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对对子》活动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对子》活动设计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陆凤佩  



   设计前言:


  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经过近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意图:



  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



  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



  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



  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



  (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平时的点滴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



  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你能说上一对吗?(生交流)



  我选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读出味道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生交流其中的对子。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平时我们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多想一想。



  小结:三字经说得真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写好诗文就先学习属对,也就是对对子。对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这对子还真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也来对对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二、激发动机,尝试创作对子



  1、师生互动一字对练习。



  对对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学古人的样子也从最基本的一字对开始吧。一个字对一个字,内容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准备好了吗?



  云对(  ) 雪对(   ) 。



  那么熟悉,你想到什么了?(语文书上学到过)请你当老师给小朋友出对。



  如:花(  )蝶(   )柳(     )桃(   )……



  自然界的景物可以成为对子,看!这两个会对吗?



  课件出示:天对(    )雨对(    )



  真好,我这儿还有要你帮忙对的字了。听仔细了!会对的就马上举手示意。



  美对(    ) 爱对(   ) 悲对(    )



  你能找这样的对子吗?为什么?



  2、同桌两人相互出对子试试,我们比谁的对子出得有水平。



  交流:哪两位来说说你们刚才除了什么对子,怎么对的?



  3、一字对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老师这儿有个绝对,想听吗?



  板书:墨。如果请你对,你会对什么?



  墨对泉。你们看,墨和泉都是上下结构的,墨可以拆成黑和土,泉可以拆成——,再看,黑和白都是颜色,土和水同属五行。真是绝对。



  (从基本的一字对开始,而且课本中已学过,学生有亲近感,易进入学习状态。从相近、相反到绝对,一个个阶梯的设置让学生趣味盎然。)



  4、二字对练习。



  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我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大屏幕出示。白鹭对(  ),橘绿对(   )。



  (鼓励学生多推敲,说出理由。渗透方法指导。)



  5、成语中的对子,



  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多思多虑。现场抢答。



  奇花对(   ) 天南对(   ) 飞禽对(   )



  根深对(   ) 披星对(   ) 朝三对(   )



  如果把对去掉,那又是什么?自由读读。



  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级小书屋的藏书中我找到了几本好书,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对子。比如《成语故事》、《中国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你们可以找来读读,细心地去发现其中的对子。在诗人的对联中、诗文中有对子,在成语中有对子,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对子。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



  (如果能做有心人,对子、对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教师的引导贴近学生,更易激发阅读欲望。)



  6、生活中的对子。



  我去菜场买菜,看到了甜菜,能帮我找到合适的相对的蔬菜吗?



  我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了狗尾草,你帮我四处搜寻一下,有什么可以和它成为对子的?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对子,写在快乐语文上,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三、品读诗文,感受景美韵美。



  对对子这项基本功如果我们练扎实了,在写文章时能适当运用,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学习属对后就写诗作赋了。他们写诗很讲究对仗,不仅字数相同,内容相连,还讲究音韵相对相配,也就是平仄相对。



  我们一起来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读诗文。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美。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诵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对仗的美。读读诗的最后一字感悟韵美。)



  这样的美文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蒙学读本《千家诗》中还有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四、依托经典,延伸阅读



  老师从心里佩服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美丽的精神食粮。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还有一本很优秀的书。全书一共1000字,四字一句,共250句。每两句一对,125对。每对都是很工整的对子。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读。这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从日月星辰大自然的运行,到中国社会的历史,到家庭伦理,到个人做人的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一定要挤时间找来读读背背。我们的语言也将更精练更优美。



以新激趣,步入传统文化的密林



——《对对子》教学反思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依托传统蒙学精粹,拓展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验,在零敲碎打中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适合现代社会的蒙学精粹,其乐融融。但要依据课题研究开一堂课,真觉有些为难。左思右想,最终选择了传统的对对子的教学。从学生的参与、反馈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快乐惬意地漫步在传统文化的密林。



  一、教学内容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片段一:



  师:我们读过《三字经》。《三字经》中藏有不少对子。你能在记忆中寻找几个《三字经》中的对子吗?



  生1:“玉不琢,不成器”对“人不学,不知义”。



  生2:“香九龄,能温席”对“融四岁,能让梨”。



  生3:“四书熟”对“孝经通”。



  ……



  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平时我们读书时要做有心人,多思多虑。



  [反思]对对子本来是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尤其是学习写诗的一种方法,是常开的课程之一。但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没有了,学生对此感觉很新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三字经》中找对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接着亮出了 “风”字,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回答了:“云”,“雨”,“雪”。教师亮出“南湖”,学生对出“东海”,“北海” ,“西山”。“对子没有固定答案。”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活跃灵动了起来。学习对对子,让学生品尝了新颖,既训练语感和思维,又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师导语新趣,激发学生注意兴趣。



  片段二: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嘛,你先猜猜?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有名的文学家。(悄悄透点底。)《赠刘景文》的作者。



  生:苏轼。苏东坡。



  师:对。今天我讲的故事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为什么要改对联呢?请仔细听。



  教师边讲故事边结合出示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天下书”及“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



  通过教师有意设置的悬念,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生们听故事,读对联,悟对联,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用语言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活和美中进入学习佳境。



  片段三:



  学生齐读《三字经》片段。



  师:言之有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习诗作赋就先学习属对,也就是对对子。我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学学,和他们比试比试?



  教师的导语承接了学生的语言,一下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学者,必有初。”那么的熟悉。教师有意渗透了传统蒙学精粹。在这样的诱导中,学生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跃跃欲试。



  [反思]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所以导语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导语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行走在传统文化的密林中。



  三、课堂体验新鲜,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片段四:



  师: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大屏幕出示。白鹭对(  ),橘绿对(     )。



  (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反馈。)



  生1:白鹭对黄鹂。我是根据杜甫的《绝句》而来的。



  生2:我想:白鹭对紫燕。白鹭在春天的诗里,“紫燕剪春风”,紫对白,燕对鹭。



  师:非常不错,对得工整。



  生3:我这样对:白鹭对乌鸦。



  师:也行。



  片段五:



  师:我这儿还准备了一些对子,你们再试试?教师逐一出对,板书。



  奇花对(  )   天南对(   )   飞禽对(     )



  根深对(  )   披星对(     )   朝三对(     )



  师:自由读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成语可以组成对子。



  师(点点头):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反思]二字对的方法学习为成语对的自然引入做了较好的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新鲜。随后要求给“后羿射日”和“粗茶淡饭”寻对再找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对子,读出对联。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旧知识通过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形式,再次唤起学生极大的参与兴趣。在趣味盎然中投入进一步的思维探求。



  四、学生发言新奇,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片段六:



  师:老师读到过一个一字对的绝对,奖励给你们。板书:墨。



  师(故意卖关子):如果请你找对子,你会对什么?



  生1(自信地):笔、墨、纸、砚随便对。



  师:文房四宝,任何两个都可以组成对子。真好。



  生2:我以为可以对白。墨是黑的,水是白的。



  师(顺藤摸瓜):是呀,我们再来想想,墨可以分成“黑和土”,黑对白,那土对什么?



  生3:土可以对水木金火,他们组成五行。



  师:非常正确。那“白”和什么可以组成一个字和“墨”相对?



  有生脱口而出:泉。



  师:墨和泉就是一对绝对,没想到被你们破解了。



  学生在座位上发出了一阵快乐自豪的笑声。



  [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思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教师、学生立体交流促成了学生思维的成长。在上述片段中,正是学生的“白对墨”这一新奇的思维结果,促成了大家继续思维的兴趣,使思维的深度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传统文化的积淀在趣味中自然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0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