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刊《家长必读》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00:4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刊《家长必读》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我看完《家长必读》这本书之后,让我恍然大悟,我们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是盲目的,对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在这本书中,我觉得第一讲中的内容,讲得比较具体。实际。 易懂,也是所有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讲当中的概括。分析与提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每一位家长对其孩子的优缺点能够及时地发现与纠正,因为它的白日化讲解可以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看得明白。理解透彻,从而进一步体现。运用在孩子的身上。

  在第一讲中的第三点我认为写的非常地好,文中是这样写的:“良好适应的重点——培育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其中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培育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孩子的作业意识;第三,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第四,莫让家庭成 “第二课堂‘。

  从这些课文中,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和鼓励孩子学习,从而减少了一些盲目地教育孩子而误导孩子,使孩子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当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用她最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把缺点转变成为孩子的优点。在这一点上面,一(5)班的邵老师做的非常地好,我儿子也是个顽皮的孩子,但是邵老师却主动与我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她用她的耐心与爱心竟然把我儿子的顽皮与不集中精神的坏习惯给淡化了,进而转化成了我儿子学习的动力。

  在此,我要说声谢谢您!

  ——”老师,您辛苦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00:40:12 | 只看该作者
父母必读读后感

  前几天读了《父母必读》这本周刊,觉得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好好学习,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中有一篇是《先保护自己,再了解自己》我觉得自己收益了很多。曾经有人提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身体上最大的器官是什么?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要愣一下,有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专家告诉我们:最大的人体器官是皮肤。通常,只要在皮肤上出现毛病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皮肤是需要保护的。然而,我们却很少把它作为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最大的边界来加以建设和保护。

  从孩子刚刚出生的那一刻,亲吻、接触……这些处于母爱的、不经意的接触,孩子首先都是通过皮肤感受到,然后又作为养料渗透在自己每一个成长的历程上的。它不仅向孩子传递了爱的信息,更是帮助孩子确认自我,建立自我。通过妈妈温柔的抚摸,她一点点的意识到身体的外表,意识到皮肤是身体的固定可靠地界限,属于她自己,是他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有的孩子继续愿意当妈妈的小甜心,跟你黏糊个不够;而有的孩子也许会变成小刺头,当你到幼儿园去接他的时候,他会躲过你伸过来的臂膀 …… 终于有一天,他会用她的眼神、她的表情、她的动作和你拉开距离。这些,都表现出他对性别,对伦理有了初步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健康的。

  这种反应提醒我们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让他们知道,他的身体属于自己,他是唯一能决定自己身体的人;就连他的父母都不能随意摆弄。从而让他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怀有恶意的成年人的侵扰,不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筹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儿童受到各种各样侵害的事件,特别是其中一些女童受到性侵害的事件,我们做家长的又平添了几分忧虑。但是,我们不可能时刻跟随在孩子身边。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判断能力,人的自由选择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孩子可以在接受时说”是“,在拒绝时说”不“。而且知道在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这样的能力,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和知识的最根本的能力。

  封面上的照片常常会成人会心的一笑。笑那个孩子的天真,笑她的无邪。实际上,她正在自己教自己。她的好奇提醒我们,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接触什么,我们成人的文化为孩子人生的第一阶段提供什么,还欠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00:40:16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必读》读后感    高欣怡家长  

  读了《家长必读》之后,才明白如何培养和教育好孩子,如何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如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怎样才能做孩子的合格父母 …… 。

  一、让孩子愉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是人生求知的第一步,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养成一个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启 蒙老师,所以父母起着极为重要的因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重点培养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里也包含父母的付出和坚持。

  二、 做也孩子子的知心人

  作为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思想,不但从物资上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也要满足,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他们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理解,所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我们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三、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从中受益,”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和一句名言,他导出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真谛。习惯有习惯有很多,如:行为习惯、心灵习惯、作息习惯、关爱尊重习惯、洗漱习惯、珍爱生命习惯、思考习惯、合作共赢习惯、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一系列习惯,所以说要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如果在溺爱中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批评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她们有自己的思维,如果一不小心伤害她们的心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然后面对孩子,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来回答问题,这样,家长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放松的回答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训导孩子,反倒效果不好,孩子只会哭。所以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同一角度与孩子交流。

  五、如何做个合格的父母

  天底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做个合格的父母是要付出很多。在合格父母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研究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在校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每天还要查 看下孩子的作业,遇到孩子不会的,家长不能马上把答案告知她,而是引导她怎么做,下次再遇到同样地题目就会了。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00:40:2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必读》读后感     刘忠睿家长

  读完《家长必读》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为学校安排我们家长学习《家长必读》感到感谢,为孩子感到庆幸,因为这本书,我们就能在他以后成长学习中给他正确的帮助;又为自己对小学学习的理解感到羞愧。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么在他的天性中引导他去学习,爱学习,这是我们家长特别要注意的。”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之者“, 孩子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不夸张地说,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着学习的,顺着他们的好奇心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及自然科学知识来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喜欢学习,让他们沉浸学习中,在知识中汲取苷汁;让”孩子在快乐中的学习“, 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快乐“的意义。幼儿园主要是在玩中学习,进入小学就要全面系统的有固定作息时间的学习,开始他们可能不适应但我们家长不能让他对知识的渴望消失,让他们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习惯并不是全部进入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来培养学习习惯会更轻松一些;”少成即天性,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明天;个性是潜意识与生俱来的也是后期教育发展形成的,个性化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潜在天赋,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择优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一定从小就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一般指:具有崇高的理想广博而专一的兴趣爱好,自信,自强,自立,自主,自持的性格,活波、开朗、灵活、平稳的气质等等;家庭是培养孩子优良个性的沃土,我们家长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优良个性的环境;比如带孩子旅游,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他在旅游中学习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知识,并把旅游看成锻炼的机会。带孩子锻炼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不轻易放弃的个性。等等;对孩子与人与同伴交往采取积极的态度,让孩子多交朋友,开朗,自由但不能放任自由;经常教育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孩子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其自信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孩子自然会充满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不会退缩,或者选择逃避而是大胆的面对;这也是古人常说的”给予“的诠释,最低等的给予是钱财,高等点的给予是”技“,最高等的给予是”思“。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就是我们每位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给予“;教育孩子,自己要走到孩子心里面去,身教重于言传,尊重孩子,给孩子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给孩子一个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威严,”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走到孩子心里去,了解和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不要过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07: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