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雨果有一句诗,大家一起来念一下。(出示诗句)
  生(齐读):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雨果
  师:雨果说的是什么事件啊?
  生:火烧圆明园!
  师:由于英法联军的破坏,我们只能见到圆明园的残亘断壁了(出示图片)。没有被破坏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一下资料,女生一起把第二节念一下。
  女生(齐读):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师:我们来看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一景。(出示“方壶胜境”图画。)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来谈谈你对圆明园的印象。(依次请一排同学回答。)
  生:壮观。
  生:我觉得圆明园是个梦想天堂。
  生:非常非常美丽。
  生:很大很漂亮。
  生:太了不起了。
  师:这伟大的建筑是属于谁的?
  生:属于中国人民。
  师:普通百姓能随便进去享受它吗?
  生:在当时,它是属于皇家的,只有皇帝才干享用它。
  师:就这个意思,资料里面有一句非常好的话,谁能找出来?
  生: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师:不错,皇帝们把全天下的风景移到圆明园是给自身享受的,是“在君怀”,而不是“在民怀”。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在雨果眼里,圆明园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前三节,然后告诉我答案。
  学生阅读约三分钟。
  师:很多同学找到了。
  生:圆明园是个奇迹,世界奇迹。
  生:雨果说圆明园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生: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生: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生:是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吗?
  生:就是说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缩影。
  师:也就是说它是亚洲的代表,看一下文章里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生: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和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师:在雨果眼里,圆明园是中国甚至是东方的象征,那么,雨果认为这个奇迹属于谁?
  生:属于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发明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师(手指圆明园废墟图片):现在这个应该属于人民事实却属于皇家的伟大建筑被毁了,雨果说它是被什么毁了。请同学根据文意填空:圆明园被  毁了!
  生:圆明园被强盗毁了。
  生:圆明园被欧洲人毁了。
  生: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了。
  生:圆明园被野蛮人毁了。
  师:稍等一下。我看到作者在文章里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啊,怎么这个同学说是被野蛮人毁了?
  生:这句话是反语,雨果在讽刺他们。
  师:那我们一起把雨果谴责这两个强盗的4、5、6三节文字读一下吧,注意要把雨果的愤怒与讥讽念出来。
  生(齐读):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师:文章写的真好,大家读得也真好。现在我想知道一下写出这么好文章的雨果是哪国人?
  生:法国人。
  师:雨果是法国人,他在文章里大骂欧洲人是“野蛮人”,英国、法国是“强盗”,身为法国人却骂法国──雨果是不是不喜欢法国,他不爱国?
  生:不是。雨果骂法国是希望法国有一天变得“干干净净”。
  生:正因为爱国,所以才会骂自身的国家是强盗。
  师:看来俗话说的好:“打是亲,骂是爱。”爱国是要自身的国家变得文明,而不是庇护自身国家的缺点。还有没有补充?
  生:他骂的是法国的一局部人,不是骂整个法国。
  师:具体一点。最好从文章里面找。
  生:他骂的是法国政府。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都不会是强盗。
  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一下好不好,念整句。
  生(齐读):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都不会是强盗。
  师:大家看到了,这句话里有个分号。分号是表示并列的,这句话里分号前后有两对同义词,看谁能找出来?
  生:治人者就是政府,治于人者就是人民。
  师:好,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圆明园被  毁了?雨果的回答是强盗,是英、法政府。我们同学有没有别的答案。
  生:是被清朝政府毁了。
  生:是中国自身的腐败无能毁了圆明园。
  生:科技落后毁了圆明园。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是毁坏圆明园的罪人。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呢?我们来看一个资料。(发有关资料。)
  五分钟后。
  师:不知道现在大家怎么想?
  生(很痛心的):我觉得难以相信,竟然是中国老百姓自身毁了圆明园。
  师:看到这些文字很令人痛苦,但这是事实。谁来用资料里的文字概括一下当时国人的表示。
  生:军队都是怕死鬼:“马队则望影而逃,步队亦闻风而窜”。敌人列队入城之时,清军士兵还夹道跪迎,只有几十个人进行了抵抗。真是我们的羞耻。
  师:百姓呢?
  生:敌人列队入城之时,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师:鲁迅所骂的看客。还有呢?
  生:中国百姓也抢圆明园,是“散乱的刁民细贼”。
  师:看来雨果这句话有问题啊:人民永远都不会是强盗吗?雨果错了?
  生:雨果只看到他们那边的人民。
  师:哦,那是我们中国人民比法国人民低一等?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吧,看完了我们就知道雨果有没有说错了。
  (放刘晓庆主演《火烧圆明园》片段。约2分钟。)
  师: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刚才的电影有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生: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宁予洋人,不给家奴。既然宁予洋人,那老百姓还不抢?
  师:找到一半了,里面还有一个成语:心腹之患。谁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生:是农民起义军。
  师:梁启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大家一起念一下。(出示文字)
  生(齐读):役之如奴隶,防之如盗贼,则彼亦以奴隶、盗贼自居。
  师:谁来意译一下?
  生:政府对待百姓像奴隶,防备百姓像盗贼,那么老百姓也就自认是奴隶、盗贼了。
  师: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他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他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现在我想请同学来概括一下刚才那份资料里面中国的“奴才”、“暴徒”在1860年的表示。
  生:奴才们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师:还有一种人没概括进去。
  生:还有那些尽心抵抗的士兵,那个殉职的圆明园总管也是奴才。
  师:对这样的人好象我们应该赞美的啊?你怎么说他们是奴才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那位叫任明亭的八品军官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念食厚禄,必要作忠。圆明园总管文丰死前下跪向北拜说:“奴才负恩。”这说明他们都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师:说的真好。他们是因为皇帝给了他们厚禄,忠于皇帝而死,这种人只能叫奴才。我想雨果“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这句诗感叹的不会仅仅是圆明园被毁,他可能更叹惜于我们中国没有一个站直的“人”。我们再来把这句诗念一下吧。
  生: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师: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干重新站立起来?假如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生:我觉得他会去推翻清朝政府。
  生:只有推翻腐败清朝政府中国才干站起来,雨果肯定会用他的笔号召大家起来革命。
  生:他会像他在法国时反对法国政府一样反对清政府。
  师: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维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身的祖国变得文明。假如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录象:火烧圆明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羞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
  (放《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焚烧场景,约三分钟。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二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生观看大屏幕。
  师:看过影片后,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很气愤,英法联军把我们的国宝都抢走了。
  生2:我也很气愤,把不能拿走的瓷器都砸碎了。
  生3:我看到自身国家的宝贝都被这些强盗抢走了,我想什么时候国宝能回到中国来呢?
  生4:我想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不再受人欺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声。老师同样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一定收集了一些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就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资料。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
  生:我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内容略)
  师:圆明园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财富于一身被誉为“万圆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那么法国作家雨果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题目作者)还有哪一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情况。(内容略)
  师: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展示“背景介绍”)
  (点评:在课起始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很好地烘托了学习气氛;以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资料,并且让学生互相介绍资料,这种方法很好,使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而且让学生发生了极大地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把自身预习的字词、文学常识在小组内交流。
  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线的字(生字由屏幕显示)。
琉璃  珐琅  晨曦  箱箧  赞誉  缀满  瞥见  制裁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作者雨果?
  生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
  生2:他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师:非常好!两位同学筛选了作家重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都能这样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体裁?
  生:这是一封书信。
  师:请同学们回忆书信这种体裁在格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第一行写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内容,正文结束后写祝福的话,再写日期姓名。
  生2:在落款处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生3:我补充的是在正文后写上“此致敬礼”。
  生4:有的书信还有题目,例如感谢信。
  师:同学们掌握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谁能具体说一下“称呼、此致、敬礼、署名和日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称呼”顶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正文结尾。
  生2:“署名日期”写在正文结束后右下角,而且“署名”和“日期”不能调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雨果,一起聆听雨果的心声。(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写这封信的原因。
  生2:评价并赞美了圆明园。
  生3:作者认为英法联军不应侵略中国。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假如语言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生:我认为第一个内容可以概括为“介绍写信原因”。
  师:可以,很简洁。(板书:介绍写信原因)
  生: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师:不错!很好。
  板书:
赞美圆明园 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生: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的谴责抨击。
  师板书
赞美 谴责抨击
师: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雨果在书信中的情感是泾渭分明的,有对圆明园这一世界文化瑰宝的高度赞美,也有对强盗政府的强盗行为的辛辣讽刺。(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体现作者爱憎与坚定的立场的语句?看谁找的语句又快又准!
  大屏幕问题:
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师: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赞美圆明园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现在就与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交流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求同存异。
  师:现在开始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首先汇报“文中赞美圆明园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赞美圆明园的句子是“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名园”。这一局部作者介绍了我国圆明园的建筑资料、摆设、装饰、园林景观,语言中流露出赞美之情。
  生2: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从全世界、全人类的眼光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
  生3:我们小组还找到了含蓄地表达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这句话是“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标明圆明园是属于世界的亚洲文明杰作,含蓄地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
  师:同学们汇报的非常好,不只找到了直接赞美的语句,而且含蓄运用比喻的句子也找到了;不只从内容上分析,也从语言表达上去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有一天,一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后文写到“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作者直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生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其中第二个“文明”就是反语,用来讽刺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
  师:这个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指出了语言的特点是“讽刺”。(板书“讽刺”)他还提到一个词语“反语”,你能给同学们讲一下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过,意思是原本是正话但要反着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这与她平时喜欢看书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也能经常看书,吸取书中的营养,提高自身。老师补充一点,这种修辞能够使语言具有讽刺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师:你还能找出文章中使用反语的语句吗?
  生1: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又说他们掠夺是“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生2:我认为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是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但不是反语。因为作者直接表达了自身的观点,没有“正话反说”。
  师:他说地有道理吗?
  生:(同学们点头)有道理。
  师:(面对生1)你还有疑问吗?
  生1:没有了。
  师:还找到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吗?
  生:最后一句话“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其中“赞誉”是反语。
  师:以上我们一起分析体会了作家雨果强烈的爱憎情感,还学习了一种新的修辞方法“反语”。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研讨。
  生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身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这句话中为什么说“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其中“破烂”是说他们抢走的东西在搬运的过程中损坏了呢?还是在有意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2:我觉得不是,假如在搬运中损坏就不能拿出来展出了。
  生3:我认为雨果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对圆明园怀有赞美之情,对中国人怀有敬意,他不是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4:上文提到“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是不是作者认为他们展出的是掠夺的赃物,所以说是“破烂”,进而表达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谴责与讽刺。
  师:理解得很正确。我很欣赏这位同学能够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析体会词语的作用。还有问题吗?
  生1:我很敬佩雨果,但我一点不太明白:中国是被掠夺国家,我们中国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掠夺行为,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雨果是法国人,为什么不迎合巴特勒上尉,而要谴责抨击他们的行为呢?
  生2:因为他胸怀宽广。
  生3:我觉得他有正义感,不顾个人得失。
  生4:他尊重中国人民,同情我们中国人民。
  师:同学们谈得很有见解,老师补充一点: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效果,我们要学习雨果,做他那样的人:正直无私,尊重他人,有宽广的胸怀。
  (点评:在课堂上,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局部探究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师:读完雨果的这一封信,你是否对“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一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干实现?
  生1:我认为要实现这一夙愿,就必需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2:中国必需在体育、文化方面强大起来,得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另眼相看。
  生3:在经济、国防科技方面更要强大,这样在国际社会才干取得应有的地位。
  生4: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好好学习,将来才干为这个夙愿的实现做出自身的一点微薄之力。
  师:听到同学们的心声,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点击屏幕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陷入深深的考虑中,你看后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加以研讨。
  生讨论,研讨(内容略)。
  师: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有辉煌绚烂的文化,被掠夺的何止圆明园。作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多长身手才干为国多做贡献,国家强盛才干不被欺侮。
  (点评:值得称道的是老师不只让学生自身动手搜集图片资料,而且在课堂上极力引导学生面对图片谈感想引发考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学习了本文,我们来测一测你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给加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琉璃  珐琅  晨曦  箱箧  dàng( )然无存
    丰功伟 jī( ) 眼花 liáo( )乱
  2、填空:
    雨果(1802~1885)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  、    、《九三年》。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答案)同学们课下积累文章中运用反语修辞的句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
  何丽新老师的这次教学是胜利的。课的设计非常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我们区八年级语文的一节研究课,它给我们参与实验的老师以很好的启发。
  何老师从语文教材动身,但又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延伸开去,恰当地选择了关于圆明园的影视图片资料。按四人小组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充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适时点拨和评价和互助互动的形式也充沛地展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这节课较好地处置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书信的格式,抓住关键问题品味语言以和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都做了适当的点拨,因而显示出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掌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广博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测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测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同学们,中国近代史上,曾经留下了羞耻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鄙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与名篇交流
  (展示:与名篇交流。)
二、与名篇交流
  1、整体感知,提示主旨
    (展示:整体感知,提示主旨)
    师: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流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展示要求)
    (生流览课文,准备)
    (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赞美圆明园
    谴责侵略者(板书)
    师:那么,圆明园美 成什么样?侵略者到底干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播放短片)
  2、选读书信,感受奇迹:
    师:刚才看到的短片,让我们既领略了圆明园的美,又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那么在这封信中,在雨果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展示:选读书信,感受奇迹。在雨果心中……?)。
    师:请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对圆明园进行概括性评价的词句。
    (生答)
    师:看来,雨果把所有能用到的赞语都用到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是通过想象描绘圆明园的美,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师:好,请同学们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运用想象描绘圆明园之美的语句。
    (生答)
    师:真是如梦似幻,人间仙境啊,我们应该用一种柔美的语调,读的让人陶醉其中。下面请听老师朗读。
    (生找)
    (生答,师评)
    师:可是,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展示断壁残垣图片)
    师:是谁让圆明园变成了断壁残垣。这是因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3、细读书信,品析语言:
    师:面对如此暴行雨果是怎样谴责的?
    请看5~9段,找出最能体现雨果情感句子,并在书上勾画评点。
    (生找写)
    (生答,师指导读)
    师:这封一千来字的信中不只有着非凡的语言魅力,更折射出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你体会到了吗?让我们走近作者,与名家对话。
    (展示:与名家对话)
三、与名家对话
  师:读这封信时,我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热流,相信你的心湖早就投进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下面来一个“焦点访谈”。
  (展示:回读书信,感悟作者)
  1、回读书信,感悟作者:
    (分配角色)(提示:记者)
    (分组讨论3分钟)
    师主持,欢迎您收看。
    (活动开始)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大义凛然,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义正辞严的历史总结。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师(总结):雨果先生的这封信既赞美了圆明园,又讽刺了侵略者,勇揭真相何等正直!反语潮讽何等智慧!这不只是我们从信中读出的内容,其实也是我们写雨果先生的信的内容。
四、安排作业
  师:希望带着问题出课堂。
  (多媒体展示:想一想巴特勤上尉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法国人会怎么想?)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的胜利之处有:
   ⑴ 运用快速阅读训练的方式来处置课文知识性较强的局部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消化吸收,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强化了阅读训练。
   ⑵ 重视朗读,以个别赛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等方式反复诵读。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深入课 文。
   ⑶ 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局部的探究考虑,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
   ⑷ 注重学生阅读、写作、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回信”的教学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锻炼了积极发明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和时反馈了教学效果。
  2、本课教学存在的缺乏之处有:
   ⑴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仍未足够,虽然学生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不乏闪光之处,但教师自己的“精讲”功力仍须深化提高。
   ⑵ 速阅读环节的设置增强了知识性气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性气息,应在其他环节上注意倾向弥补,以更凸显语言学科的人文气息。
   ⑶ 教师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点评学生答题还可更加简练而富于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22: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