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课者:    宏育小学  吴植权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小吴很高兴为大家作导游,带大家游览我的说课稿,我们游览的美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我们游览的的线路如下:第一站说教材,第二站说教法和学法,第三站说教学过程,第四站说板书设计。希望在小吴真挚的服务下,能使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Let’s   go!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原有基础:学生从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开始已经接触了说明文,学习了《太阳》、《秦兵马俑》等说明性的课文。本学期又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了一些应用说明表达的基础。

本课内容: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后续知识:本课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4、教具、学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导—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六大环节: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要点(灰尘),引导学生学抓关键词来学习课文的方法]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的“小”

1、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一开始从“尘”的字形出发,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这也为下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作了一定的铺垫。]

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在学习第三段时,我尝试运用“看——想——比——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先看“尘”字,再想“尘”的含义,然后通过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小”的特点的,最后通过读体会说明的好处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我尝试采用引用法——引用了课文语句“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灰尘的认识,明白灰尘危害人类的一面。]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我采用“悬念法”——设制悬念“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想通过造成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3、“导”与“扶”,学范例。



  没有(灰尘)    假设        

                                作用(后)             特点(前)

有 (灰尘)    作比较        



[我尝试运用“以读代讲法”——想达到通过读理解灰尘的作用,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加深对灰尘特点与作用的认识。最后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自学课文中列举出的其他特点和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⑵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列数字、作比较

散射光线

削弱阳光

假设、作比较

散射七色光

改变天空颜色

假设、作比较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假设、作比较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希望通过“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作用及说明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我尝试采用温故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者应注意让学生整合学习的内容和知识,以便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能掌握作品的风格,语言特色及思想内涵。]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设计目的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灰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体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再从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又一次点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更直观地理解事物的两面性,突破难点。]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丑石》(贾平凹)。

[我尝试采用渲染法
——运用
《丑石》(贾平凹)的散文阅读作补充,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体会事物的两面性,升华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过程进行板书,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起到引领作用。]

各位团友,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快过的,我们的旅程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6: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