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随笔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2:5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提到“暴力”,通常我们想到的都是“动手”而不是“动口”,但事实上,“语言暴力”的危害并不小。很多时候,我们或许意识不到,也或许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引发的痛苦有时候比作用于身体上的痛苦要严重得多。

《非暴力沟通》一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倡导人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用“爱的语言”去沟通、工作和生活。非暴力沟通包含了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以及其行为,而不做评判、指责或其他形式的分析,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往往更善于给他人以及其行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事实上,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标签,都不利于我们全面的去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

比如,我们身上的标签“教师”,而“教师”并不能代表完全的我们,它只是我们众多身份角色中的一个。“工程师”、“艺术家”、“作家”、“工人”、“厨师”,等等,也都一样。再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开豪车的年轻女人,有人觉得她能力强,有人觉得她是富二代,有人恨不得在她脑门贴上“被包养的”四个字。

观察和评论混在一起是很多人的惯性行为,表达上看起来似乎很简洁,“那个学生爱迟到”,“这个学生不爱写作业”,“某某大嘴巴”,“某某花钱大手大脚”……这些带有我们主观色彩的表述,很多时候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在处理上相对也会带着情绪化,所以结果也只会朝着糟糕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主张的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述观察的结果,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比如,你说某个人长得丑,这样评论性的语言肯定会引发矛盾。但是,换成这个人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就会好很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