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0: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  认识锐角和钝角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让学生借助实物图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数学概念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概念的学习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物图,找出实物图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课件演示,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画角、分类、制作角、交流,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三角尺 纸片 活动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5分钟)

1.复习。

(出示直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名称,由几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判断它是不是一个直角。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他两种角。

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后汇报,明确:它是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判断它是不是直角。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直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16分钟)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课件出示课本、队旗和红领巾实物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中抽象出角,并数出每幅图中各有几个角。

(2)课件演示教材41页例5的比较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小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画角。

引导学生画出不同的角。

3.给角分类。

(1)引导学生把画出的角分类。

(2)课件演示角的分类方法,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用活动角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1.(1)观察课件,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并明确:课本封面上有4个直角;队旗上有5个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

(2)观察后汇报:队旗上有2个角比直角小,红领巾上有1个角比直角大。

(3)小组内交流,汇报: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角。

3.(1)在小组内讨论将各种角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汇报。

(2)观看课件演示的分类方法。

比直角小的角(锐角)分为一类;直角分为一类;比直角大的角(钝角)分为一类。

4.在小组内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锐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3.说一说三角尺上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4.自己先画出一个角,然后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一说是什么角。

5.说一说下面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三、巩固练习。(16分钟)

1.用手中的纸片折出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并展示作品。

2.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有(  )个直角,(  )个钝角,(  )个锐角。

1.动手折出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并在小组内展示。

2.独立完成,并汇报:图中有2个直角,1个钝角,1个锐角。

6.五角星上有多少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认识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2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