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是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课堂氛围:变专制为民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在课堂中应该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建立同学型师生关系是提供安全心理支持、促进和谐发展的基础。同学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与此同时,教师毕竟是众多同学中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产生出心理的“向师力”,这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有了积极、安全的心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个性思维就会活跃,人格发展就可能和谐。

二、学习体验:变枯燥为情趣,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维持学生的兴趣。如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自由辩论、做游戏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具、模型演示、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②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如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常用的工具,但地图是地表景象的真实反映吗?教师出示两幅采用不同制图的方法(一为等角投影、另一为等积投影)绘制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上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有何不同?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矛盾事实上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如何才能在地图上得到较真实地反映?③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教学的效用,使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暑期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

三、学习方式:变接受为发现,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权利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模仿、做题,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缺少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月相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提前连续观测、记录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尝试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为了防止盲目观察,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现成的月相概念、月相成因等,教师重点指导月相观测的方法:

首先,确定最佳观测时间。明确告诉学生,每月初三观测月相的理论时间应在黄昏至21点之间,初七观测月相的时间大致应在黄昏至24点之间;满月以前的月相可在上半夜(或傍晚以后)观察,满月以后的月相可在下半夜(或清晨日出前)观察;上半月观测蛾眉月应在初三、初四为佳,下半月观测蛾眉月应在二十六、二十七为宜。其余月相的观测时间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

其次,注意观察月相的方位:出没在东边天空,还是西边天空?月面(或弦)朝东还是朝西?

第三,按时填写月相观测记录表。

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记录,上课时再让学生演示三球仪,观察探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然后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进程:变预设为生成,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教学过程毕竟又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有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多维构建引起的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引起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答案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化教育引起的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师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课堂上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引起的教学方式与过程的不确定性,都使得教学方式不能过分强调预设,更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预设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五、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

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也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课堂的惟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报刊资料、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三是开放学习形式。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划定了学生统一的学习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练自主采用,手、脑、耳、口、目充分地活动起来。四是开放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实际,以创新为主要指标,在评价形式上做到3个结合: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自评、他评与师评相结合,分数、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做到4个延伸:从考试向考查延伸、从期终(中)向平时延伸、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在试卷内容上做到5个渗透:渗透观察现象、渗透动手操作、渗透知识应用、渗透课外知识、渗透开放性题目。五是开放学生思维。传统教学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不去追求某种标准化的、狭隘的、惟一的方法和答案,强调多元价值取向,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1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