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角度观《大宅门》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1: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角度观《大宅门》有感
海南白驹学校   小学体育教师   曾繁剑

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可是一位“神了”的老师,不但成功的制服了这个“混不论”,还把白景琦教成了一个有出息的商界奇才,真叫人不得不佩服季先生的教育方法。
小时候的白景琦给人的感觉就是顽劣不堪,之前的好几位先生都说他太没家教,称他是小无赖。在先生的鼻烟壶里灌臭豆腐水,在门上放墨水淋先生,小小年纪就总喜欢动手打人,甚至动刀子,少年时候的白景琦不仅不爱学习,还品行恶劣,用当今的话来讲,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但仅仅是这样的一个后进生,也有他闪光的、令人称赞的地方地方。例如说,他很勇敢,胆子也很大,小时候被人绑架,白景琦居然不哭不闹的睡着了,还有别的小孩被炭火烫着了就哇哇大哭,而他把炭火放在胳膊上忍着半天没喊疼。除此之外,白景琦天资聪敏,有一次,他和白二爷两父子被白文氏敢出门,白二爷随口说了句“火烤胸前暖”,白景琦也摇晃着脑袋对了句“风吹背后寒”。
可尽管这样,年少的白景琦也绝不会成为父母和先生眼中的好孩子。
直至先生季宗布的出现。景琦故技重施,在门上放了墨水,而季先生远远的看出了门道,把景琦喊道门口,一踢门,这反倒是撒了景琦一头的墨水;景琦上课不听话,季宗布要罚他打手,景琦动手动刀子反抗,季宗布稍稍施展了他的武功,拧脱了景琦的胳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两人一起吃饭,季先生很快猜出景琦的心思,便让他掰自己的手指,结果景琦半天都动不了季宗布,直至这个地方,白景琦才开始佩服这个老师,呼出“你神了”,更加嚷嚷要跟季宗布学功夫,季宗布顺势让景琦拿出《庄子》,只让他念一个开头,季宗布便一直滚瓜烂熟的背了下去,“你真神了”,这是景琦第二次赞叹季宗布,而季宗布呢?当真是一个熟知学生心理的老师,“你念好了书,我就教你工夫”。
季宗布从来都不像那些私塾里的夫子们一样,整天读死书,他一会儿带景琦逛大街,一会儿蹿药厂,又一会儿钻上花房,天不亮,景琦就踢上腿了。
就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季先生居然把白景琦教的有出息了。
其实,简单的来看,白景琦与季宗布之间,活脱脱的就是一幕看优秀教师如何成功收复后进生的故事。
我觉得,这其中有几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季宗布有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他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季宗布最初被请来做白景琦老师的时候,他在门房看见白景琦把烧红的炭火放在胳膊上,忍着半天也没喊疼,别人都觉得景琦是个十足的“混不论”,而季宗布说景琦是一个挺好的孩子,的确,白景琦性格坚毅勇敢,这是很多大人都比不了的。
第二,季宗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年少的白景琦活泼好动,不喜欢被拘在一个地方读死书,用白二爷的话来讲,就是像养鸟一样,关笼子里养会闷死,打开笼子就飞跑了。而季宗布深谙因材施教,他常常带他去逛大街、蹿药厂、钻花房,习武、骑马、读医术一个也不落。剧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季宗布是如何教授那些“四书五经”,但从白景琦挑灯夜读的那份孜孜不倦也可见一斑。
第三,白景琦的母亲白文氏对季宗布教育方法的配合和支持。白家有一个“胡子头”对白景琦是十分溺爱的,他常常像白文氏告密,说季宗布是如何不好,当白文氏真的出现在教书的地方的时候,眼见着孩子被打,也最终没说什么。当季宗布弄折了景琦的胳膊时,白文氏还去厨房亲自做饭,以此表示对季宗布教育方法的绝对相信和支持。试想一下,如果缺少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那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法也没办法教好一个孩子的。
除此之外,我从季宗布的身上还看到了许多身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条件。首先,应当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季宗布一身的学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彻底地“征服”白景琦。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龙生九子,种种不一”正是这样的教育思想,使得季宗布没有在一开始对白景琦产生偏差,进而培养白景琦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看完《大宅门》中关于白景琦和季宗布之间的故事,我深刻的感受到,对待像白景琦这样令父母老师头疼的学生,如果能够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那还会有所谓的不听话、不好管教的学生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6: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