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后记:








13 是谁制造了风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2、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3、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
2、演示用材料:扇子、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人。
谈话: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了这几天的风向和风力了吗?你们在观测时是否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是谁制造了风?(板书课题)
2、思考讨论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制造风的,产生风的原因是什么。
(1)演示用扇子扇风,提问:摇扇子,我们就能感觉到有风,这是什么原因?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产生风?是什么原因?
(3)我们用身边的物体能“制造”出风吗?请大家试一试。
(4)学生分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
(5)集体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二课时
3、研究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也经常刮风。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使空气流动起来呢?
(2)做模拟实验:风的成因。
①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
②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起来呢?
(5)分组讨论:在自然界中,什么物体和实验中的蜡烛一样,能使空气流动起来?它是怎样“造”出风的?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6)集体交流讨论结果,形成结论。
4、总结与拓展。
( l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 2 )提问: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请你们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14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云状和云量观测云。
2、知道云状的种类和云量的含义。
3、初步了解看云识天气谚语的含义。
4、会观测云状和云量。
5、欣赏云的美丽与神奇,体会到观测云的乐趣;意识到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云状和云量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
( l )提问: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
( 2 )讲述:观测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云的观测。(板书课题)
2、学习观测云状和云量的方法。
( l )谈话:怎样观测云呢?云状和云量是观测云的重要内容。
( 2 )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云状的分类以及图片。
( 3 )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观测云状的方法,讲解云状与天气的关系。
( 4 )学生阅读教材上云量的文字资料。
( 5 )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观测云量的方法,讲解云量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课时
3、到室外观测云,记录云状和云量。
( l )讲述:现在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室外去观测云!
( 2 )讲解观测要求:① 认真观测、做好记录。② 分小组进行观测。③ 遇到问题首先请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④ 轻言细语、不打不闹。
( 3 )学生到室外观测云,记录云状和云量。教师巡视指导。
( 4 )交流观测结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阅读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了解其含义。
( l )学生阅读教材上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 2 )学生说一说每句谚语的含义,教师简要讲解。
( 3 )教师补充讲解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5、总结与拓展。
( l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 2 )布置课外活动:搜集更多的与云相关的谚语,利用这些谚语帮助我们观测天气。
教学后记










15 下雨啦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杯、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人。
( l )谈话: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请大家想一想,下雨前、下雨中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 2 )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 l )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 2 )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 l )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 2 )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 3 )比较:我们的结论与实验前的想法一致吗?
( 4 )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4、总结与拓展。
( l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2 )布置课外探究: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如海风、陆风、山谷风等,请你们回家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







16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降雨量以及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二
3、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4、会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判断雨的大小。
5、对判断雨的大小和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等活动充满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雨量器、做好的简易雨量器、有关降雨最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纸条、胶带或固体胶、小石子。
教学过程
1、导人。
( l )提问: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 2 )谈话: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判断雨的大小的方法。
( l )提问:请你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
( 2 )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资料。
( 3 )说一说:怎样来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 4 )出示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提问:画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
3、了解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
( l )谈话: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气象站是怎样观测降雨的多少的呢?
( 2 )阅读教材上的有关文字资料和雨量器的图片。
( 3 )讲解:降雨量及其计量单位。
( 4 )出示雨量器,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
( 5 )谈话:想自己制作一个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吗?
( 6 )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讲解制作方法。
( 7 )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 8 )展示并评价学生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4、总结与拓展。
(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 2 )布置课外观测活动:用自制的雨量器去测量降雨量并做好记录。如果你完成了两次降雨量的观测,就涂亮智慧星。
教学后记






17 明天的天气怎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进步
3、能举例说明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天气预报
5、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明天的天气进行预测。
6、意识到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视频资料或图片;先进的观测天气的手段和设备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
谈话: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状和云量、观测降雨量,还知道了风和雨的成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几个关于天气的问题!
2、讨论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 l )谈话:我们首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 2 )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六幅图片,说一说:图片上都画了些什么?你还能说出哪些天气与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事情?
( 3 )播放关于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
( 4 )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吗?
( 5 )分小组讨论:由此可见,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 6 )集体交流,小结。
3、了解一些预测天气的设备。
( l )讲述:要能准确地预测天气,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 2 )提问:你知道哪些先进的观测气象的设备?
( 3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四种先进的设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 4 )播放有关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先进的设备及其作用。
4、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
( l )讲述:气象站通过搜集、整理各种气象信息,发出天气预报!
( 2 )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呢?
( 3 )交流小结:除了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以外,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定制手机短信的方法知道天气预报。

第二课时
5、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综合预测明天的天气:
( l )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预测天气的办法吗?
( 2 )讲解: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 3 )学生阅读教材的两幅图片及文字资料。
( 4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表现和自然现象能反映天气变化呢?
( 5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讲解一些例子。
( 6 )谈话:还记得刚开始学习这个单元时,小明和小红的对话吗?那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能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吗?
( 7 )提问:你准备怎样预测明天的天气?
( 8 )讲述:请你将自己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观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明天的天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课上如果有时间,就在此之前带学生去获取有关信息,没有时间则由学生课外完成。)
6、总结与拓展。
( l )谈话:谁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 2 )布置课外活动:预测明天的天气,晚上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明天进行实际观察,比一比,看谁的预测准确:你的预测如果准确,就可以涂亮智慧星!
教学后记






自由研究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自由研究,教材提出了四个关于雪的形成和融化方面的问题供学生自由选择。
关于雪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雪和雨一样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只是当高空和低空的气温低于零摄氏度以下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冰晶降落到地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下雪和化雪时的气温高低的问题:
一般来说,化雪时的气温会比下雪时的气温低。这是因为化雪时,雪会吸收地表空气中大量的热。
关于校园内什么地方的雪先融化完的问题:
一般来说,校园内能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的雪比背光处的雪先融化完。
关于用什么办法能使积雪尽快融化的问题:
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积雪尽快融化,常常采用在积雪上撒盐的方法。这是因为盐在融化时会释放出热量,而这些热量有利于地上的雪吸收尽快融化。
教学过程
1、四年级的小学生开展自由研究仍然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具体体现在与学生共同确定待研究的问题;必要的时候与学生一道回顾一些现象和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假设;与学生共同制定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 …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于雪是怎样形成的问题的研究,可以
先引导学生回顾下雪时的天气情况,确认下雪总是在天气很冷(气温在O ℃ 以下)的时候发生,然后再引导学生对雪的形成进行假设(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 ℃ 以下时直接凝结成小冰晶),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找来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在罐内放进一些冰和盐,然后用温度计测一测罐内的温度,再把罐放在潮湿的地方。过一会儿罐的外壁上会有许多的小冰晶。这个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好的说明雪的形成过程和
条件。
关于下雪和化雪时的气温高低问题的研究。教师可以先引导
学生根据经验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证实
的办法。(可以在实际下雪和化雪的天气里用温度计观测同一个地方的气温的方法进行证实。)当实际出现了下雪和化雪的天气后再组织学生实施观测活动。
关于校园内什么地方的雪先融化完问题的研究。教师同样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证实的办法。证实猜测可以采用实际观察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可以将上面提到的在易拉罐外壁上形成了冰晶后,将易拉罐放到有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比较易拉罐受光面与背光面冰晶的融化情况就知道了。
关于用什么办法能使积雪尽快融化问题的研究。教师还是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测(人们在铺满雪的路上撒盐),然后在下雪的时候实际撒一些盐在雪地上观察雪的融化情况。
2、自由研究的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确定。具体研究时可以是一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合作进行。
3、本单元的自由研究任务可根据问题确定研究的最佳时间。可以安排在下雪的时候进行。
教学后记


18、运动前后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变化的现象,并进行条理化的记录。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整理出可进行研究的问题。
3、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发生的变化。
4、关注运动、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生校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并为每组学生准备简易的听诊器。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参加运动后身体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戏…
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觉呢?
二、新授
1、引导学生交流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体验。
(1)教师出示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图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校园里经常参加哪些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活动的意义并引入主题: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感觉?
(3)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导学生交流运动后的多种感受。
(4)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出正确的归纳: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2、讨论能用哪些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1)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观察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结。
(4)教师强调指出:只运用我们的感官来观察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观察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身体的变化情况。
3、组织学生体验。
(1)组织学生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并强调有关安全。
(2)学生运用上一项活动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作好记录。
项   目        运动前        运动后
呼吸频率        平缓、匀速        急促、加快
心跳(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脉搏(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4、交流记录中的发现,整理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交流
(2)教师整理归类。
19、运动于呼吸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是怎样进行呼吸的认识呼吸对生命的意义
2、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并进行测量。
3、知道一些在运动期间检测自己运动效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制作肺活量的简易装置的材料、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计时工具,跳绳或其它简易的运动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上一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人在运动后呼吸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人究竟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呢?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人呼吸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你们可以想到运用哪些方法来研究人是怎样呼吸的呢?(教师提示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方法)
2、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
3、教师将学生想到的方法归类,分组体验。
4、汇报交流体验结果。谁能说说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5、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
6、出示呼吸器官挂图或模型,介绍各呼吸器官。
7、自制模型并用模型演示呼吸过程。
8、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的保健问题。
9、指导学生认识运动后呼吸发生的变化。
怎样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运动前后呼吸发生了变化?
布置测量一分钟呼吸次数的任务
测量自己运动前1分钟呼吸的次数
测量自己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
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
猜一猜:“如果不停的运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一直增加吗?”
(充分让学生大胆猜测)
组织学生体验
教师小结
三、课外实践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运动后呼吸发生了变化,并且上节课同学们在测量运动后呼吸次数时,发现即使做了同样的运动,我们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多少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呼吸次数与肺活量的关系
教师直接指出:同样的运动,一分钟呼吸次数的多少,差别主要与各自的肺活量有关系。
介绍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指导学生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按教材说明制作)
组织学生测量并记录各自的肺活量。并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上面的记录,并进行分析。
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整理归纳
指导制定一个长期锻炼计划。
通过一个长期锻炼计划,加深体育运动对增加肺活量影响的认识。
组织交流各自计划中锻炼的项目。
教师指出有关实施锻炼计划的要求。
课后活动
实施自己的锻炼计划






20、运动与心跳
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
(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
(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
(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21、运动与大脑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与大脑保健的关系
2、能针对服务于大脑保健的各种校园运动和游戏,提出活动注意事项。
3、能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意见和建议。
4、关注自己肌体的健康,乐于参加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勇的大脑分工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运动与呼吸、运动与心跳、运动与脉搏都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运动与大脑有没有关系呢?它们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适量运动与大脑的关系
(1)在课间,同学们经常开展哪些运动与游戏?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课间不休息,继续学习,再上课时有什么感觉?
课间适当活动,再上课时又有什么感觉?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大脑的关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不是在课间活动量越大,对我们的学习与大脑保健越有好处?
4、指导学生课间开展运动和游戏时,注意文明、健康、安全。
(1)人的学习、运动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校园里的各种运动与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又是大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大家在课间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讨论意见。
(3)教师归纳整理
运动或游戏项目要文明、健康。
运动量不宜过大。
要注意相关安全。
5、本课小结
(1)适量的运动或游戏与大脑有什么关系?
(2)课间运动或游戏要注意哪些事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三、课外实践
先做半个小时的剧烈运动,然后坐下读书或写字,看看有什么感觉?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儿童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2、认识一、两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产生的过程及其原因。
3、知道怎样预防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4、培养通过访问调查进行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小组外出调查准备表册,口罩一个。
学生准备:口罩一个,记录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少年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并板书:流感、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二、提出研究主题和相关要求
1、研究主题:一、两种呼吸道疾病
2、研究方式:访问病人、医院的医生或网上查阅资料。
3、访问对象:青少年、儿童病人或医院的呼吸科医生
4、研究结果:形成材料
5、材料要求:在相应表册里填写:XX呼吸道疾病;产生原因及与哪些因素有关;现行用什么药物治疗;怎样预防等。
6、注意事项:
(1)访问病人要戴口罩
(2)网上查阅资料要在大人的指导下完成。
(3)小组同学要相互配合。
三、学生分组
1、学生分组
2、小组讨论:确定项目,拟定计划,小组人员并进行分工。
四、校外调查访问
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完成
五、专题交流会(第2课时)
1、小组交流
2、活动评比(先学生互评,后教师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9-6 20:05:16 | 只看该作者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
http://www.lspjy.com/forum.php?m ... &fromuid=934568
(出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1-22 15: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10: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