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nbsp&nbsp&nbsp&nbsp一、&nbsp&nbsp&nbsp课题的提出:
&nbsp&nbsp&nbsp&nbsp1、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尤其是全国上下进行课程改革之际,人们对人的培养在认识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现在,更注重的是人的综合&nbsp素质,强调的是健全的人格教育,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同时,现在提倡的个性教育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独特的内心潜能和资质的呼唤、显发和弘扬。而这一切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赖以实施的空间,“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就是为师生提供这一有效空间,让同学在学校这一片沃土上锻炼、锻造,以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凸现特色。&nbsp
&nbsp&nbsp&nbsp&nbsp2、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的辉煌和发达。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不到位,再加上人口迅猛增加,在开发、利用、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不可防止地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失衡。如:水和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和沙尘暴的肆虐、珍稀物种接近灭绝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但勿庸讳言,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保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是当代有识之士发自内心的呼唤。“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很多人提出:维护世界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要从学校教育入手。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好多国家把环境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1983年,我国也已把环境维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编制并批准了《中国21世纪日程》,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绿化明天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nbsp&nbsp&nbsp&nbsp3、我校地处经济较发达的太湖之滨,木渎古镇南郊,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和资源,再加上我校“九五”期间进行了市级立项课题《学校绿化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学校环境的创设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九七年,我校又被评为“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因此,我们在原课题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提出《“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生长点,促进同学个性发展。
&nbsp&nbsp&nbsp&nbsp二、课题的涵义:
&nbsp&nbsp&nbsp&nbsp生态,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仅限于自然生态环境。
&nbsp&nbsp&nbsp&nbsp“生态性”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生态环境维护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同学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沛利用学校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与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而编制出来的对同学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
&nbsp&nbsp&nbsp&nbsp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nbsp&nbsp&nbsp&nbsp1、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校本”课程来激活学校教育,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来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肯定多方面的。只有良好、有益的学习环境才干成绩这一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同学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生态性”校本课程,定会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同学的环境素养乃至提高同学全面素质的目标。
&nbsp&nbsp&nbsp&nbsp2、环境教育理论。“环境教育”概念正式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日趋完善和幼稚,该大会明确宣布“环境教育在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局部包括在现有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就其内涵而言,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就其处延而言,包括环境意识和观点的培养。研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和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传授生态平衡、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的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等多项内容。
&nbsp&nbsp&nbsp&nbsp3、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标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假如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并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长大后就会从生态平衡、环境维护的高度,自觉调整自身的行为,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具有实际意义。
&nbsp&nbsp&nbsp&nbsp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学校“不少课程内容陈腐……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科内容巨大革新的今天,开发和研究“生态性”校本课程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nbsp&nbsp&nbsp&nbsp四、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目标:
&nbsp&nbsp&nbsp&nbsp1、课题研究的假设(总目标)
&nbsp&nbsp&nbsp&nbsp通过“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养同学的环境素养,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求。
&nbsp&nbsp&nbsp&nbsp2、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nbsp&nbsp&nbsp&nbsp⑴&nbsp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参与环境的责任感和积极态度,树立维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信念。
&nbsp&nbsp&nbsp&nbsp⑵&nbsp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生态环保习惯,使同学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态环保知识,懂得维护环境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呵护绿色、亲近动物,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nbsp&nbsp&nbsp&nbsp⑶&nbsp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学会初步的了解环境,维护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基本技能。
&nbsp&nbsp&nbsp&nbsp⑷&nbsp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nbsp&nbsp&nbsp&nbsp⑸&nbsp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发明和创新精神,在发明性活动中发展能力。
&nbsp&nbsp&nbsp&nbsp五、研究的基本原则
&nbsp&nbsp&nbsp&nbsp1、整体性原则
&nbsp&nbsp&nbsp&nbsp“生态性”校本课程所实施的环境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眼于同学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发明思维的发展。
&nbsp&nbsp&nbsp&nbsp2、实践性原则
&nbsp&nbsp&nbsp&nbsp“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应使同学学会“用事实说话”,在事实中明白道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nbsp&nbsp&nbsp&nbsp3、主体性原则
&nbsp&nbsp&nbsp&nbsp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同学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满足同学的求知欲望、自我表示的欲望。
&nbsp&nbsp&nbsp&nbsp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nbsp&nbsp&nbsp&nbsp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理论知识来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尝试运用所获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nbsp&nbsp&nbsp&nbsp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nbsp&nbsp&nbsp&nbsp(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nbsp&nbsp&nbsp&nbsp探索普通农村小学通过课程的改革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
&nbsp&nbsp&nbsp&nbsp研究在小学阶段实施环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行有何意义,对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何作用。
&nbsp&nbsp&nbsp&nbsp(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⒈开设“生态环保”课
&nbsp&nbsp&nbsp&nbsp⑴编写“生态环保”教材,收集“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事例和故事,确定各年级段同学所应掌握的生态环保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使同学学习起来有本可依,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形象性。
&nbsp&nbsp&nbsp&nbsp⑵通过课堂教学,向同学传授“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掌握技能,使同学形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道德意识。不时提高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nbsp&nbsp&nbsp&nbsp⒉构建“知识化、素质化”的生态性学校环境
&nbsp&nbsp&nbsp&nbsp⑴学校环境应在原来的“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向“知识化、素质化”发展,建立生态园,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同学拥有一块属于自身的实践基地,栽种蔬菜、花草等绿色植物,在学校中引入动物供同学饲养,使学校具有立体感、动态感,构建学校“小生态”环境,让同学亲身体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此外,还应在学校内建立气象观察站、风力发电站等,使它们成为同学课外活动的场所。
&nbsp&nbsp&nbsp&nbsp⑵各个班级建立自然角,绿化班级,利用栏杆种植花草,搞垂直绿化,空中花坛。
&nbsp&nbsp&nbsp&nbsp⑶通过整体优化,将我校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和无烟学校。
&nbsp&nbsp&nbsp&nbsp⒊&nbsp加强学科渗透
&nbsp&nbsp&nbsp&nbsp⑴充沛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态环保内容
&nbsp&nbsp&nbsp&nbsp学科渗透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行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确立语文、思品、自然、劳动、社会五大学科为加强渗透环保知识的重点学科,等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后再扩散至所有学科。
&nbsp&nbsp&nbsp&nbsp⑵加强学科渗透的方法研究
&nbsp&nbsp&nbsp&nbsp改变课堂教学的场所有些课程的教学都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原先固有的死板的教学气氛,根据内容将其移至学校乃至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使同学既掌握了该学科的知识,又感受到了一定的自然气息,获得一举两得的功效,相应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自然、思品、劳动、班队等。
&nbsp&nbsp&nbsp&nbsp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和手段&nbsp防止枯燥乏味的讲解、灌输,应以易激发同学兴趣,易于被同学接受为宗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感染法、儿歌法、竞赛法、实践法等,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协助同学深入理解环境知识。
&nbsp&nbsp&nbsp&nbsp⒋组织新颖多彩的绿色生态环保活动
&nbsp&nbsp&nbsp&nbsp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开展环境教育又一重要途径。
&nbsp&nbsp&nbsp&nbsp⑴专题讲座:邀请环保机构、环境专家来校作报告;聘请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布置相应的专题讨论会和“环保知识”竞赛。
&nbsp&nbsp&nbsp&nbsp⑵观赏访问活动:组织同学观赏污水处置厂等地方,亲眼了解一些生态环保方面的操作过程。
&nbsp&nbsp&nbsp&nbsp⑶基地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的生态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种植、养殖活动,并进行观察活动,写好观察日记,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美好的情感体验。
&nbsp&nbsp&nbsp&nbsp⑷课外环保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考察、分析,写出考察报告,拟出解决意见,开展“民意调查”、“民意检验”等活动,撰写科研小优秀论文等。
&nbsp&nbsp&nbsp&nbsp⑸&nbsp少先队活动:在“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员自身搞的”基础上,紧扣“生态环保”主题,搞好各类中队活动,大队部则紧扣一系列的纪念日,如“植树节”、“爱鸟周”、“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搞好主题教育活动,使教育“寓教于乐”。
&nbsp&nbsp&nbsp&nbsp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nbsp&nbsp&nbsp&nbsp1、研究对象:木渎第二小学全体同学
&nbsp&nbsp&nbsp&nbsp2、研究方法: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总结法等。
&nbsp&nbsp&nbsp&nbsp①调查法:对本校同学和周边人群就环保知识进行调查,形成统计数据。
&nbsp&nbsp&nbsp&nbsp②文献法:借鉴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经验。
&nbsp&nbsp&nbsp&nbsp③实验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在一些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
&nbsp&nbsp&nbsp&nbsp④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综合各种因素,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
&nbsp&nbsp&nbsp&nbsp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nbsp&nbsp&nbsp&nbsp2001.9----2002.2&nbsp&nbsp准备阶段
&nbsp&nbsp&nbsp&nbsp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建立课题组,聘请课题顾问,确立实验学科,确定各年级应掌握的环保知识技能的相应要求,搜集资料,编制校本课程,规划“生态园”。
&nbsp&nbsp&nbsp&nbsp2002.3----2005.6&nbsp&nbsp实施阶段
&nbsp&nbsp&nbsp&nbsp组织实施课题,调控研究过程,开展各学科中的渗透和研究活动,各种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nbsp&nbsp&nbsp&nbsp2005.7----2005.9&nbsp&nbsp总结阶段
&nbsp&nbsp&nbsp&nbsp撰写报告和优秀论文,汇编资料,总结鉴定课题,推广研究效果。
&nbsp&nbsp&nbsp&nbsp九、组织管理:
&nbsp&nbsp&nbsp&nbsp顾问:周永沛
&nbsp&nbsp&nbsp&nbsp组长:朱振华
&nbsp&nbsp&nbsp&nbsp组员:吴文来、吴芳、陈金娥、吴庆华
&nbsp&nbsp&nbsp&nbsp本课题研究的指导:苏州市教科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中区教科室
&nbsp&nbsp&nbsp&nbsp十、效果形式:
&nbsp&nbsp&nbsp&nbsp1、“生态性”校本课程一套
&nbsp&nbsp&nbsp&nbsp2、实验报告和相关优秀论文
&nbsp&nbsp&nbsp&nbsp3、同学科研小优秀论文和其它相关作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6 1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