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第三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2、 看图片
  师:这些孩子在做什么?
  把课前为妈妈记录的一天劳动的流水帐与小朋友交流
  3、 跟着音乐编创动作
  4、 学唱歌曲
  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一唱
  找出难唱的地方,一起练唱
  重点练唱:
  5 56∣5301∣43∣20∣
  妈妈妈妈您歇会儿吧
  前八分休止处唱准确
  “会儿”一音两字要唱好
  连唱
  师:请小朋友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呵护你,而她自己是如何辛劳的?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
  生:自由叙述
  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5、 边听歌曲边分组分类合作,进行自理比赛
  师:通过以上的比赛,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了,可以让我们的妈妈歇会儿了。你还会做哪些事情?你会编成歌来唱吗?
  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分组汇报
  6、 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四、 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表演《种玉米》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复习《不再麻烦好妈妈》
  1、 跟伴奏完整地唱一边
  2、 边唱边表演
  3、 指名学生边唱边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三、 新歌教学
  1、 导入:幻灯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
  2、 放音乐
  学生做锄地、割草动作
  3、 师:玉米长势好,果实象玛瑙,为什么玉米会长得这么好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会做施肥动作吗?
  师:下面请一部分学生锄地,一部分学生割草,一部分学生施肥,跟着音乐再来一边。
  4、 放音乐,学生做动作
  5、 朗读歌词
  男同学读第一段,女同学读第二段
  6、 跟范唱录音唱歌词
  重点练唱:
  2 345∣312∣32∣1—∣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水
  3111∣1—∣2176∣5—∣
  你带来镰刀我来锄地
  2 223∣45432∣1—∣
  埋下种子撒下希望
  “锄”“要”“种”三个附点要唱清楚
  连续的两个附点不可以忽略
  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7、 连唱
  请学生选择用欢快还是用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跳跃、连贯)
  分别尝试后选择
  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涵着力量
  8、 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他学生可以选其余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进行初始效果
  一部分学生唱,其他学生齐奏一边
  9、 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看哪一组配合得好
  分组表演
  学生评价
  四、 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聆听《海娃的歌》
  2、 编创与活动
  3、 复习《种玉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种玉米》
  1、 跟琴齐唱一边
  2、 跟伴奏带边唱边表演
  3、 指名学生边唱边表演
  其他叙述评价
  三、聆听《海娃的歌。
  1、 导入:小朋友你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
  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你拣过贝壳、小虾吗?有一个小朋友叫海娃,他也去海边了,玩得高兴时,不禁唱起了歌,你想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歌吗?
  2、 初听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听后学生讨论
  3、 复听
  4、 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 出示风琴(键盘)认识字画谱drmfs
  2、 填写唱名字头
  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充得好,唱得准确
  3、 在教室里画个格子,填上字画谱边走边唱
  4、 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5、 学生分组汇报
  其余学生评价
  五、小结,师生再见。
  -------------
  第七课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以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用字母谱创编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
  ?聆听《百鸟朝凤》、《小乐队》
  ?编创与活动?
  ?表演《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教材分析?
  ?1.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乐曲中我们仿佛听到布谷鸟、鹧鸪、燕子、山喳喳、蓝雀、画眉、百灵、蓝腊嘴等鸟儿的叫声,好像还有公鸡的啼鸣,寓意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升起的生动意境。乐句由后半拍起奏,节奏比较鲜明,也便于随时与唢呐旋律相衔接,而音调的欢快情绪则加强了乐曲喜气洋洋的气氛。全曲的结尾与起始一样明快利落,在欢乐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不尽。?
  ??2.合唱《小乐队》?
  ??歌曲《小乐队》由美国作曲家赫福特作词作曲,盛茵译配。是一首风趣而幽默的少年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作者通过歌曲向少年儿童介绍乐器,独具匠心,使孩子们通过歌唱认识乐器,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实为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
  ??3.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快乐的音乐会》是由马华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民歌风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地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一个小小的低回,噢,原来是吸引了小动物“听众”跟着高兴的蹦跳,音乐会也因此获得了成功。旋律干净利落地结束在徵音上。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4.歌曲《唢呐配喇叭》?
  ??《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创作手法(如:第1与第3小节,第2与第4小节,第5与第6小节)。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里乐拉”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2、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唱《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新歌教学
  幻灯出示图片:
  1、 导入: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狗、小猫、小熊、小猴可忙坏了,你们想知道它们在赶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了就知道了。
  2、 听范唱录音,学生拍手
  提示:歌曲中唱了那些内容?
  听后回答
  师:原来是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
  他们开音乐会时有哪些乐器?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
  师:小胡琴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自由模仿
  师:小喇叭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自由模仿
  师:那小铜鼓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自由模仿,敲一敲
  师:你会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演奏吗?
  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拉小胡琴、吹小喇叭、敲小铜鼓的动作
  师:再来一边好吗?
  生: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徒手模仿乐器演奏
  师:如果边唱歌边做动作就更开心了。今天我们就来唱一首新歌《快乐
  的音乐会》
  3、 学唱新歌
  放范唱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两边
  师:你最喜欢唱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认为还有哪一句不会唱,我们一起来唱。
  重点练唱:
  2 356∣3532∣1102∣10∣
  滋扭扭滋扭扭扭得儿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八分休止处要唱好,唱准“得儿”
  师生接唱(一句一唱)
  连唱
  师:你觉得歌曲怎样?是欢快的还是优美的?
  你会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吗?
  生:指名唱,评价一下,谁能比他唱得更好?
  一起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一边。
  师:小动物们唱、拉、敲得多高兴呀!我们一起来参加它们的音乐会好吗?
  请小朋友分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并讨论喜欢唱哪一段、表演哪一段,自己选择练习,然后分组表演:看哪一组唱、奏得好。
  4、分组展示
  其余学生评价,表演好的一组给予掌声鼓励。
  三、 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用明亮、柔和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
  2、 表演《唢呐配喇叭》]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复习《快乐的音乐会》
  边唱边表演
  三、 新歌教学
  1、 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乐器(出示幻灯:唢呐和喇叭)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老师介绍:唢呐、喇叭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件乐器有什么特点?
  生:唢呐长,喇叭短
  师:你会做吹喇叭的动作吗?
  还有其它的动作吗?
  生:自由做动作
  师:请小朋友合着音乐做动作。
  2、 放音乐,学生多吹喇叭的动作。
  出示图,师:你会学图上的小朋友的动作做一做吗?
  放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上身前倾做小后腿踢步四次
  两个学生对着吹
  跟着音乐跳。
  师:如果边唱歌曲边吹喇叭就更开心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唢呐配喇叭》。
  3、 跟着范唱录音轻唱两边
  师:你最喜欢唱哪一句,你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重点:衬词“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
  “喇”“唢”在歌中是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
  跟琴连唱
  师:你觉得歌曲怎样?是欢快的还是优美的?
  你能唱一唱吗?
  师生一起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4、 用打击乐器伴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器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注意打击乐的合奏效果
  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
  分组表演
  5、 创设舞台
  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部分学生表演
  学生按小组展示,评价
  6、 (拓展
  听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
  师:小朋友想听听唢呐的声音吗?
  听后说说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复听:唢呐模仿了多少种鸟的叫声》?你能学一学吗
  生:随着音乐自由模仿。)
  四、 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聆听《小乐队》、《百鸟朝凤》
  2、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复习《快乐的音乐会》
  边唱边表演
  复习《唢呐配喇叭》
  边唱边表演
  三、 聆听《百鸟朝凤》
  1、 出示图片(唢呐)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唢呐,并听了它的音色,今天我们来听一听由唢呐演奏的乐曲
  2、 初听
  师: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听后学生说一说出示图
  3、复听:唢呐模仿了多少种鸟的叫声》?你能学一学吗
  生:随着音乐自由模仿。
  四、 聆听《小乐队》
  1、 看乐曲图,认识乐器
  (单簧管、小提琴、小号、定音鼓、圆号)
  2、 听一听每样乐器的音色
  (《苗岭的早晨》小提琴;《那不勒斯舞曲》小号;
  《电闪雷鸣波尔卡》定音鼓)
  听音乐片段
  3、 初听乐曲
  师: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大鼓、小提琴、小号、圆号、单簧管)
  听后师生讨论
  4、 复听
  模仿演奏乐器
  小提琴演奏
  小号、圆号演奏
  单簧管演奏
  定音鼓演奏
  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边模仿演奏乐器
  五、 编创与活动
  1、 出示节奏:
  ⅩⅩⅩ∣ⅩⅩⅩ∣
  535132
  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
  2、 拍打节奏,学生拍打
  3、 教师范作
  4、 分组编创
  5、 唱一唱,听谁的旋律好听
  6、 学生评出唱准的学生,教师在其课本上画上红五角星
  六、小结,师生再见。
  -------------
  第八课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
  ??聆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
  ??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旋律接龙
  ??表演《同坐小竹排》、《西伦达》?
  教材分析?
  ??1.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2.合唱《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劳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4/4拍,和声小调式,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B段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在音区、节奏、旋律上都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3.歌曲《同坐小竹排》?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4.歌曲《西伦达》?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童游戏歌曲。由小麦译词,陆斯配歌。这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节奏较规整,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欢快,歌词以第一人称,唱出游戏的方法。便于活动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聆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
  2、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阿细跳月》
  1、导入:教师弹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猜一猜歌名。
  学生边唱边表演
  2、出示幻灯:
  简介彝族的风俗、服饰特点
  3、听音乐:边听边拍手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4、听后讨论
  师:你会用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吗?
  生:自由表演
  5、复听
  学生用轻快的动作随着音乐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6、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及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
  生:想一想,再演唱
  师:对能哼唱出歌曲的学生给予表扬。
  7、拓展
  聆听合唱《阿细跳月》
  三、聆听《歌声与微笑》
  1、师:下面请小朋友听另一首歌曲,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有什么不同?
  初听,边听边拍手
  听后讨论
  2、复听,自编动作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出示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
  师:怎样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
  分组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3、寻找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学生活动
  可以让好的同学予以展示,再评价。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表演《同座小竹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放电影录象《闪闪的红星》,聆听影片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听后说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看后学生讨论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的电影里面的景色美吗?它就是在广西壮族桂林象鼻山下的漓江拍摄的(幻灯出示插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你坐过竹排吗?你刚才看到的小竹排是怎样的?
  学生描述
  师:图上的哥哥带着妹妹在小竹排上边划边唱歌,可真开心呀,你想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吗?
  2、放录音,学生感受旋律
  你会用拍手和跺脚表现出你对音乐的感受吗?
  师生一起随着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
  3、师:小朋友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放音乐,随着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再来一边。(前面是一二三后面是一二)
  师:小朋友想想,这学期学过的哪一首歌曲也是前面是一二三后面是一二(《早上好》)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同座小竹排》
  4、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两边
  师:你最喜欢唱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我们一起来练唱。
  重点练唱:
  师生对唱
  分组唱
  处理:
  师:你会做撑船动作吗?
  生:边唱衬词边做撑船动作
  师:你觉得这句应该唱得怎样?
  生:连贯
  师:撑船有时快有时慢,你觉得是撑得快还是慢?
  四拍要唱足
  连起来唱一边
  5、用打击乐伴奏
  分两组进行伴奏,一组前四小节,另一组后四小节
  学生自己看图谱试着敲击
  再边唱边敲击
  分组敲击
  两组连起来合着音乐敲击,要求两组衔接要准确
  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要求: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6、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广西壮族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样?
  生:自由谈感受
  师:广西的歌曲真好听,广西的风景也很美,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广西的景色
  象鼻山、月牙山、独秀峰。
  三、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表演《西伦达》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复习《同座小竹排》
  1、 完整地唱一边
  2、 指名学生唱,其他学生拍手、跺脚
  三、 新歌教学
  1、导入:复习《小红帽》
  唱后说说是哪国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巴西的歌曲《西伦达》
  2、听范唱录音,听后说说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听后讨论(欢快、活泼)
  3、跟着录音轻唱(2~3边)
  找出难唱的地方,一起练唱
  重点练唱:
  5‖1133∣5543∣
  西伦达西伦达那
  3 5∣4321∣7542∣3127∣15‖
  大家扭过半个身体还要再走一圈半
  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唱强,强调的是第一拍
  唱准音
  连唱,第二句前要很快地换气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
  指名学生唱
  分男、女学生接唱
  4、游戏
  讲要求: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
  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们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表演节目
  第二边,圈里的学生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放音乐,学生开始游戏
  5、用打击乐伴奏
  出示:
  ХХХХ∣Х0∣ХХХХ∣Х0∣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0‖
  学生拍手
  用双响筒敲击
  练习用沙秋和铃鼓敲击
  合起来演奏
  四、 游戏
  将学生粉肠两组,一组学生敲击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词后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
  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再次开始
  进行尝试
  学生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五、小结,师生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课美丽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_——美丽的动物。
  ??2.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3.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教学内容?
  ??聆听《龟兔赛跑》??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表演《大鹿》??
  教材分析?
  ??1.管弦乐《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史真荣为儿童编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并由作者编写了说明词。这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完成于1959年,并在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演出后,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和欢迎,于1962年出版总谱并灌制了唱片,多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管弦乐欣赏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教育和管弦乐队的丰富知识。?
  ??2.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简单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风土人情。
  ??3.歌曲《大鹿》?
  ??《大鹿》是一首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F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第一乐段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的紧张心情和团结一致、不怕风险的决心。歌词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所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要求:
  1、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2、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新歌教学
  1、 激趣导入
  师:想不向看老师跳一个舞啊?
  放《金孔雀轻轻跳》录音,教师随音乐表演傣族舞。
  师: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小朋友想不向学呀?
  我们一起来学把吧!
  生:看着VCD学跳傣族舞,放《金孔雀轻轻跳》录音。
  师:你学会了哪几个动作?能表演一下吗?生自由表演
  你能不能试着编一些其他的动作呢?
  生:自由编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生一起学动作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吧。
  师生一起跟着录音表演傣族舞。
  师:老师有个提议,不如咱们找自己的饿好朋友一起跳吧。
  师生再次一起跟着录音表演傣族舞。
  师:你们觉得孔雀舞美吗?跳得开心吗?
  如果我们能边唱边跳就更开心了。今天我们就来唱一首《金孔雀轻轻跳》,先请小朋友听一听这首歌曲。
  生:仔细听歌曲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样?
  生:自由发言
  2、 学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眼睛看歌词,轻轻到跟着录音唱(二边)
  你最喜欢唱哪一句?能唱给大家听一听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有谁能唱给他听一听?我们一起练唱。
  重点练唱:1——5五度音程
  5356|6—|
  展翅开屏
  区分:1612|2—与3161|1—|
  彩虹绕彩虹绕
  师:现在让我们来接唱这首歌吧,第一遍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第二遍你们唱前半句,我唱后半句。
  师生接唱
  师生一起慢速完整地唱一边歌曲。
  师:看,老师把孔雀带来了(出示孔雀)你能对它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说得真好。我们怎样唱才能把这只孔雀的美丽表现出来呢?
  争:讨论,发言
  师:小结,句尾每个字收音要短,尤其是结束句。
  那就让我们把这只美丽的孔雀唱给大家听一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也可以用动作表演。
  师生一起歌表演
  3、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小朋友们的孔雀舞跳得真不错。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们可以按照书上的方法,也可以自己设计伴奏形式,比一比,哪一组奏得好。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讨论以下,请组长拿出打击乐器,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就拿什么乐器。讨论开始。
  生:自由讨论
  师:时间到。注意:第一段音乐徒手做演奏动作,第二段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要正确的进入和结束。比赛开始。
  生:随音乐伴奏。
  师:在一起比不出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自由回答。
  师:那就一组一组来,还可以自由选择表演方式(唱、伴奏、跳舞)。
  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一练。
  生:自由组合排练
  师:比赛开始。两组一比,观看的时候比一比哪一组看得最认真,评得好。
  生:表演比赛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表演得怎样?
  生:评价
  师:小结,他们()得真不错,()还要注意。有哪一组有勇气能比他们表演得更好,请出场。
  谁能说说今天表现最好的是哪一组。
  希望在以后你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拓展
  师:我们唱了进孔雀还表演了进孔雀,那你们知不知道它的家乡在哪里呢?告诉你们吧,孔雀的家乡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景色优美迷人,不信你们看(观看VCD介绍西双版纳)
  希望小朋友长大后能到西双版纳走一走,看一看。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大鹿
  教学要求:
  1、 复习《金孔雀,轻轻跳》
  2、 表演《大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金孔雀,轻轻跳》
  边唱边表演
  指名演唱
  三、新歌教学
  1、 导入:讲故事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大鹿、小兔、小松鼠等动物,当然还有林中的猎人和大灰狼。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听音乐学生叙述。
  2、 学唱歌曲
  (1) 听着录音拍手轻读歌词,重点:
  兔儿兔儿快进来ˇ咱们手把手挽牢—
  读得清晰,正确
  (2) 轻声跟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来唱
  重点练唱:
  3333|32444|5567|1—║
  兔儿兔儿快进来ˇ咱们手把手挽牢—
  师生接唱(分角色)
  师:第一部分应唱得怎样?
  学生讨论(短促有力)
  第二部分表现了兔子怎样的心情?请小朋友说说应唱得怎样?
  学生讨论,试唱(着急,情绪饱满)
  3、 贴背景画
  师:你觉得歌中有哪些动物角色?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作一幅描绘这首歌曲的情景画,并贴上歌中出现的主要动物角色。
  师生一起作画
  4、 分角色表演
  分组设计动作和表情
  分组表演
  5、 分组用打击乐器表演
  (1) 森林的早晨(提示:太阳出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开始唱歌了,动物们也准备起床了)用打击乐器敲击
  (2) 猎人的追击。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打击业敲击?(用锣、鼓、锸等表现)
  (3) “结尾”师:猎人拿着枪垂头丧气到走了,大鹿、小兔高高兴兴地又唱又跳,你还回设想其他结尾吗?
  学生设计,讨论
  6、 音乐剧表演:
  分小组,学生自选角色表演(房子、树木、花、草、大鹿、兔子、猎人和其他各种小动物)
  四、小结,师生再见。
  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 过欣赏《龟兔赛跑》,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 通过边欣赏边表演来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多媒体出示)有小鸟、松鼠、小猴、小鹿,还有骄傲的小兔子和勤恳的乌龟……
  提问:兔子是怎样走路的?(播放由单簧管演奏的兔跳音乐和动画兔的形象)
  生:自由模仿不同兔子的跳走动作。
  师:那乌龟又是怎样走路的?(播放由大管演奏的龟走音乐及龟走的形象)
  生:自由模仿乌龟走路的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9: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