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课后感受        本节课采用画线段图的分析方法,效果很好,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计算法则,对以后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         案            (序号   16   )
课题        整数除以分数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9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口算
3/4÷3   1/5÷4   2/7÷6   6/11÷2
分数除以整数通常是怎样计算的?
复习第(1)题
学生口答算式与结果。
这一题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求?
  出示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口答填空
3/10小时是(     )个1/10小时。
1小时是(    )个1/10小时。
引入新课

教学例2
这一题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怎样列式?
  (18÷3/10)
  画出一条线段,并提问:如果把这条线段看做1小时行的千米数,怎样来表示3/10小时行的千米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用颜色线画出。
师边述说边画线段。
问:从图伤看,3/10小时行驶18千米,就是几个1/10小时行18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求几个1/10小时行多少千米?
   要求10个1/10小时行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图上哪一段表示1/10小时行的路程?
   根据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讨论:按这样来想,你认为第一步求什么?怎样求?
1/10小时行的千米数是:18÷3
   为什么要用18÷3?18÷3能不能转化成用乘法来计算?
讨论:1/10小时行的千米数已经用式子表示出来了,你觉得第二步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1小时行的千米数是:18×1/3×10
为什么要用18×1/3的积再乘10?根据乘法结合律,18×1/3×10还可以怎样乘?
问:18÷3/10求出的是1小时行的千米数,18×10/3也表示1小时行的千米数,那么18÷3/1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从上面的推想过程看出,18÷3/10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
   比较这个等式里的算式,在等式两边,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小结。

1、练一练   1
2、练一练   2整数除以分数是怎样计算的?
练习八  2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乘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练习八  3
分组练习
做完后问: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地方?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说一说在整数除以分数时,要乘哪个数的倒数,在分数除以整数时,要乘哪个数的倒数。



练习八、   1、4、5
       





































18×1/3×10
=18×(1/3×10)
=18×10/3




课后感受        此节课的教法与前一节类似,更多的在于在学生昨天学会分析方法的前提下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寻求解题方法。

                                             授课日期 9 月 26日

教         案            (序号17      )
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课型        新课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9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引新






教学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        口算
(见幻灯)
问:这些除法都是怎样算的?

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都是用乘除数的倒数的方法计算的。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教学例3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算式

小结方法
分数计算可以怎样计算?

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2
问:一个数除以分数,只要怎样计算?计算时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做“练一练”第3题
强调运算符号和除数变化。

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指出:以后在计算两个数相除时,就可以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练习八第7题
练习八第8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练习八第6、9、10       












板书: ÷3= ×

÷ = × 课后感受        由于前面知识学得较扎实,学生能自己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但有个别同学掌握的程度不太扎实.
                                              授课日期 9月29 日

教         案            (序号   18   )
课题        解分数方程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1  日
教学目标        学会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列方程解分数除法的文字题,能正确地解分数方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认识分数除法里商的大小规律和分数乘法里积的大小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解分数方程,并
认识分数除法里商的大小规律和分数乘法里积的大小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铺垫







教学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        口答列式
24的 是多少?
的 是多少?
问:为什么用乘法?

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列成乘法算式的知识来学习解分数方程。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否用一个数量关系表示这句话的意思?

做“练一练”
指出:由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式子来表示,因此,按照题意就可以设这个数为X ,列出方程来解答。

做练习八第13题
问:观察前面两列,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出:在乘法里,一个数乘的数小于1,积小于这一个数;一个数乘的数大于1,积大于这一个数。在除法里,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练习八11、12
       












板书:
一个数× =




课后感受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学生们对这一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讨论发现规律.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不错.
                                             授课日期9  月30 日

教         案            (序号    19  )
课题         分数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2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复习法则。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计算?
计算:
5/7÷10   14÷4/5   12/13÷8/9
三人板演。
3、练习八   17
   上下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
   问:分数加减法要怎样算?分数乘法怎样算?分数除法呢?
4、练习八   18
   学生口答,选择说怎样算的?

1、练习八   19   第一行
   四人板演;计算时说明要注意的约分等问题。
2、练习八   20
   说说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
   练习计算。
   口答算式与结果,让学生说说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
3、练习八   21
   问: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解答。口答算式。
为什么3/4×2/5来计算?
口答。
根据下面的条件, 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桃树占果树总棵数的2/5。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20。
修好了一条路的3/7。
一堆煤的1/4已经运走。
这批布的2/3是花布。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练习八   19  第二、三       
课后感受        本节课上下来,分数计算学生们掌握得都不错。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如21题的第三小题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题型方面下功夫。
                                      授课日期    10月8  日

教         案            (序号   20   )
课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课型        新课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9月30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旧知



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口算  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做“练一练”第2题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
                                              授课日期 10月9 日

教         案            (序号 21     )
课题        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8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方法练习










两步计算练习





四、应用题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四则计算,学会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练习分数四则计算,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并能用分数计算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口算
3/8+5/8  3/5-3/10   3/4-1/4
3/7+5/8   5/9×3/10   1/2×4/7
7/9÷2/3  2/5÷2/5
分数加减法是这样算的?乘法和除法呢?
笔算
5/9-3/9   5/7+2/5   3/4-2/5
5/6×3/5   4/7÷12    3/8÷1/5
上下练习,说说计算过程。
3、练习九   7
上下练习,说说想法。

1、练习九   5第一行
  上下练习   
问: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是怎样计算的?
2、把下面的式子改写成连乘的式子。
  1/4÷2/3÷4/7     8÷2/3×7/8
2/3÷4×3/8     5/7×9/10÷5/6

1、练习九   9
读题,讨论要怎样想。
学生说说要怎样解答,为什么要怎样解答,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练习九  11
可以怎样想?上下练习。
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3、练习九  12
口答算式,提问是怎样想的,算式的每一步是求什么。



练习九   5第二行   12
        6、8、10       
课后感受        本练习中的应用题学生单独练习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可稍加指导和点拨。
                                              授课日期 10  月 10   日

教         案            (序号 1  )
课题        分数应用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月 8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引新









教学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先说出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见课件)

做43页复习题
问:这道题怎样想?

引入新课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关键句是哪一句?谁占果树总棵数的2/5?
单位“1”是谁?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求单位“1”的应用题一般来说用方程解。

比较解法
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复习题。
问:在条件、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做“练一练”
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做练习十第4题
问:要怎样想?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今天学了什么?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怎样思考、分析?
练习十第2、3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对学习较复杂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授课日期 10 月 13 日

教         案            (序号2 )
课题        分数应用题练习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8  日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铺垫








教学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复习
出示复习题(见幻灯)
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列方程解?

揭示课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例2
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小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教学试一试。
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结
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解答分数应用题该怎么去思考?

做练习十第6题
做“练一练”
做练习十第9题
问:列方程解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分数应用题一般要怎样想?今天学习的这类应用题可以有哪些方法解答?

练习使7、8、10       
课后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例2比较简单,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试一试”稍有一些难度。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试一试”的分析上。的确通过画线段图的分析,学生对此类题目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授课日期 10月 14日

教         案            (序号  3  )
课题        分数应用题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8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相应的解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正确解答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基本训练









基本题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        口算
做练习十的12题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解答分数乘除应用题。

基本训练
(1)问:解答分数应用题一般是怎样想的?
(2)说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题目见幻灯)
指出:确定了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分数应用题了。

做练习十13题
问: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该两题的三个数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做练习十第15题
学生独立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强调:,单位“1”已知的类型直接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的类型一般用方程解答。

补充应用题
先说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苹果数棵数是果树棵数的1/5
根据上面的条件,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
使得它成为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
使得它成为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

做练习十16题
问:这两个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列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解答时要把单位“1”的数量当除数。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


练习十14题       
课后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倍的问题也能归为单位“1”求。
                                                    授课日期10月15 日

教         案            (序号 4  )
课题        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10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    18÷(12—3)
引入新课

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组织练习。
练一练   1
说顺序后练习。
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练习;
练一练   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     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授课日期 10 月16 日

教         案            (序号  5    )
课题        分数计算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15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法则,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计算。
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应用题练习




四、思考题。









五、作业       


口算
练习11   6
学生口算,选择不同算法的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分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分数除法是怎样算的?
混合运算练习
练习11  7   前四题
把每题要先算的划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四人板演。
简便运算练习。
(1)练习11    8第一行
口答转化成的算式,说说怎样简便?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练习11   8第二行
上下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

1、练习11    9
可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2、练习11   10
   思考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上下练习。

观察算式:
18×1=18    9×2=18
6 ×3=18    4.5×4=18
3.6×5=18    0.5×36=18
比较算式的每一道题,什么不变,什么有变化?因数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思考题。
算式有什么特点?
自己尝试。

练习11     7、8、9       
课后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授课日期 10月17日

教         案            (序号 14   )
课题        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10 月10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复习引新






教学新课




















课堂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     18÷(12-3)
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问: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一  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
                                                 授课日期 10 月 20日

教         案            (序号 15 )
课题        分数计算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10  月10  日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法则,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计算。
提高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揭示课题

计算练习







应用题练习

讲解思考题



五、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计算,还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练习这一内容。


口算
练习十一第6题
问:分数加、减法要怎样计算?分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分数除法要怎样计算?

混合运算练习
分组完成练习十一的前6题   四人板演

简便计算练习
分三组完成   六人板演  集体订正

练习十一第9题
问: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你认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好?
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让学生观察一组算式
18×1=18         9×2=18       6×3=18   
4.5×4=18
问:这一组算式的每一题,什么不变,什么有变化?各因数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思考题
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和同桌说说吧。

完成练习十一7、8中你刚才没有做的其余题目。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高潮是思考题的探讨,同学们热情高涨,也说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课堂效果较好!
                                                    授课日期10 月21日


教         案            (序号1 )
课题        比的意义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10 月12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巩固联系

五、作业        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出示两道文字题
(!)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书本53页练一练
练习十二  1、2

练习十二  3、4、5        
课后感受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故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做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
                                                    授课日期10 月22 日

教         案            (序号 2  )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10 月15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三、 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1、口算   练习12   6
2、口答填空:
13÷18=(     )/(     )=(     )∶(      )
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复习题。
口答。
第一题根据什么填写的?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第二题根据什么填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有类似的。现在请大家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怎样的规律?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比的性质的?
3、练习12   7
  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4、比的基本性质应用。
约分
            
   学生口答约分结果。
约分应用了什么知识?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男生35人,女生40人,写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的比。
说出比。
我们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仿照约分的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5,得出7∶8。
问:表示男生和女生的比哪个更简单?7∶8的前项和后项这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指出: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是最简整数比。
出示例1
(1)学生做第一题。
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前项和后项要同时除以6?
(2)练一练  1     学生口答,说想法。
(3)例1和第二题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怎样转化成整数比?
学生试做。
为什么同时乘12?
(4)练一练   2
做书上。说想法。
(5)例1第三题是怎样两个数的比?怎样转化成整数比?为什么要同时乘100?
   看看书上怎样做的,并把它作完。
问:你认为两个小数的比一般要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练一练   3    做书上。
口答。
这个比第一步先转化成怎样的比?再怎样化成最简单的分数比?
总结方法。
你认为比的化简一般要怎样做?

1、练习12   8    上下练习   说想法。
2、化简比。
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0∶16;
盐和水重量的比是2∶12;
两条公路的长度比是6∶9;
   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里两种数量一共是多少份,每种数量各占多少份。

练习12    8  9、10       
课后感受        同学们大都能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个别同学要强化练习.
                                                    授课日期 10 月23  日

教         案            (序号  3)
课题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15 日
教学目标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进一步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揭示课题

基本题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前两年级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提问:比的意义是什么?比与除数、分数有什么联系?
提问: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和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
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    有什么用途?
做练习十二题 12
问: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做练习十二第13题
问:盐水是怎样配制的?盐水的重量是多少克?
    在配制的盐水里盐的重量占几份,水的重量占几份?盐水的重量可以看成几份?




做练习十二第15题
问:哪几题的结果是相同的?为什么会相同?

口答题(见课件)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们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

做练习十二第14、16题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比较熟练的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授课日期10 月 24 日

教         案            (序号4 )
课题        按比例分配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10 月15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小结
作业        说一说下面的比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公鸡和母鸡只数的比是3∶7。
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4。
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的比是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先说一说每种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再解答。
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2∶3。
科技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
文艺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
   男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
   女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
3、引入新课。

例2
条件、问题。
题中其实是把多少人数按什么分成哪两个部分?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是什么意思?
问:男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知道的?女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根据这个比知道了男职工和女职工总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会解答吗?
   学生练习。
   口答解题过程。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谁来说说,例2是怎样想的,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看看书上的解题过程,是否与我们的解答一样。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学生说检验过程,师板书。
问:第一步检验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师说明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以及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连一练  1
学生练习;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说说解题时要怎样想。
教学例3
说说条件和问题。
问:要分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三个班人数的比是怎样的?
就是把多少本图书按照哪个比来分配?
说说要怎样想?
学生练习在本上。
让学生重点说说一班本书为什么这样算,再检查第二、三步做地对不对。
可以怎样检验?
小结。
4、练一练   2
  说说要怎样想。学生练习。
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5、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语文书和数学书本数的比是2∶3;
一条公路修好的和剩下米数的比是1∶1;
山羊和绵羊只数的比是8∶5;
一种混凝土里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练习15    1、3、4       
课后感受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用另一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例:
做例2时,5+4=9(份)
       270÷9×5  (男)    270÷9×4  (女)
                                               授课日期 10  月27  日

教         案            (序号 5   )
课题        比的应用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15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    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练习13  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两题在解答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用40×3/5+3,而(2)用40×3/5来解答?
2、题组练习
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    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授课日期 10 月  28 日

教         案            (序号 6  )
课题        比的应用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21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本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口算
练习13   10
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具体意思。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
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
要求说出各占几份,再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份之几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用比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
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解答应用题
配制黑火药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这三种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要配制240千克这种黑火药,需要三种原料各多少千克?
上下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1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