朋友规规矩矩地玩,不给越雷池一步,甚至剥夺小朋友玩的权利。这种只允许小朋友学习课本上的东西,使小朋友的活动范围过早地局限在狭小的领域里,势必影响小朋友智力的开阔性与广泛性,特别是发明潜能的发展。
2.拆玩具不是坏习惯。对小朋友的“破坏性玩耍”不应该用硬性禁止的方法,而应该耐心加以引导。首先家长应告诉小朋友,有些玩具可以拆,有些玩具不能拆,家中非玩具性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更不能拆,如电脑等。其次要为小朋友选择可拆装的玩具。在选择玩具时,有些家长认为越贵越好,但事实上许多价格高贵的电动玩具并非有利于小朋友的智慧发展,一些拆装性玩具却是价廉物美,有助于开发小朋友智力,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
对于有“拆东西毛病”的小同学来说,玩具仍然是必要的。这时的“玩具”含义就更广了,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店玩具柜台的范围。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小朋友的玩具。家长可以将家里准备淘汰的东西让小朋友去拆,如坏钟表、收音机等。也可以给小朋友买一些组合模型,如航模、船模。还可以买半导体零件,学装半导体收音机。
3.指导小朋友还玩具的原本面目。许多小朋友对玩具或物品只知道拆,不知道装还原。组装起来,让玩具还原成原本面目,在拆装过程中能协助小朋友更透彻地了解物品或玩具的操作原理。但是,组装玩具的难度要比拆玩具更大,小朋友经常因装不上而放弃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耐心对小朋友进行指导、启发。每当小朋友组装了一个玩具,使分离的玩具恢复原样时,他们会从中体验到巨大的胜利,了解到玩具的内在价值,对此,家长应该肯定小朋友的劳动效果,和小朋友共享胜利的喜悦,这样不只使小朋友学到知识,增强自信与探索欲望,而且也让小朋友知道珍惜玩具或物品了。
日本心理学家井深大曾经这样说:“对于小朋友来说,拆卸玩具也许正是他们玩的目的……假如大人在小朋友正专心致志地拆玩具时加以制止,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干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机会。”家长要给小朋友自由玩耍的时间,让小朋友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新,获得家长不能给他们带来的知识与独立操作能力。家长应该意识到,也可能拆装玩具的过程中就塑造了一个未来的工程师;在玩弄泥沙游戏过程中就培养了一个未来的建筑师;在玩过家家的过程中就孕育了一个未来的教师或医生。
三、放开手脚激发小朋友的灵气
兴趣是小朋友潜能的显示器,也是培养小朋友智慧与能力的最好营养品。但是有少数家长不顾小朋友的兴趣,依照大人的意愿,无情地中断小朋友的自发兴趣,造成小朋友智力发展的“营养不良”,使小朋友智慧生长的幼芽过早地枯萎了。致使许多小朋友上小学和中学后,不知自已的兴趣是什么,到了青年时期,也就什么兴趣也没有了。家长应该在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去发现他们的灵气与喜好,找出能使小朋友喜笑颜开的那种兴趣。
有份教育杂志上曾经登过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请看有位美术老师是怎样束缚小朋友的手脚的:
小明上学了,他非常的快乐,因为学校里除了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还有他最喜欢的美术课。
上课了,老师说:“小朋友,我们来画画吧!”小明好高兴:“画画我最喜欢了!”拿起画笔就准备来画。老师却制止他:“老师还没说完啊!我们今天要画的是花……”“画花?好啊!我会画好多种花呢!”拿起笔又准备画。老师不高兴了:“怎么不听话!老师说完你再画呀!”于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红花,两片绿叶,然后说:“看清楚了吗?现在开始画了。”
过了几天,又上美术课,小明还是很高兴,因为老师说今天要捏粘土。他想:“捏粘土我最在行了!”当他迫不和待地想动手时,老师又制止他:“别急!我们今天要捏的是盘子。”“盘子?好啊!我会捏好几种呢!”可是面对他的反应,老师却有点生气地说:“先看老师这里。”于是老师捏了一个圆形的盘子,然后说:“好了,你们可以动手了。”
一年之后,小明搬家了,同时也转到另一所学校就读。可是再上美术课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兴奋,也不再感兴趣了。当老师走到他旁边的时候,发现他还对着空白的图纸发愣。“你怎么不画呢?”“我要画什么呢?”“……”“你没画好以前我不晓得怎么画呀!”
隔了许久,小明终于画好了。他画的是一朵红花和两片绿叶。
一个对画画兴趣很浓的小朋友,被老师束缚住手脚,使他的绘画才干得不到很好的施展。我们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家长千方百计为小朋友的兴趣增加点浓度。
为小朋友发明各种条件,培养小朋友的绘画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施展他们的才干,使他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绘画的能力。做家长的应该满足小朋友表示自身的欲望,把小朋友画的画贴在为他开辟的小天地里,向亲戚和朋友展示他绘画的才干,这样做既能激发小朋友的创作兴趣,也能协助他改掉在墙上乱涂乱抹的毛病。在家长的精心培育下,小朋友萌发的各种智慧潜能就会茁壮生长起来。但愿好心的家长们,切莫用无情的手掐掉小朋友智慧的幼芽,封闭小朋友的创新园地。
四、做发明型家长
发明力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只是有些人经常使用因而越来越强,有些人则任其荒废,甚至不时斫伤它,而使发明力日益减退。一般说来,有发明力的家长具有如下特征:
1.有容忍小朋友的雅量。心胸开阔的家长,容易与人沟通,管教小朋友的方法也比较灵活有变化。最重要的是对小朋友要有容忍的雅量。比方说,小朋友即使做错了事,也有他原来的想法,可能有些想法并不坏。例如:有个小朋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看到家里的金鱼缸中许多金鱼沉在缸底,一动也不动,他想,假如不去救它们,马上就会冻死掉,他就把热水瓶里的开水倒入缸中,没想到干了一件坏事。当受到家长责怪时,小朋友说:“天多冷啊,我想让小金鱼暖和暖和呢!”在这情况下,家长就不能简单地责骂他,而是要褒扬小朋友纯洁的同情心,同时还要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从而扩大小朋友的知识面。
2.鼓励小朋友自发地尝试。《报刊文摘》上曾发表过题为《儿子的研究报告》的文章:
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到一所小学四年级读书。
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是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作吗?于是严声厉色问儿子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身祖先生活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身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只觉得一个10 岁的小朋友假如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领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
小朋友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自发地、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上面的例子说明,要培养小朋友自发地学习,家长必需懂得一些技巧和方法,而不能老是采用死板说教,更不能使用命令、威胁的手段,而应当竭力去肯定小朋友的种种努力,去赞扬小朋友自身独立考虑的一切结论,去维护和激励小朋友所有的尝试和发明欲。
3.启发小朋友从错误中找到答案。有个小朋友,第一次考试分数低了,爸爸说他“马虎”;第二次考差了,爸爸说他“不下功夫”;第三次考砸了,爸爸骂他“笨蛋”。结果,这个小朋友的成果越来越差,落到班级最后。此时这位爸爸想,心烦也没有用,换一种方法试试吧。他对小朋友说:“太好了,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小朋友大吃一惊,心想:“爸爸今天有病?”爸爸说:“别奇怪,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他人会超越你,你只要往前跑,就能进步!”小朋友受到了启发,对啊,童话《龟兔赛跑》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轻松起来,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后来,他考了全班第19名。爸爸说:“太好了,小朋友!比上回已经进步十几名了!”,听了这话,小朋友很高兴。再下一次,小朋友考了第五名,爸爸激动地说:“小朋友,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就差4个人了。”
这个例子说明,家长采取的方法不同,发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家长在教育小朋友的过程中,要控制自身的情绪,不只要在情感的引导下培养小朋友,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培育小朋友,这样就能为小朋友生长提供宽松的空间。
4.认真听小朋友说话。教育小朋友时,倾听小朋友的心声十分重要。很多家长常忽略这一点,小朋友讲不到三句话就不耐烦继续听下去,可是一天到晚却对小朋友说:“妈妈说的话你都没有听!”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家长让小朋友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消极的和积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小朋友最大的维护。
高明的家长应该是尽量让小朋友说,不论他说得对或错、好或坏,你都是先接纳他,不但要专心地听,还要“微笑”、“点头”,让他把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听了小朋友的想法后,立即用自身的语言重复其中的要点,并同他交流,小朋友会觉得你一直在认真倾听,对他是尊重并理解的。那么,小朋友无论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能够表示得平静,对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利。
跟小朋友交流,有的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身说,只要静静地听小朋友把话讲完,小朋友也就满足了。家长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小朋友的关注、尊重,是对小朋友最有效的协助。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个疖,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允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到学校去了!”
假如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说话,只能看着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气愤的儿子蜷伏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指出来,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缄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到公园去了,同学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妈妈的缄默给儿子一个倾诉的机会,使他能够向妈妈吐露内心的痛苦。妈妈明白了,这时小朋友并不需要家长的教训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诉说。
缄默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一个奥妙。你能够理解这无声的交流吗?你能够学会使用它吗?那么请坐下来,耐心地、静静地、认真地听小朋友说吧!
5.善用赞赏的魅力。相信大局部家长都会认同“赞赏”具有神奇的魅力,儿童教育离不开成人对他们赞赏。在发明力的培养上,赞赏更是神奇的催化剂,经常受到赞赏的小朋友,创新能力也比较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一位老师教低幼儿童们画画,先每人发一个苹果,让他们看、摸、闻、吃,然后开始画。结果多数小朋友们画得像西瓜。老师说:“画得好,真棒!再画第二遍、第三遍。”结果局部小朋友画得像梨。老师说:“画得太好了!”这一个色彩漂亮,那一个比例准确,这一个笔法流利,那一个构图新鲜。反正每个人都有优点,因而大加赞赏。老师越褒扬,小朋友越想画,慢慢地画得就越来越像苹果。老师认为赞赏小朋友“画得好”最重要,至于画得“像不像”无非是一个过程。赞赏可以使小朋友增加自信,有自信才会勇于探索和创新。
因此,不论教小朋友学什么,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赞赏可以调动小朋友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快的情绪,可以让他们在具有成绩感过程中去不时发展。
6.和小朋友一起在玩中探索。家长要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能力。家长不让小朋友玩耍,是一种失职;家长不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是一种无能。
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小朋友经常孜孜不倦地奔跑、登攀、喧嚷、追逐,时而玩“打仗”游戏,时而玩泥沙、石块、树枝,有时还去捉昆虫、小动物玩。在成人看来毫无价值或者根本没有兴趣的东西,小朋友们玩得津津有味。这一切经常被家长们看做是淘气、调皮,或者当作过失而加以干涉和限制。实际上,这是家长的一种偏见。
爱玩不只是小朋友的天性,而且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小朋友通过玩,扩大了生活的接触面,开阔了视野。他们在与周围事物的密切接触中,重复着各种印象,积累了各种经验,增加了见识,发展了智力。
在小朋友的玩乐中,也往往孕育着发明的幼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小朋友喜欢玩泥沙、石块。一会用泥沙堆成一个“碉堡”,把树枝和石块当作“大炮”;一会又用泥巴捏成一辆“坦克车”,用树叶假装成“飞机”;有的小朋友喜欢玩积木,用积木搭成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还有的小朋友在他们玩的“战斗”游戏中,一会儿充任“司令”、“连长”或“小兵”,一会又扮演侦察兵,做抓“舌头”的游戏。
家长不但要支持小朋友玩,而且要带着小朋友去玩,例如,双休日带小朋友去放风筝,最好和小朋友一起动手做风筝。放一下午风筝,你的小朋友等于上了一堂关于科学因果关系的基础课,他们会发现风向、风力在不同的高度怎样转换,风筝主体局部与尾巴重量的比例等科学知识,更难得的是,做风筝能鼓励小朋友不时去探索──他们在做的过程中,改进越多,风筝飞得越高,姿势越优美。带小朋友种花,可以观察水和阳光的作用;养鸟,可以了解一年四季鸟的生活习性……
在这些无穷无尽的玩乐和游戏中,不正是孕育着未来的发明家、建筑家和艺术大师所需要的发明才干吗?
其实,历史上很多天才人物都有一个爱玩而淘气的童年。达尔文小时候就是因爱玩又淘气而知名的。他整天养狗打猎,狂热地搜集昆虫和植物,结果花在这种喜好上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学业。然而,童年时代的玩乐,使他迷恋上了大自然,爱上了生物学这门科学,并且在玩乐中锻炼了他的观察力,发展他的想像力和发明力。
由此可见,童年时代爱玩并不是一件坏事。玩,不但给您的小朋友带来欢乐,也同样锻炼他们的发明才干。
五、小朋友要求家长做到的
有些家长教育小朋友,往往较多地考虑小朋友应该怎么样,而比较少地考虑自身应该怎么样。
在家庭中,家长在要求小朋友,小朋友也在要求家长。美国学者赫茨,为了了解小朋友对自身的家长究竟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在全世界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一次广泛的调查,调查对象是8~14岁的十万名儿童。赫茨将这些要求分门别类,进行分析,他惊奇地发现,在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民族中,小朋友们对家长的不满和要求大同小异。小朋友对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并不重视,能否使小朋友感到幸福,并不取决于家庭的贫富程度,而在于是否能使小朋友感到亲切、平安、舒适和温暖,使小朋友感到自身是属于这个小集体的,在这里,他可以得到家长们的最大关怀。小朋友们最不满意的是家长吵架。伦敦8岁的小朋友伊夫林祈祷似的写道:“上帝呀,请别让爸爸妈妈再这样凶地吵架了。”纽约11岁的小约翰写得更为严厉:“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家长吵架。”赫茨的调查发现,那些对家长没有什么不满的同学学习成果、智力发展、创新能力,比那些对家长有着极大不满、心里隐藏着很大痛苦的同学好得多。
世界上的小朋友们对家长主要的十条要求是:
▲小朋友在场,不要吵架。
▲家长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小朋友失信、撒谎,说话算话。
▲对每个小朋友都要给予同样的爱,不要偏心。
▲家长和小朋友之间要坚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小朋友的朋友来家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对小朋友提出来的问题要尽量地全面予以答复。
▲在小朋友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小朋友的过错。
▲注意观察和褒扬小朋友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小朋友的缺点。
▲对小朋友的爱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当然,使小朋友非常伤心的家长是为数不多的。但是,家长也要不时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把赫茨的调查结果亮出来,让家长对照一下,看看自身做得怎样,从而努力满足小朋友的需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4 23: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