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93|回复: 1

八年级地理优课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4 0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  题:第二章 第三节中国的自然环境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主  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董梦洁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的河湖概况之后,教材将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到黄河的学习中,既明确了黄河的主要学习内容,又以黄河为例巩固学习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在大致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的基础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第二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和由此带来的突出开发或防治问题,例如,黄河上游将流量、流速、水位(落差)等水文特征与多峡谷的河谷特征结合起来,从水能资源丰富及其开发利用的角度讲。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自然环境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五、教学目标

(一)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四、教学流程

感恩母亲河--认识母亲河--救治母亲河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感恩母亲】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源头资料,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黄河的壶口瀑布。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黄河的奉献:母亲母亲的贡献三:提供丰富的水能河的贡献一:孕育了华夏文明;母亲的贡献二:塑造平原、提供水源;母亲的贡献四: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引出是否真正的认识母亲河,但是母亲河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

【认识母亲河】

一、认识母亲河(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黄河水系图

提出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做出回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忧患母亲河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各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环节2: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和的视频“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给予提示)。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根治母亲河】

一、根治母亲河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作业:学练测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07: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七)点评:

1、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学生能有内容可回答。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较好地将“学为主、教为导”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4、这节课也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8 1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