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走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在这次的口小暑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中,我选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总共谈了100条问题,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引人深思。

书中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个问题给我的感触很深。教师每天上课有的要三四个小时,备、改、讲、辅几乎占用了在校的其他时间,有时还得在家夜办公。除了工作,教师也得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还得孝敬长辈,哪里有空闲的时间啊!许多学生怕报考师范学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太辛苦”,虽然看起来好像有不少的假期。书中所提到的一位历史老师说:“我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怎样做这种准备,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读书是作一个好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我们不要再说 “没时间读书”,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潺潺小溪,汇成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课,而是出自内心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该让自己所教的那点学科知识在你的知识海洋里成为沧海一粟。“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教学水平提高就越明显。所以我们应该“用终生来备课”。

第46条提出“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1918年,,1942年参加卫国战争负重伤后回到了教育岗位, 1970年逝世,享年52岁。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苏霍姆林斯基跟踪观察和研究了700余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10年的学习生活。他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观察、了解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并著有41部专著和小册子,其中许多著作已经译成3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跟他勤于观察,勤于记录研究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写十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想想我们平时可能因为“繁忙”,很多时候有些想法没有用笔记下来。当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还得努力思考,从头再来。记教学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对比、分析一些问题,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少走弯路。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考。我觉得它对于提高我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艺术都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读《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有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曾多次翻阅此书,起先只是随意乱翻,因为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是件十分累人的“差事”是什么让李老师能一干50年半个世纪不变呢,我当时很难想象,像是在寻找答案似的我拜读了这本书,当然后来被吸引于一则则有趣而富有实效的案例,读后颇感李老师育人手法之高超。渐渐读全了,愈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育人思想蕴含其中,这是教育的精华、生命所在。读罢《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拨开了我教育中的许多迷雾,也使我更多地品尝到了成功育人的滋味。其中让我领悟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爱心不变
  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我在平时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经常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学生,甚至有时罚站。我原以为辱骂、讽刺、斥责可以镇住学生,结果却生疏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李戴庆刚开始上课时从来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交头接耳,随意下位闲逛,说话还有时口吃,很让我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头疼,于是他上课经常被罚站,堂堂被训,可成绩任旧不见起色,被我视为班级毒瘤分子之一。拜读了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它如一道闪光,划亮了我充满疑云的心灵。李老师在书上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是呀!自己对学生也有爱呀,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爱,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从不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我想通了后先从转变自己的教法做起。试着去了解他,如他在上课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以目示意,到了下课之后再找他个别谈心,先跟他了解自己讲课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听得不明白,并检讨了自己的教法,然后再分析他言行弊病,让他明白这种做法首先对自己不好,再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明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里,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同时我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多从关心他的生活着手,了解他的需求,掌握他的困惑,跟他一起解决难题。鼓励他陪同他一起作业背书,他现在课上表现欲很强,读书也不口吃了,有时还能妙语连珠,正因为对他施于感情,所以他很乐意找我聊天。他私下跟别的小朋友交流说丁老师可喜欢他留他讲作业还给西瓜他吃,还经常在他家人面前夸他进步很快奖五角星给他,他也有事没事就往我跟前蹭,告诉我他们家中午吃什么了,爸爸周末带他去什么地方玩了,妈妈喜欢什么小动物、、、让我惊讶地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率真讨人喜爱的孩子,学期最后的期末考他乐呵呵地捧着素质报告书调皮地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不会考倒数了,我得的全是优,放假爸爸奖励我去北京玩,你能和我一起去吗?”此番话我打心眼里开心,不是因为他的邀请而是我俩的关系从以前的毒瘤分子到现在我们很亲密的谈话。用李老师书中第4页所说:“由一个见习班主任到成为胜任愉快的真正班主任,我有两点体会是做出来的:一是做一个和同学打成一片、亲密无间的姐姐,二是做一个让同学敬佩的科任老师。”      二、严格不变   
  时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诚然,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有别于体罚的惩罚如果运用得恰当的话,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李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如惩罚唱一首歌,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的追求,罚写说明书,这比一般的检讨效果好,罚写心理病便,使学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是罚要罚得巧,罚得妙,赏与罚就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三、精神不变
  50年坚守讲台,这本身就是李老师执著、持恒之意志品质永葆不变的最生动的写照。当然,它还表现在对许多个体的教育、对许多情况环节的处理等上面。譬如书中第25页这个例子就是说某生因为父母骄宠,懒惰成性,常不刷牙,虽经多次教育,仍然旧习难改。李老师请来大医院牙科医生,为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护牙洁齿的教育,使其终于明白不刷牙的坏处,开始爱卫生。须知,这是一个连家长都失去信心、都准备放弃教育的坏习性,李老师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耐力想法设法、不厌其烦地“展开攻势”终于助其攻下陋习顽堡。这个故事让我的心灵为之感动,为李老师的精神和行为而感动!再回想起我班的李鑫一号毒瘤分子,记得开学典礼上他将跷起二郎腿放到我腿上晃悠悠的时候,当我瞧他那自在样子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重重甩掉他腿后严厉的命令他站到我指定的原点点上不许动,他也可谓顽固不化,经常打架斗殴,打架几乎成为他每天必修科目,是办公室里的老常客,就在我对其失去信心时,是李老师的《愿你拥有一口美丽的牙齿》让我觉悟,让我重新坚定信念,不能听之任之,要想办法促其克服不良陋习,改变他。进一步了解他后知道他因父母离婚,没人照料他,跟着爷爷奶奶过,是个很不幸的小孩,爷爷奶奶可怜孩子认为放任自由,任其发展处处顺着他就是为他好,所以其在家就养成了无法无天,上天入地的坏习性,于是我就经常和他的爷爷奶奶交流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他好,在学校我也特别注意对他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上不断给他帮助,帮他准备水杯,天凉给他加衣服,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极力去感化他引导他,于是就象李老师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面临困难时,生成许多新的办法,新的能力,现在的李鑫已经是我们班的一位劳动积极分子,助人为乐成了他的口头禅。正是李老师的《愿你拥有一口美丽的牙齿》教会了我怎样才是尽心尽力,不留遗憾。  
  《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融汇了李老师多年的教育思想精华,给人的启迪是深刻而长远的。研读此书,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有感

口岸中心小学 许莲莲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每当听到《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若说赢在奋斗不息的人生路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这些行走于课堂的教师,不也应该“赢在课堂”!

赢在课堂,怎么赢,才能让联结我们一生的课堂熠熠生辉呢?

自认为,赢在一个“熬”字。经常上示范课或研究课的教师展示出来的精彩课堂,是一点点“熬”出来的,这犹如广东的靓汤,其醉人的味道是慢火一点一点煨出来的。名师每一阶段“熬”出来的课堂“代表作”都是其智慧努力和精神探索的结晶。而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悉心研究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熬”的精髓,在分享与体验名师课堂的精彩中,积攒成长的力量与方法。于是,本月,我阅读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这本书,说真的平时不断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中都一一得到了解决,使我自己的教学课堂多了许多经验。现在我就将自己的收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工作之余,常感慨这课该怎么上好呢?而看名师的课,我却有几点领悟:

一、备课主要是对教材把握,深入浅出

看他们的课,首先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他们为了上这样一堂课肯定是用足了工夫,花够了心思。他们认为,备课主要是对教材的把握,深入浅出。课前,老师一定要下足工夫,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错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挖掘的地方。老师要做个聪明的备课者,要科学地把握教材,提炼教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让我不禁有点惭愧,好象自己平常的备课和他们比起来着实是小巫见了大巫,无地自容。

二、开放学习空间,实现平等对话,落实自主参与

通过《黄果树瀑布》先后两次同课异教研讨课例来对比,教学中,我们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失败的案例,之所以失败是在中规中矩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过于充分,学生的自主能动能力始终没能发挥出来。关于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最美的文字、最美的画面,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浮光掠影”般地象征性地理解一下,却未认真地欣赏、品味。这样的课堂无助于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加以改进。成功的案例,成功必定有它的亮点。教师从“杰作”入手导入新课,既理解了词语,有巧妙过渡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上。如学习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响那一段时,教师不局限于书本中对瀑布声响的描写,而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瀑布声响,而且教师板书的内容也来自于学生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教师还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积极对话,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是如何“气吞山河”。也真正落实了自主参与,如教学3、4自然段,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最喜欢的语段来谈自己的体会,这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努力做到厚文本

真是羡慕名师驾驭课堂的灵活自如,他们那么胸有成竹地完成着一堂课。他们的课都是那么厚实又耐人寻味。

书中有专家在评课的时候也讲到了怎么样把文本教厚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老师在上一堂课的前提首先是自己先读透文本,吃透文本所蕴涵的意思。然后再去深入地考察它所包含的更进一步的深层意思。通过资料的查询,课外补充进来与之相关的诗句,名言,传说等等。让这堂课不再显得那么单板而是变的更加丰满和充实。让学生在学到这一个文本的同时有知道了其他的知识,做到真正地厚文本。

四、音乐在语文课中的辅导作用

音乐是能够打动人情的东西,语文教师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善于“抒情”善于“煽情”的人。的确在名师的课堂里,老师们在课文的朗读中大都巧妙地配上了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使课堂更加富有诗意。在音乐引入课堂的同时,我在想如何更好地将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使语文学科在其他学科的推动下而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浅薄的几点看法。我不可否认我们教师备课的辛苦和传授知识的无误,但是教师在课上“讲”的学生都“听”了吗?有些学生上课的确认真地听了,怎么还是没有真正学会呢?现在我明白了: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成为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应该成为一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们教师一定要澄清认识,在课堂上主动地变“讲到”为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到”、“悟到”!这才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它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提高。我们年轻教师也会不断的成长,终将“赢在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教海漫记》读后感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去年教的是一年级,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这个大门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什么也不会,不知道上课的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我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比如说,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同学,能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课”,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举手发言呢。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很值得的。   

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

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浅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10: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