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61 大贪官和珅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
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
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
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管事的人
不能推卸责任。”
    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把追问黄盖的事
也忘了,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音shēn)。乾隆帝又问他的家
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珅是个非常伶
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
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
士。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
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和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
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的手。和珅先
挑最精致希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
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
和珅。和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
    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
    和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
刻出来的。和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啧称赞,涎(音xián)皮赖脸地说:
“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
    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
    和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
    “我不过眼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
    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珅碰在一起,只见和珅得意扬扬
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进贡的那只比?”
    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随口应付了几句,
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
道和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
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
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颙琰(音yóngyǎn),颙琰即位,就
是清仁宗,又叫嘉庆帝。
    嘉庆帝早知道和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起
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珅的家产。
    和珅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长长的一张抄
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希奇古董,多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
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
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62 女英雄王聪儿


    和珅掌权的时候,清王朝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在湖
北、河南一带,白莲教又盛行起来。有个安徽人刘松,到河南传教,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
会,劝人入教,后来被官府发现,流放到甘肃去。
    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
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渴望得到土
地,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参加白莲教的人越来越多的消息,惊动了乾隆帝。乾隆帝命令各省宫府捉拿教徒。一些
官吏本来是敲榨勒索的老手,趁机派出差役,挨家挨户地查问,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得拿
出一笔钱来“孝敬”他们。有钱的出钱买命,没钱的穷人就被抓到监狱里拷打,甚至送了
命。武昌有个官员向百姓敲榨勒索不成,罗织罪状,受到株连的有几千人。不论教徒或没入
教的,都被迫害得家破人亡,对官府更加切齿痛恨。
    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到了襄阳,召集教徒开会商量。大家说:“这个世道,真是官逼民反
了!不如索性造反吧。”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群众起义,并且
派出教徒分头到各地去联络。
    公元1796年,也就在嘉庆帝即位那年,白莲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举行了起
义。襄阳地方有个白莲教首领齐林,原定在元宵灯节起义,不料走漏了消息,遭到官府的袭
击,齐林和一百多个同伴被杀害。
    齐林有个年轻的妻子叫王聪儿,原是个江湖卖艺的女子,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她决心给
丈夫和起义的同伴们报仇,就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一起,重新整顿起义队伍,不出一个月,
就组织了一支四五万人的起义军。王聪儿和其他首领一起率领队伍,到处打击官府,惩办贪
官污吏。
    当王聪儿在湖北起义的时候,四川、陕西的白莲教徒也起兵响应。起义的火焰在三省广
大地区蔓延开来,一些贫民、流民,都参加了起义队伍。
    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
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可是那些大官、将军们只知道贪污军饷,不懂得怎样打仗。
    王聪儿分兵三路,从湖北打到河南。起义军打起仗来不但勇敢,而且机动灵活。他们在
行军的时候,不整队,见了官军不正面迎战,不走平坦大道,专拣山间小路走,找机会袭击
官军。他们又把兵士分成许多小队,几百人一队,有分有合,忽南忽北,把围剿他们的官军
弄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
    王聪儿的起义军在湖北、河南、陕西流动作战,打击官军。第二年,在四川跟那里的起
义军会师。
    嘉庆帝见官军围剿失败,气得眼都红了,大骂王聪儿是罪魁祸首,又下了一道诏书把一
些带兵的将军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撤职的撤职,办罪的办罪,并且严厉督促各地将军集中
兵力,围剿王聪儿起义军。
    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要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
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叫起义军找不到群众帮助,得不到粮草供应。这种做
法,叫做“坚壁清野”。嘉庆帝下令各地采用这种计策,起义军的活动果然越来越困难。
    清军在川北一带围攻王聪儿。王聪儿摆脱清军围攻,亲自带领二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
在西安遭到官军阻击,打了败仗;再打回湖北的时候,明亮率领官军紧紧追击。起义军后面
有官军,前面又有地主武装民团的拦截,终于在郧西(在今湖北省,郧音yún)的三岔河
地方,陷进敌人的包围圈。
    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准备组织突围。官军发现了,又围住
茅山,从山前山后,密密麻麻地拥上来。起义军经过顽强抵抗,终于失败。王聪儿和姚之富
眼看突围不成,退到山顶,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来,英勇牺牲。
    女英雄王聪儿牺牲后,各地起义军继续进行反抗官府的斗争。清王朝共花了九年工夫,
才把这场大起义镇压下去。但是,清王朝经过这场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旻宁(旻mín)即位,就是清宣宗,也叫道光帝。道光帝即位
后,清王朝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到了公元
1840年,也就是道光帝即位的第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打这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
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统
治,前仆后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代
史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本书大事年表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濬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后记


    《上下五千年》自1979年初版问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这是我始
料所不及的。这部书原来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后来知道在读者中,不仅有大量青年学生、职
工,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1984年六月在香港举办的“上海书展”上,我亲自接触到许
多香港青年竞买这部书、热情要求签名的情景。我还知道有一些老人,买了《上下五千年》
寄给他们侨居国外的子女,为的是让下一代多了解一些祖国、民族的历史,身居异国,不忘
根本。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
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
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的确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我们
的读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部书的。当然,学习历史,不仅仅是怀恋过去,重
要的是创造未来,发扬我们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激励我们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四
个现代化的强国的志气。
    把历史知识故事化,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故事。宁肯使故事性弱一点,也不虚构情
节,敷演成文。这是编写这部书遵循的一条原则。当然,在忠于史实和照顾历史系统性的前
提下,采用什么史料,从什么角度去反映历史人物的活动;取什么,舍什么,哪些详,哪些
略,作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例如写明代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没有写这场斗争前期的所谓
“争国本”、“三案”一类官闱琐事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无谓纷争,而直接采用了方苞《左忠
毅公逸事》和张溥《五人墓碑记》的材料。这未必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或本质,但我
认为这两则故事是很感人的。如果说作者在选择材料上有什么倾向的话,那就是着重发扬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一种为正义事业的献身精神,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认的道理。在这部
书所收集的故事中,读者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
们也可以我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但正如我在《前言》中说
过,我们不能凭一则故事对历史人物作全面的反映。对一些优秀历史人物,主要写他们积极
的一面(对这一面,只根据史料叙述,不作虚美描写,也不把人物拔高),但并不是说他们
没有消极的一面。任何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有他们的缺点或错误。例如古代的爱国将领、民
族英雄和坚持改革的政治家,他们的爱国的正义活动,几乎都羼杂着封建的忠君思想。我们
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苛求古人,也不能离开历史条件盲目崇拜古人。
    尽管我读过一些史籍,对历史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缺乏系统的研究。在这部书的
整理和编著过程中,我花了较多时间查阅史料,但由于手头资料不足以及时间上的原因,不
免有疏漏的地方。初版问世以后,许多读者除对本书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外,有的还提出
了宝贵的意见,为本书的修订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借这次修订版出版的机会,我谨向热情
支持这部书的编辑、专家和读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曹余章
                                                    1984年除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09-6-5 01:38:00

dlmgzv

7dF6JQ  <a href="http://cufoiqgesfrd.com/">cufoiqgesfrd</a>, vqwyvlavsjwz, [link=http://tcpxugxkytyp.com/]tcpxugxkytyp[/link], http://qcpcisanmalw.com/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6: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