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②提示2/4拍的强弱,结合书中标记颜色的深浅进行练习(告诉学生颜色深的地方强,浅的弱)。
  ③认识木鱼:木制打击乐器,声音短促,是节奏性乐器,老师示范它的敲击方法,并请学生也来试一试。
  ④为歌谣加入打击乐伴奏
  1)先敲强拍2)敲击出●○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师):“听到老鸭与小鸭叫的这么高兴,其它的动物也忍不住叫了起来,你们听。”
  1、师生先对照书中的表格,学习歌词:老师说出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叫声后,按节奏拍手。
  (由于节奏是个难点,需多进行练习)
  2、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随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
  (可先不加入拍节奏)
  (对演唱中的不足进行纠正)
  4、提示学生:怎样演唱能表现出很爱小动物的心情?
  (用你的表情、声音、动作来告诉大家)
  5、熟练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6、加入拍手等不同的节奏动作来烘托气氛,使学生情绪更加激动。
  7、加入动作表演及木鱼的伴奏。
  8、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歌词,自编动作表现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自选头饰。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轻音乐《三只小猪》
  2、聆听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材分析:
  1、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是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不乏谐谑,描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
  2、《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描写了小熊猫可爱的一举一动。
  教学重点:
  感受小动物可爱的形象,让孩子们更加喜爱动物。
  教学难点:
  想象并表达出动物的神态。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头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轻音乐《三只小猪》
  1、请学生们观看动画片《三只小猪》片断,然后请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是怎样描写小猪的形象的?”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提问:“在音乐中你看到了几只小猪他们在做些什么?”
  3、复听乐曲:边听边记住小猪叫的地方,比一比,看谁准确。
  4、学一学小猪比较有特点的动物(如走路、叫、耳朵等)
  5、再听乐曲,挑选一只自己喜爱的小猪,随音乐模仿他的神态、动作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头饰)。
  二、欣赏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并请学生给乐曲起个名字)。
  2、复听乐曲,把乐曲分为两部分给学生听。
  1)描写清晨的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晨幽静、美丽的景色。
  2)小熊猫在打水时的一段音乐,启发学生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3、再听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分小组创编结尾(可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东西)。
  4、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给大家编故事听。
  三、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2、认识碰钟,并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2、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歌曲演唱伴奏。
  教材分析:
  《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2/4拍,大调节器式,一段体,歌曲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生动、形象。“碰钟”也叫碰铃,是铜制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穿透力强、余音较长,多用于强拍处击奏。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碰钏为歌曲伴奏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头饰、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歌曲教学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2、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小羊羔的可爱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曲中的“×××”节奏要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2)连续相同音音高的准确。
  3)注意2/4拍歌曲的强弱。
  4、提示学生在演唱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5、自编动作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小羊的喜爱之情。
  6、启发学生模仿原歌词,进行创作。
  要求:抓住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创作。
  7、分小组表演唱(头饰):展示自己的创作。
  二、认识碰钟
  1、老师拿同碰钟,请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形似小碗,铜制,两个为一副。
  2、听一听:老师敲击,听辨其声音的特点:清脆、长的(可与木鱼的声音进行对比)。
  3、每小组讨论—每组一个,应怎样敲击,声音才好听(让学生的创造意识)。
  4、老师讲解,碰钟的演奏方法(提问:碰钟能否敲出较短的声音—试一试)。
  5、用碰钟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的伴奏,对照书中所提示的图形谱,也可启发学生进行即兴创作。
  6、分小组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I表演。II唱。III打击乐(头饰)。
  三、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第五课《静静的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女声独唱《摇篮曲》《小宝睡着了》
  2、表演《小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材分析:
  《摇篮曲》由弗利斯作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的特点,给人以安静,摇荡之意。《小宝宝睡着了》也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词曲紧密结合,描绘了静谧的夜晚,小宝宝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1、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2、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学一学、做一做)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初听乐曲,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4、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5、复听乐曲,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6、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0、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唱II演III敲
  11、(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12、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
  老师唱—妈妈学生演—宝宝
  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歌曲《闪烁的小星》
  2、探索音的强弱
  3、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贴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体验欢快的情绪。
  教材分析:
  《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曲调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全曲音域只有6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与二分音符,很多乐句是完全重复,旋律优美而平稳,形象的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在演唱中感受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唱准2/4的强弱
  教具准备:
  录音机、星星卡片(12张)
  教学过程:
  一、表演《闪烁的小星》
  1、老师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拍节拍。
  3、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读出强弱)。
  4、学生随音乐练习歌曲的演唱。
  5、提示:在晴朗的夜空,你演唱的声音应是怎样的?(有感情)
  6、跟着老师唱唱名,并用小星星片卡表示出音的高低。
  7、表演歌曲,老师提示几个动作,以学生的即兴创作为主。
  二、感受音的强弱
  1、请学生听两个强弱不同的鼓声,分辩并感受音的强弱。
  2、请学生自己例举听到达的强弱不同的声音。
  3、利用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强弱不同声音给大家听。
  4、师生利用节奏感受声音的强弱
  ①相同力度拍②相反力度拍
  三、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初步听乐曲,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
  2、随音乐在节奏处拍手,要求(准确、整齐)
  3、老师讲授基本动作,进行练习。
  4、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舞蹈感受活泼轻快的情绪。
  四、课堂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六课《爱劳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劳动最光荣》
  2、唱、表演《洗手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体会本课主题。
  2、用欢快的情绪表演歌曲,表达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
  《劳动最光荣》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
  《洗手娟》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木鱼伴奏
  教具准备:
  录音机、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劳动最光荣》
  (导语)在美丽的树林中,小动物们都有幸福的生活着,你们知道他们幸福愉快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吗?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说一说小动物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把你听后的感觉用线条表示出来。
  3、再听歌曲,用动作表示出自己的心情。
  二、学习歌曲《洗手娟》
  1、人们也需要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也要自己学习做很多事,今天我们一起来“洗手娟”。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句末的三度拐弯轻唱,歌词轻唱。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老师分句指导学生,尤其是歌词部份,结束句要干净利索。
  6、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加入自编的律动。
  7、加入碰钟、木鱼、打击乐伴奏。
  木鱼的伴奏是个难点,可先用稍慢的速度练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可选用其他节奏。
  8、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劳动适合编入歌词中,进行演唱,进行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三个和尚》
  2、表演《大家来劳动》
  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劳动情景,学生从中可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像的表现的不同内容,生动、有趣。
  《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一段体,歌曲节奏整齐,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的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描绘了大家喊号子努力劳动的情景。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个和尚》感受音乐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体会本课主题。
  2、通过学习“走欧”并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3、用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创编。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二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
  坚定有力、整齐的演唱劳动号子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三种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卡片、木鱼、碰钟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1、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歌中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2、听歌曲录音(VCD)《三个和尚》,会唱的可以一起唱,听后简单的复述情节。
  3、下面我们听的这首乐曲中是怎样用乐器来描述《三个和尚》这个故事的?
  4、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听曲中是用几种乐器来代表这三个和尚的?(一种还是几种)
  5、分别听辨代表三个和尚的音乐及代表乐器的音色,
  小和尚—板胡胖和尚—管子瘦和尚—坠胡
  6、再听乐曲,请学生选择表演的对象(某个和尚),合上节拍,随音乐表演(用自己创造的动作来表现劳动时快乐的心情)。
  二、认识“走欧”创造劳动节奏。
  1、复习已认识的音符、节奏(卡片)
  2、老师扫地,请学生听一听音的长短,并认识
  3、对比,认识时值(卡片)。
  4、试一试,自己创作简单的劳动节奏。
  例如:扫地、钉钉子、擦桌子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创作劳动节奏(根据各班的水平调整声部的多少)。
  三、表演《大家来劳动》
  1、老师范唱歌曲,让学生体会坚定有力的音调。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并请学生能完整的演唱下来。
  3、讨论:“劳动时大家都很用力,那么我们应怎样去演唱(f)体会拔河时是怎样用力的—心里一使劲不一定是大声喊。“
  4、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来演唱(开始时学生可能体验不到,老师应引导练习)。
  5、启发学生划船时怎样用力—第一拍用力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重点练习)。
  6、学生随音乐坚定有力的演唱歌曲(体验劳动韵律感)。
  7、加入打击乐伴奏(也可即兴创作)。
  8、跟老师唱唱名。
  四、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第七课小精灵
  教学内容:
  1、表演《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2、聆听二胡齐奏《小青蛙》和管弦乐《野蜂飞舞》,体会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创编歌谣。
  5、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小青蛙》,表演《小青蛙找家》。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可这样设计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芽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教师可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3、歌曲采用听唱法教学。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4、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演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让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组织教学。
  二、聆听《小青蛙》
  1、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庄稼的好朋友呀?为什么呀?是啊,小青蛙在田里抓害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呀,有些小青蛙在外面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后来呀,发生了一些事情,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初听音乐。边听边想小青蛙此时在干什么。
  3、听后回答。(小青蛙在高兴地玩,可是突然下起了暴风雨,它们同风雨搏斗,后来天晴了,公鸡也叫了,小青蛙又回家去了)
  4、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5、再听一遍。边听边表现小青蛙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三、表演《小青蛙找家》。
  1、导入:刚才几只小青蛙在和风寸搏斗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回事,找不到家了,它们可着急了,不停地在那儿跳呀,叫呀,你们听:
  2、边听范唱:小青蛙是怎么找家的。
  3、听后交流:找出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边念边做动作,掌握这句节奏。
  4、最后小青蛙找到家了吗?从哪一句知道呀?(学唱最后一句)
  5、跟着录音一起唱。边唱边表演。
  6、游戏:小青蛙找家。离开自己的座位,边唱边跳,最后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从位置出发,再跳,找到别的小朋友的位置当作自己的家。
  四、小结:
  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家,我们都为它们感到高兴,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边听音乐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蜻蜓》,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
  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初听可结合课本画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时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4、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捕”,读音为bǔ)?
  5、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6、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表演《小蜻蜓》。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并选择创编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组织教学。
  二、复习《小青蛙找家》
  三、表演《小蜻蜓》
  1、导入: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呀?(小蜻蜓)是啊,今天小蜻蜓也来跟我们做朋友了,你们听。
  2、初听范唱,听着这首歌曲,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你喜欢小蜻蜓吗?从歌曲中的哪一句听出你喜欢小蜻蜓?
  5、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学唱。特别注意最后一句。
  6、表演小蜻蜓,边唱边表演。
  7、加上碰铃伴奏,再唱歌曲。
  四、聆听器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其实呀,除了小青蛙,小蜻蜓,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蜜蜂就是其中的一个。
  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听后交流:如果给你一支笔,你会画什么样的线条呀?
  4、再听:边听边用身体语言表现小蜜蜂飞行的样子。
  五、小结: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呀?是啊,让我们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六、听音乐出教室,师生再见。
  第八课小小音乐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号手与鼓手》。
  2.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为进行曲,c小调,4/4拍。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学生通过这首小曲,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感受并想像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2.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表演《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1.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乐曲是三部曲式,D大调,3/8拍,快板。
  2.歌曲《布娃娃弹琴》
  《布娃娃弹琴》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五声调式。乐曲中仅使用了五个音,因为采用了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人感到更有儿童趣味。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既描绘了“叮咚”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材分析:
  1.钢琴曲《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G大调,3/8拍,进行曲速度,结构为变奏曲式。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