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教案DOC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听。
教学难点:
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听。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
“形”字的写法:左边的“开”字与独体字“开”相比要略窄一点,两横在笔画的长短、起笔收笔处等方面有一点变化,左低右高的倾斜度相对大一些,重心偏右,与右边呼应。其中一撇为竖撇,最后一竖是垂露竖,竖画写得挺直,这个字才能写得端正。
“剧”字的写法:作为偏旁的“居”除了字型略窄一些以外,还要注意与右边的关系,有些笔画要学会避让,例如下边的“古”字一长横就要写得短一点。这半边“尸”字头的框框和“古”字的框框,都要写得小一些。




板书设计:
练习2

抓住重点
做速记
发明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学会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8  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  典范  悠扬  倾泻  和谐  协作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  嘴唇  倾泻  协作  瓶子  牺牲  一幢  顾名思义  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板书设计:
8  学会合作

       协作精神
怎样合作?
           自我牺牲精神

文献摘录: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也叫“演说”。它是锻炼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演讲的内容,一要完整,即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二要层次清楚;三要灵活,即能伸能缩,可以随时调整。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
2、揭示课题:板书: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学会读课后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轮读课文,及时正音、练读。
(4)指明说说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5)引导分段:哪鞋部分写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1-3)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4-8)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9)要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
7、过渡:
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
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
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
(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
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

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利发电            保护珍惜在先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开发利用在后
建设海底城市
……




文献摘录:
    海洋是一个“蓝色的宝库”。如果把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可以说陆地上有的,海洋里都有,而且有许多是陆地上蕴藏不多,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估计海底石油可采储量达一千多亿吨。
在海水所含的各种化学元素及矿物中,数量最大的是食盐。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海盐5亿吨。若按这个数字消费,海洋里的盐可用5亿年。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        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        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
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后讨论。
五、        作业:
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二、        精读课文一、二段。
1、轻声读课文1、2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
2、指读“山谷没有……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感悟这句话对于强调这一奇异景观和揭示课题的作用。
3、        默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画关键词,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的经过。
出示小黑板。
(1)“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这句话什么意思?
让学生想象一下山谷中下雪的情景。
(2)“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则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
引导学生反复读,重点感悟“弹性、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使学生领悟有“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而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事应变的一种策略,最后能“仍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这才是“弯曲”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3)“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读“反复地积”,要想象暴雪之大、之狂;读“反复地弯”,要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退让的策略;读“反复地落”要引导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读“反复地弹”要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始终……”一句,要让学生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
三、        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读“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3、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体会一切都是为了“战胜”,最终的追求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四、        迁移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写两句话。
(1)由于……                                                      
(2)终于……                                                      
2、以“雪松的启示”为话题,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感受,然后写下来。
4、        找揭开自然之谜的故事读读。


板书设计:
                        有弹性
                  雪松
10、山谷中的谜底        既敢于正面抗争,又懂得退让。
                  其他树木:缺少对付逆境地办法,没有“弹性”
                  生存的空间就越来小。


文献摘录:
女贞: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披针形,平滑无毛。初夏开花,花白色,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熟时蓝黑色。果实人药,称“女贞子”,性平、味甘苦,功能补益肝肾。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作文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写作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作文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 分小组互相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作文。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     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重点:
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
“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3.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2.理解谚语的意思,并读背谚语。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谚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背诵、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二、教学第八题。
“和”字的写法:注意第二笔横画写得相对斜一些,且左长右短,最后一笔捺画应写成点画。其中两撇(平撇、斜撇)写法上也有明显区别,不仅要注意笔画方向的变化,也要写出笔画长短的不同。竖画是垂露竖。
“胆”字的写法:左半边的“月”字窄一些,第一笔撇画是竖撇,先竖后撇;横折钩的折竖写得挺直,其中的横同下面两横间隔匀称,且两横位置偏上,使“月”字重心提高,上紧下松;两横可以有点变化,且不与折竖粘在一起,稍留一点空隙,使得这一部分不至于呆板而没有神采。
板书设计:
练习3
启示、教益
经验、教训
鼓舞、激励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埃及的金字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它又是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金字塔”?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四、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引导学生从外观、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l,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结构精巧的。
(1)投影映示句子:
①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②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这座金字塔高146多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________________。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言表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板书设计:
外观
12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
建造




文献摘录: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是奴隶制帝王的墓。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古王国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大,这座塔坐落在开罗近郊的吉萨,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塔基方形,每边长约232米。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胡夫金字的近处有“法老”哈夫拉的金字塔和他所建的大斯芬克斯石雕像古美洲也建有金字塔,塔身为阶梯形,塔顶有庙宇,是一种宗教建筑。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想知道哲学家最后一课的内容吗?这一课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读通读顺课文。
3、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惊愕    哲学家    漫游    饱学之士
铲除    庄稼地    旷野    斩草除根
2、指名朗读。提醒注意念准翘舌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相机正音,指导断句。
师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四、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
2、讨论: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交流:第一段(1)   第二段(2-9)   第三段(10-11)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正确理解两个“杂草”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正确理解两个“杂草”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哲学家提问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弄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拜访”、“满腹经纶”。
3、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们是如何回答的?方法可行吗?教师适当引导。
3、分角色朗读、
4、找出5-8自然段中说明顺序的词语。
5、仿照文中对话写一段话,教师适当点评。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质疑。
2、出示课后练习4,思考:两个“杂草”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引导。
四、总结。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弟子们认为除草的办法有:      、     、     、        。
2、哲学家的办法是           。
3、灵魂里的杂草是指             ,除去这种杂草的方法是              。

板书设计:
1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杂  草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游天然动物园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懂得详略得当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懂得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一定去过动物园,动物园里关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供游人们观赏。(板书课题:14  游天然动物园)
2.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
还想知道什么?(什么叫天然动物园?它跟一般的动物园有何不同?在天然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上面的问题。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亭亭玉立:形容身材细长。   
挑逗:逗引。   
有恃无恐:因有所倚仗而不害怕。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几段?
2.指名说。
按时间顺序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们”乘车来到了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上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中午和下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这次野游活动的愉快感受。
3.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复述课文。
2.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精读指导
1.(出示投影)“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指名读。
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下面,我们重点来读读课文第二、三两段。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在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回读几遍,并想一想:哪几种动物写得比较详细,哪几种动物只是一笔带过?
3.指名读,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
4.指名回答:写得比较详细的动物是哪几种?(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一笔带过的动物是哪几种?(犀牛、鬣狗、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某些动物趣闻)
5.默读描写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的有关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几种动物的,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6.(出示挂图)组织讨论。(相机板书)
7.指导朗读。
(1)自己练读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自由练读,注意结合老师、同学的评价指导。
8.小结:作者抓住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动物的特点,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美的享受,有紧张刺激的体验。游览天然动物园,有着与参观一般动物园迥然不同的乐趣。
三、复述课文
1.根据板书的提纲及有关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同桌相互复述,评议。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04: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