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教育适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考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教育适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考虑
&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内容摘要: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只是同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同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和学习者。教师应该具有更强的教学能力,尤其是优秀教案的能力。师范院校在培养培训小学教师时应加大综合培养的力度,注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 &nbsp
&nbsp&nbsp&nbsp&nbsp《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中小学(3-12年级)同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强调同学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同学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承当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师范院校教师必需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生的背景,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体系,主动适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笔者试图从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着手,论述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的应对战略。&nbsp
&nbsp&nbsp&nbsp&nbsp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nbsp
&nbsp&nbsp&nbsp(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角色与要求&nbsp
&nbsp&nbsp&nbsp&nbsp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同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与学习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bsp&nbsp&nbsp&nbsp1.优秀教案的能力。教师要独立设计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并进行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这对我国教师来说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要求教师十分注重自身优秀教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综合实践活动各方面的扩展空间十分广阔,信息量大,要求教师必需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战略等教学要素进行有效的设计。具体包括如下要素:(1)设定一起主题,制定具体的课题和这些课题的关联图;(2)明确学习资源,包括人、物、设施、学习空间、资料、媒体等;(3)为同学设计有价值的体验活动,让同学进行问题解决学习;(4)设计个别化和协同化的学习过程;(5)准备教师的支持和学习环境;(6)准备对同学评价的工具。
&nbsp&nbsp&nbsp&nbsp2.教学预测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3.教学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4.应用信息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5.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6.协作性教学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7.促进同学学习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8.综合评价的能力。&nbsp
&nbsp&nbsp&nbsp(二)教师的来源与构成&nbsp
&nbsp&nbsp&nbsp&nbsp学校的所有教师和管理者都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学校应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综合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不能仅仅指定少数专职教师来承当指导任务。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例如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有关专家和家长等。&nbsp
&nbsp&nbsp&nbsp(三)教师的指导任务&nbsp
&nbsp&nbsp&nbsp&nbsp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nbsp
&nbsp&nbsp&nbsp&nbsp1.对同学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教师应针对小同学实际,引导同学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刚开始时,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主题,供同学选择。此后随同学能力的不时发展,教师可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同学课题论证和制订方案的指导上。&nbsp
&nbsp&nbsp&nbsp&nbsp2.在同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同学进行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形成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和时了解同学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和协助,促进同学自我教育,并在有必要时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还应指导同学注意活动中的平安问题。&nbsp
&nbsp&nbsp&nbsp&nbsp3.在同学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教师应指导同学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同学撰写活动报告。总结时,要引导同学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nbsp
&nbsp&nbsp&nbsp&nbsp二、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需要  &nbsp
&nbsp&nbsp&nbsp&nbsp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乃至一级师范过渡,未来小学教师学历的提高,为他们从教后适应小学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小学教师培养时空的拓展,为我们改革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小学课程改革发明了条件。我们必需掌握中师改制的机遇,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应对小学课程改革的挑战。为此,笔者建议如下:&nbsp
&nbsp&nbsp&nbsp&nbsp(一)加大对小学教师综合培养的力度&nbsp
&nbsp&nbsp&nbsp&nbsp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与中学教师的培养不同,小学教师的培养一直坚持“综合培养”的指导思想。只是综合的力度不够,过去综合的重点较多地放在小学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即“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这些教师基本技能是需要的,但是,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教师的基本技能增加了新的内容。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他人编写的教科书。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则要求教师不只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熟悉电脑网络与外语,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要求也提高了。不只学科知识要求文理综合,而且还要求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综合素养,以和小学教育的实践知识。在这方面,境外同类性质的师范院校的做法可以借鉴。以台湾为例,屏东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的培养目标即为“培育具十八般武艺之国民小学包班制的师资”,花莲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中,把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等作为同学必修的基本学科,并把通识课程划分为语文、社会、科学、艺能等四个领域八大课群,综合培养的力度大大加强。笔者认为,从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我国国情动身,我国各级各类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都应加大综合培养的力度。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加强教育专业课程自身的内在整合以和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强调发展同学的实践性知识,以和融合在其中的教育机智和批判性反思能力;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学科交叉课程、广域课程等,还应增加小型化、专题化、即时性的课程内容,保证信息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使整个课程结构出现出开放性特征。使未来的小学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学科素养,以和教师基本技能素养,能够适应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nbsp
&nbsp&nbsp&nbsp&nbsp(二)注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nbs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不在教材上,而是在课程目标上,在指导思想上。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决不只是熟悉新课程,执教新教材的问题,而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和引起的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系列革新。这就对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假如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更新,课程改革就会发生“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不能取得预定的课程目标。比方,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由于小同学对小学教师的依赖性较中同学强,所以,小学教师在小同学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不少小学教师也习惯于以传授者、管理者自居。师生中形成了一种“我讲你听,我管你从”的不平等关系。久而久之,当同学进入大学或参与工作以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进入新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师应尊重同学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别,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同学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充沛的发展。新型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同学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和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保守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同学学,将不时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相互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一起体”。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沛调动、发挥同学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讲,同学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出来的,同学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出现出来的,同学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亮点。与此相关,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观念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同学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同学“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别教育转变。&nbsp
&nbsp&nbsp&nbsp&nbsp(三)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nbsp
&nbsp&nbsp&nbsp&nbsp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等,都对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方,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同学学习不只要用自身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身的身体去经历,用自身的心灵去感悟。这不只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同学生命活力、促进同学生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规范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同学的直接经验,鼓励同学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同学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指导同学的体验性学习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需要教师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根据当地同学的实际情况,发明性地实施。这就对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纲要》要求,充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同学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这方面,一要认真研究改进教育实践,使同学提前获得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做到教学实践、德育实践、科研实践三结合;学校实践、社区实践、社会实践三结合;使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二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同学自主开展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组织同学尽早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发明性思维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nbsp
&nbsp&nbsp&nbsp&nbsp(四)加强教师的职后教育&nbsp
&nbsp&nbsp&nbsp&nbsp小学教师教育,说到底是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美国学者奥克肖特指出,实践者在从事实践活动中涉和的知识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技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研究标明,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性知识就是实践性知识,以和融合在其中的教育信念、教育机智和批判性反思能力。事实上,师范生在职前教育中所获得的技术性知识,是不幼稚、不稳定的知识,只是他们从事小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何况这些所谓的“技术性知识”也在不时发展,深化之中。《纲要》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加强在职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提升他们的实践性知识,构建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体系,师范院校任重道远。&nbsp
—————————————————————————————————————————————————
注:
中国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欢迎广大网友投优秀论文、新闻、课件。优秀论文、新闻、课件投稿都可以点最上面&nbsp“我要投稿”即可,课件也可发邮件yzbbest@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7 00: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