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班区域学习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教师回应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09:0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小班区域学习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教师回应策略
  摘要:区域学习活动由于其灵活性、趣味性和对幼儿个别化发展的重要性等特点而成为当下不少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之一,区域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幼儿自小班入园后就开始慢慢融入到了区域活动之中,但由于小班幼儿自身能力水平较弱,生活经验较为缺乏,与他人交往能力较差等原因,在活动中时常需要向教师求助。然而,幼儿求助行为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如何有针对性地去回应幼儿的求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去,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观察与分析,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班 区域学习 求助行为 回应策略

  区域学习活动由于其内容丰富多样,趣味性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能根据自身兴趣和水平去自主选择游戏,因此,小班幼儿入园后很快也开始喜欢上了区域游戏,他们总是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操作。但是在活动中,也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的声音:“老师,快来!”、“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弄坏了……”、“老师……”活动中常常发生幼儿的求助行为。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有效回应孩子的求助行为?怎样才能让小班的幼儿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减少幼儿这样的求助?通过观察与分析,策略如下:
  一、遵循原则:
  面对幼儿的求助,教师需遵循以下原则,在此基础上的回应才更为科学:
  1.以观察为前提,不妄下结论
  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更为科学,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千万不可根据眼前景象而妄下结论,以免指导错误。
  2.鼓励、引导为主,不包办代替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持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面对幼儿的求助行为,教师应该以鼓励、引导为主,尽可能让幼儿自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直接把幼儿的问题解决掉,否则幼儿将对大人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失去学会独立的机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09:04:25 | 只看该作者

  二、幼儿求助行为的教师分类型应对策略:
  (一)信心不足,寻求心理支持型——及时回应,多加肯定,不必动手帮助
  案例:“我的花衣服”
  区域游戏一开始,棋棋就来到了美工区,她刚坐下就对旁边的星辰说:“我要来印花衣服”。说着,小心地拿起一小张纸,两只小手小心地捏着,纸片很快变成了纸球,然后棋棋看了看颜料瓶,将手中纸球伸进了红色颜料里蘸了一下,一手按住操作纸,一手将纸球印了上去,棋棋看着操作纸上红红的一团,开心地笑了,旁边星辰却忽然哈哈大笑:“哈哈哈,你的纸球印得好难看,也太大了,哈哈哈!”棋棋脸色顿时变了,她看了看星辰印的,又抬头看我,表情很是紧张。我对她笑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示意她可以继续印。于是棋棋又拿起一张纸片,团成了纸球,这次她把纸球反复在手里捏着,直到纸球很小才蘸了颜料印画。印好一个,她又抬头看看我,轻轻叫了声“老师”,眼神中还是有些不安。于是,我蹲下来对她说道:“棋棋印的这件花衣服,有大大的花,有小小的花,真漂亮,继续加油吧!”听到这话,棋棋一下子松了口气,接下来她很专注地完成了印画作品。
  分析:棋棋是个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孩子,平时父母对她的要求也比较高,她总是能得到他人的表扬和赞美,也习惯于他人的肯定。案例中星辰的嘲笑让棋棋一下子没了信心,也很怕自己做得不好而被老师批评,所以她忐忑地看着老师,不知老师会如何评价。教师的微笑和肯定的眼神让棋棋的紧张情绪暂时缓解,虽然教师没有说什么话,但是棋棋从之前发生的事情自己感觉到如果把纸球捏得小一点,印画出来的图案也会小小的,所以她自己进行了调整。但是教师其实没有评价棋棋的作品,没有说过印画得很大就很难看,这只是敏感的棋棋自己从星辰的嘲笑中揣测出来的,其实,对于美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不要求孩子的作品千篇一律,也不能够要求每个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技能,为此,教师后来对棋棋作品的肯定让她意识到即使纸团大点也没关系,只是看自己需要大的还是小的,如果需要小的,那么捏得紧一点就行了。
  在区域游戏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信心不足的孩子,尽管他们的能力很不错,但是却经不起他人一点点否定的话语,他们常常因为他人的声音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样一些孩子往往不会大声叫老师帮忙,他们的求助往往是期待的眼神,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与回应,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当然,所谓回应并不是指老师去给与帮助,而是给与他们肯定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这样做完全是可以的,就能够让他们继续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09:04:28 | 只看该作者

  (二)遇到困难,停滞不前型——语言提示,适当参与,问题抛回
  案例:“老师,我不会”
  茜茜来到了科学区,她看了看四周的游戏材料,然后走到拼图前停下,端起瓢虫的拼图材料坐了下来。她顺利地拼出了三块拼图,第四块时,她拿在手里看了一会,然后拼下去,发现不对,又拿出来,再看了看,又拼下去,发现还是不对。于是她对我喊道:“老师,我不会。”我看了看她,拿起她手中的那块,说:“这块是哪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说着比较慢地转动拼图,然后停留住,这时茜茜很快发现只要把这块拼图转动下方向,拼下去就对了,不等我说话,她拿过拼图就拼了下去。茜茜继续拼着瓢虫拼图,没多久,她又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一看,就剩三块没完成了,于是假装一脸困惑的样子说:“嗯,是有点难,老师也不太会,我们一起动动脑筋看!”见我这样回答,茜茜自言自语道:“还是我来吧,我会的。”说着,茜茜拿起其中一块在空地方比划起来,很快她从图案上获得了信息,发现那是瓢虫翅膀的一部分,拼下去发现不对,便学着刚才的方法转动拼图的方向,发现可以拼了。她对我说:“你看,我拼对了!”接下来,茜茜顺利完成了剩下的两块。
  分析:茜茜一下子就选择了拼图游戏,说明茜茜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从她熟练拼出前面三块可以看出,平时茜茜在家也有玩拼图游戏的经验,知道拼图的基本玩法。但是茜茜很快就遇到了困难,而且她自己没能力解决困难,说明茜茜还没有掌握玩拼图的一些技巧,很可能平时在家和姐姐一起玩的时候,姐姐拼的多一点。所以,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就能帮助茜茜掌握拼图技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下子教很多方法也是掌握不了的,所以茜茜向我求助时,我只以同伴的身份,和她一起思考了一种办法,就是改变手里所拿拼图的方向,而茜茜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当茜茜再次求助时,教师发现茜茜只剩下三块拼图了,难度小了很多,于是就假装也遇到了困难,将问题抛回给幼儿,这激发起了茜茜解决困难的主动性,她很快迁移了刚才学到的办法顺利完成了拼图。相信此刻,茜茜心中所获得的成功感是很强的,因为自己解决了老师也不会的难题。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的现象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入园前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幼儿的能力差异比较大,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也往往向老师求助,希望老师能帮忙完成。对于这样的幼儿,鼓励的话语还是无法让他们探索、掌握到方法的,如果教师不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可能会变得无所事事而渐渐游离于游戏之外。但是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显然也是不科学的,会让他们一次次失去锻炼的机会,因此适当的帮助是最为关键的,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与指导,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提示、问题抛回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经验,掌握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09:04:30 | 只看该作者

  (三)矛盾纠纷型求助——建立规则,反思材料提供
  案例:彩色纸片争夺战
  区域游戏开始没多久,就听到欣欣大喊:“老师,你看!”循声望去,一桌上的子峻和文雅在抢夺彩色小纸片。见我走过去,欣欣又说道:“老师,他们在抢,我还没有呢,哼!”于是我要求子峻和文雅把彩色纸放回操作盆里,问道:“盆里不是有很多吗,为什么还要抢呢?”两个孩子一听,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都不肯让步。明明材料很充足,为什么孩子之间还会出现争抢的情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旁边进行了观察。
  分析:观察发现,虽然材料很充足,但是由于彩色纸较小,被放置在比较小的操作盆里,两三名幼儿同时取放时小手就会挤在一起,加上小班孩子相对比较任性,还不太懂得谦让,因此子峻和文雅各不相让,而欣欣显然是因为自己没能抢到而大喊大叫,寻求老师帮助。这个突发情况让原本专注于其他游戏的幼儿都停下游戏来张望,同时教室里开始有些闹哄哄的,显然,其他幼儿的情绪受到了影响。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游戏也以平行游戏为主,对于游戏中的材料总是要求和同伴一样,为此,要减少矛盾纠纷型的幼儿求助行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游戏前充分考虑好游戏材料的提供数量、提供方式等,尽可能地减少幼儿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之上,也要引导幼儿建立起游戏的规则意识,让幼儿逐渐学着等待和谦让,逐渐学着能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
  (四)不守规则,调皮捣蛋型——巧妙引导,合理建议
  案例:“我的彩虹糖”
  最近在开展“我喜爱的糖果”主题的学习,区域游戏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这天,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很快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之中。但几分钟后,就发现有人拉我的衣角,原来是霄霄,他指着美工区的手指点画“彩虹糖”游戏说:“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嘛!”我一眼望去,看到桌子上有一张没人要的作品,上面是一些颜料画的粗粗的线条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点子。“霄霄,那是你画的吗?”“恩”,霄霄点头,沮丧地说:“我画不出彩虹糖”。“霄霄,你画的时候记得小手点下去以后要拿出来就行了,别在纸头上拖来拖去,再去试试好吗?”霄霄点点头,又坐回了那里。但是霄霄坐下去后很快又出现了刚才相似的作品,他的小手蘸到颜料后马上就被缤纷的色彩吸引,开始在纸上涂抹起来,旁边茜茜看到了,说他的不是彩虹糖,于是霄霄再次向我求助。我拿起霄霄的作品,说:“霄霄,你画的是一条条的橡皮糖吗?看着好好吃呀!”“对啊对啊,我妈妈给我买过这样的糖。”霄霄回答我。“那你下次可以教别的小朋友画这种糖啊。不过,你有没有吃过彩虹糖呢?”我问他。“恩,吃过的,一粒一粒小小的嘛。”他回答。“对啊,真聪明,”我继续说:“你知道小手怎样才能画出彩虹糖吗?”霄霄停下来想了想:“知道,点一下就好啦!”说着伸出小手蘸了蘸颜料,在纸上快速地点了起来。看着霄霄的彩虹糖,我又说:“哇,看上去真美味,不过彩虹糖宝宝好像说太挤了,霄霄再画的时候能不能帮它们排得松一点,不然好难受呀!”霄霄点点头,于是再次操作时,霄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他需要停顿下来找找哪里有空地方,而不是一味在纸上点画。
  分析:霄霄是个能力较弱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家人对他很是溺爱,所以霄霄虽然是个男孩子,却非常任性,对大人也有很强的依赖性。游戏时,霄霄从来不顾游戏的规则和玩法等,通常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玩,常常有同伴告状这样的行为,扰乱正常的游戏秩序。而霄霄也总是在游戏中不停地喊地老师帮忙。
  像霄霄这样的孩子在小班很常见,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很多孩子都非常任性,游戏中他们调皮捣蛋,完全不遵守游戏的规则,什么事情都习惯于叫“老师,老师……”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对此,教师要以巧妙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给与合理建议,让他们也能在游戏的操作中得到锻炼与提升,而不是放任自流。
  总之,小班孩子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区域活动中的求助行为非常普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求助给与不同的回应与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真正成长。

羊尖中心幼儿园 高晓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01: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