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材料优秀素材10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会上的尴尬



新城分校 周慧云



  总有这样的时候,你毫无思想准备,或者说你有准备,可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但是你还是得面对那些人那些事,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在那一刻无话可说。于是就有了尴尬。这次的家长会就让我不得不尴尬。



  期中考过后,学校照例组织召开家长会。这次的家长会比较特别,所以作为配班的我在会上只是粗略地讲了一下这半学期来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种种表现,然后点名请一些家长会后留下(这些家长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蒋庚山的家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说起我们班的蒋庚山,真的让我欢喜让我忧。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上课时自制力很差,经常开小差,要么就是故意找同学说话,影响大家上课。几次教育收效甚低,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可是当我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他家长听时,不知是已经习惯了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曾咨询过一二年级教他的两位老师,他们说以前也差不多是这样),还是找到了更好的教育方法,他反问我:“周老师,我们家长也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你说这孩子在家里只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就会非常投入,比如说做木工活。可是为什么上课时总会注意力不集中呢?是不是课堂上的内容他已经都掌握了,对他来说没什么新鲜感了?所以才会不注意听讲?”



  我当时一怔,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新鲜感?不注意听讲?这三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赵秋松的家长也是其中的一个。



  这孩子,本来成绩还算优秀(上学期有一次单元考得了个全班第一名),人也懂事乖巧,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堂上会分心,会说小声话,最让我诧异的是──第三单元考了个70分!我找他来谈话,可他一言不发,因为其他的事耽误了,我没再细问。还有一次,我请他发作业,他居然说我不想发。我一怔:发作业,每个孩子都很乐意,这是怎么啦?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他随口就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急着上课,我也没再深究。



  见到他家长,我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强调了他的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下降,后面这两次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



  家长听了我的话,回忆了片刻,然后说:“我们平时都很忙,这孩子一直跟爷爷奶奶过,对他们可依恋了。那段时间他奶奶去世了,可能是心里难受,所以考试成绩才一直下降,行为也比较异常。”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后悔?尴尬?那几天我刚好请假,对班上的事情不太了解,本来他就忍受着失去最亲的人的痛苦,可我还……







  苏雅婷的家长是主动留下的。



  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很宝贵,所以苏雅婷的家长等到了最后。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他第一句话就问:“周老师,苏雅婷最近表现怎么样?”我在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苏雅婷的行为,想把这孩子平日里的所有表现罗列出来:“苏雅婷这孩子性格挺安静的,很懂事,对老师很有礼貌,可就是不大愿意和同学交流。还有就是作业做得不理想,有好几次都没完成,最让老师头疼的是她的书写,太潦草了。平时一直在练书法,可是感觉没什么进步。不知道是为什么?”



  听了我的话,家长沉默了,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表现吧。半晌,才说:“周老师,雅婷在家里可不是这样的,她很霸道,可是在学校却很自卑,是不是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差,所以老是觉得低人一等?”



  我怎么没想过这个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我却只把目光盯在日常的课堂行为上,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要知道,有时这些其他的因素才是主要原因呢。家长关注的不只是学习成绩,这让我──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感到汗颜。



  ……



  当学生出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这些老师不要地一味地指责他们,多想想到底是为什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捧关爱之情 燃信心之火



福建安溪县蓬莱新林小学 马征东



  【案例】


  一个周五的下午,班级召开家长会。散会后,部分家长同我单独交流,一个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上个星期二中午,孩子放学回家后可高兴啦:“爸爸,今天早上老师笑着跟我说话了,还摸了摸我的头,老师对我可好啊!”孩子的家长说他头一次见到孩子这么兴奋地谈起有关老师的事。



  原来这个孩子那天起床晚了,早上没有吃饭,也没敢告诉我,饿着肚子挨过了一节课。在上第二节数学课时,我听别的同学说他早上没吃饭,就亲自问了他,还摸了摸他的头,让他下次有事跟老师说,不能饿肚子,弄坏身体。却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兴奋不已,回家还告诉了自己的父母。



  这个孩子叫林志龙,他上课无精打采,爱做小动作,经常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学生经常向班主任告状。班主任无可奈何,经常和我谈起林志龙同学的事。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一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我是他的数学老师,教育学生也是自己的责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下定了决心: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找他谈话。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班主任王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你为什么会恨王老师?”



  “因为他常常批评我。”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我继续问道。



  “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



  “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



  “但是,这还不够。你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我追问道。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



  “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



  “好!”



  至此以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在关心他,班主任、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对班主任王老师的怨恨也逐渐消除了。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商量,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副班长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副班长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等。此时,我就跟他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副班长的帮助。在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剖析】



  以上案例是我在实际教育学生中的真切体验。这一教育案例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经过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以生为本,关心呵护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本来就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是教育的前提。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他们自卑感强,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等。逆反心理强,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以上案例,我在教育学生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呵护每一位学生,真心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产生爱生之情。这样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建立桥梁,温暖感化



  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生命都是鲜血凝成,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教师的爱是一种执着,教师的爱应是在期待中与学生共享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关怀,去实现爱的最高境界──去关爱别人。是呀!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大金矿。而同学间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间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我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副班长跟他同桌,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和帮助,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学给他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从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三、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语言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词语的情感色彩,要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正确地引导。林志龙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加之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班主任的教育有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体,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感悟】



  通过对这位学生的教育,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他们,要求他们,培养他们,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才能对得起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静静流淌的师生情



江苏省铜山县大许镇大吴小学 王 艳



  班里有个吴同学,是个极度自私、任性、霸道、好生气的女孩。凡事不能吃半点亏,丁点大的事就和同学斤斤计较,在同学中的人缘极差。班级里的大部分同学,对她满肚子意见,三天两头到我这儿告状。也许从小受到爸爸的宠爱,使得她每天都会带五、六块的零花钱,整天就知道吃零食,从没把心思真正放在学习上,作业也常常是高兴就交,不高兴就说没听清、忘写了之类的话来应付,在所有任课老师眼里,简直是一个女学生“混子”。面对这个不求上进的女孩,真是说不得,又打不得。为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心烦地不想理她。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相信我我会一如既往地漠视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一天中午,有同学告诉我吴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正趴在座位上放声大哭,我连忙丢下手里正批改的作业,跑去询问,经过反复追问,她才语无轮次地告诉我她妈妈和爸爸吵架,生气离家出走了。我安慰了她几句,就回去了。后来的一天早读,我发现吴同学无精打采地趴在座位上有口无心的读书,我轻轻地问了句:“你妈妈回来了吗?”她的脸“唰”得一下涨得通红,一声不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哽咽着说:“听俺叔说,俺妈不要我了,不回来了。”我的心弦像被什么“弹”了一下,觉得这孩子如此地可怜,便强笑着安慰她:“怎么可能呢,天下母亲哪有不要自己孩子的,放心吧,你妈还在气头上,等消了气自然会回来的。别胡思乱想了,赶紧读书吧!你要好好表现自己,等你妈妈回来后,她一定会很高兴的。”“真的吗?”她疑惑地眼神向我质疑着,我定定地看了她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也许是她想通了,也许她想用读书忘记自己的烦恼,她居然听话地读起书来。



  自此,作为一个九岁女孩妈妈,我便对这个暂时失去母爱的女孩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牵挂:早读来晚了,我便派学生到她家去叫她;衣服脏了,我便催促她换下,头上、身上有味了,我就让她去洗澡;发烧感冒了,我便给她倒上一杯滚热的纯净水,学习上更不用说了,作业错了,我便把她叫到我跟前耐心地指出并让其订正;不懂的地方单把她留下“开小灶”……有一次,不讲卫生的她头上生了虱子,我知道后买了灭虱药递到她手里让她洗……(现在一提到这事,我就感觉自己头上还痒得如“虱”在爬。这对于特爱干净的我来说,真得很腻人。)每当我失去耐心时,心底便会有个小人提醒我:没妈的女孩多可怜,要是你的女儿,你能不管不顾吗?再说,你是她的班主任老师,你有应该帮帮她……



  日子一天天从眼前流逝,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吴同学在悄悄地变化着、成长着:下课了,别的孩子都出去玩,她一反常态,在座位上写着、算着;上课时,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专注神情;自习课上,再也不见她“张牙舞爪”地在班里乱窜了;作业本干净整洁得与之前判若两人;放学了,别的孩子都走了,离家近的她主动帮助同位打扫教室……尤其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的是对同学不再那么计较,谁需要双面胶,她一路小跑地递到人家手里,谁的钢笔没水了,又是她第一个把自己的“墨水”拿出来与人分享,当听到别人的一声“谢谢”时竟会脸红,甚至改掉了吃零食的不良习惯。面到吴同学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我心甘之如饴,看在眼里,笑在心中。



  令我惊喜的还在后面呢!“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依照惯例,给学生布置了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实践性作业。在节日当天的傍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从吴同学的《补充习题》里,滑落一张卡纸,我拾起一看,竟是那女孩做的一张贺片,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心”形,里面用彩笔画了许多花草,并端端正正地写着“亲爱的王老师,您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别的同学都能为妈妈做一件事,可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妈妈在哪儿,我想到了你,这些日子里,你关心我、帮助我、不嫌弃我,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疼爱我,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会记在心里一辈子。以前我做了许多错事,惹你生气了,让你费了不少心,请你原谅!真想叫你一声妈妈。……看到这儿,我既感动又兴奋,幸福的眼泪夺眶而出,为吴同学的懂事,为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120分的语文卷吴同学竟考了114分,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毕业前的六·一儿童节上,吴同学的一篇《明天,我们毕业》的激情朗诵,让我的心再次感动。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在泪眼模糊的对视中,浓浓的师生情意在彼此的心中静静地流淌……



  那一刻,我深深地知道:我已经走进了吴同学的心里。



  【案例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俗话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要在师生间搭建一座爱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更是精僻地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惟独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对于吴同学这样特殊的学生,我倾注真情,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用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从而促使她变了,变得懂事、变得上进。



   记得还有一句俗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以上案例中的吴同学的情况就比较特殊,自私自利、不思进取、学习习惯差等。对此,我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及思想上给予帮助,让她感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此,让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真心浇灌幼苗,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