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我注意公平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导入: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二、展开活动,综合运用。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1)学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 说一句话呢?石老师先说一句, “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3)学生说

(4)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习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5)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学生摆卡片:(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设计意图: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讲“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1、复习数的组成(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2、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请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做“数数排第几”的游戏。

1、游戏之前,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2、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设计意图: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看谁投得多”的游戏: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教学反思: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85页,完成“做一做”及87页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做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小黑板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很多苹果送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的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后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

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第三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卡通人物汤姆,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

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挂图出示),仔细

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

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5、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十几加减一位数

教学内容:第88页的例6,完成“做一做”及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投影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1、练习十五第2题;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2、  数学游戏:第90页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整 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主题图,挂图,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12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明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课本92页主题图)

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

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出示挂图,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分针(长)       时针(短)

(5):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

(2)再挂图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 (学生活动)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国庆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

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教学反思:小组合作交流回想起这快乐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1.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认识钟表(半 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半 时)(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时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自备小闹钟一个,挂图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挂图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时

1、挂图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

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挂图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挂图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挂图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5、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各就各位的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图1:小明9时半,图2:小军8时半,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完成第95面的第4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明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96-98页 (9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主题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主题图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努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从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机智地抽取“凑十法”进行共同研究分析,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本节课教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注重优生学习反馈,忽略了对中下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时段分配上,某些教学环节时段过短,例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4”多种解法,时间过于仓促等,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5 08: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