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2|回复: 1

案例研究 “为什么没有拟人?” ——兼浅析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8 1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师,这句说‘静默’,为什么不是拟人?”

习题课上,在讲到练习册中一道分析《春》中春雨图的修辞手法题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原来,练习册该题目的答案是“排比、比喻”,而这个学生多填了个“拟人”。我请她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这名同学站起来,说:“‘春雨图’是文中的第六段,最后一句说‘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我觉得‘静默’是说人的,那这里为什么不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呢?”一听她这样说,班里的同学有的立刻反驳:“静默不一定是指人啊,也可以说物体呀!”有的则也陷入了思考。我意识到这是个有意义的问题,立刻拿笔记了下来,并告诉学生们这是个好问题,等我课下研究后再给大家回复。



课后,我翻了《辞海》,其中将“静默”解释为:①寂静;没有声音:会场上又是一阵~。②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三分钟。然而,从词义方面,我并没有看到过多的可以实际区分该词使用对象的信息,不能判断它是否只针对“人”使用。

我又查了《汉语大词典》,想从历代的代表性例句中大致判断。《汉语大辞典》中对“静默”的解释与之前无二,引用了以下几个例子:

●《文子•微明》:“圣人深居以避患,静默以待时。”

●《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宋·苏轼《和黄龙清老》之二:“静嘿堂中有相忆,清江或遣化人来。”
●明·唐顺之《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处士魁岸意气,而妇人佐以和柔静默。”
●殷夫《静默的烟囱》诗:“看,烟囱静默了,死气笼住工场的全身。”
●鲁迅《集外集拾遗·南京民谣》:“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在这几个例子中,使用对象或者语言环境都偏重于形容人。后两个例子与朱自清《春》的语言使用阶段较接近,殷夫此诗句中也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春》这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我认为“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是有拟人手法的。



从这个问题中,我又意识到,学生们对于比喻和拟人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然而对于如何区分这两种修辞手法,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情况,所以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如何简单区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

比喻——①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②能够使用比喻的两种事物具有:两种不同性质+之间有相似点,用某一种事物或情景、情节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情节。③通常在比喻句中用“像、好像、像……一样、仿佛、犹如、似、宛如”等连接本体与喻体,且不是句子中有这些连接词就一定是比喻句。

拟人——①拟人是比拟的一种,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②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把事物当作人,赋予人的行为,和人一样有感情、有思维、有动作、有语言。③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总之,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语学校 席煜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3: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