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研论文 从《背影》课例谈散文教学教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3:3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若是目光扫描这些句子语句,我们一定会有诵读的欲望,或许还试图使声调尽量隽永沉郁——当朱自清的《背影》作为经典散文,在语文课堂上出现,这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的文章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将会给学生们传达怎样的感受呢?

A老师的大概环节是这样一个脉络: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

B老师的流程更加简洁:思背影、绘背影、别背影、念背影→父子情深

C老师的教学目标为:1.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3.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透过三个目标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老师教学流程的安排。

     D老师的课堂好像更加生本,主要流程为1. 对话导入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作者为什么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3.走近背影4.品读背影5.理解父爱6.小结,质疑7.真情诉说。

     F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为:1.朗读课文,勾画并分析打动你的语句,感受父爱;2.跳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品析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变化。围绕目标安排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导入(明确目标,出示写作背景)→活动一,读课文、感父爱→活动二,品细节、悟儿情→活动三,联自身、谈感受。

     对于一篇能称得上绝对经典的老文章,五位老师的操作我们大都似曾相识,因为关于散文教学“落到文章情感的表达上”好像是老师们公认的核心,而此情感与“文章的主旨”之间的关联好像也大略等同,但这中间的不同,在王荣生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对于这一论调有明确的回应,我们若把作品的主题(亦或是主旨、中心思想)等同于教读散文可以行进的目的地,那我们完全背离了散文教学的核心!

     先得有言在先,我也是一名有17年教龄的老语文老师了,我与以上的从A到F的五位老师一样都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认知实践着语文教学自认为“完美”的坦途大道,但是我现在只能与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感叹当年自己的勇气和胆量完全符合一句世人皆知的哲理,即“无知者无畏”!

     ABCDEF五位老师的都通过分析文中的典型情节或事物带领学生去探讨情感,这个情感是作品的情感?还是作者的情感?还是文中的儿子的情感呢?学生的解读落点都在教师的提前预设下得出“父子情深”、“父爱如山”等等情感的概括、归纳。王荣生教授在书中说:“‘走到作者之外’,则意味着走到‘人文’之外——把作者细腻、复杂的‘人生经验’,剥离为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往往导致空洞地谈论,往往导致教师及被教师引导的学生在课堂里说些‘不是人话’的话,比如‘不惧怕任何困难’、‘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等,因而也是‘把人文上成了非人文’”。从以上五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教师“向外”跑的急、跑的远啊。

      “《背影》的关键点,不在‘父亲对我的爱’,而在体认到‘父爱’的那双心眼”,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似乎存在一种念头,希望学生‘占有’作者的经验”,我们在很多的课例观察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C老师的目标三: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推测课堂的落点会在教师的号召和告诉中呈现,F老师的“联自身谈感受”环节也一定是要学生将今天的文章情感实践于现实的生活,问题没有出在“谈感受”,可能要命的是“联自身”。

      在对《背影》一个课例的观课后议课环节,一位老师提到,曾经听过的一个名师的此文的公开课,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掉泪了,课堂的“情味很浓”。我很同意散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有情味,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去探讨为什么实现了浓浓的情味,而以学生有没有掉泪来评价是空洞而没有价值的。试想,老师的高超的朗读能力、老师提前跳出文本,而大谈感人的本文章以外的煽情点,这肯定也会是同样的“热泪盈眶”的效果,那要是这样的话,文本的价值何在?教学的价值何在?

      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是在“散文里”——这个是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给我最好的警示,文学性散文的主客体关系,我们作为教散文者应该分清楚,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的作者的经验,而忘记了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我在此归纳几点可能还不太成熟的条框:着眼主体、区分人我;分享所感、关照自我;细读言语、以言逮意。

      唉,回头再看这苍白的24个字,真怕辱没了这一本带来深刻思考和讨论的好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3:39:31 | 只看该作者
教体局中学教研室  康明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3 2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