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香飘逸,润泽童年——列子小学六二班书香班级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20:3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也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了六二班追求的目标。六二班根据列子小学今年提倡的经典诵读《论语》活动来推进读书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作为班主任,我的班级读书愿景就是创设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与书为友,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诵读经典,让孩子成为一个向上、向善、向美的君子”是六二班的幸福追求,“享受阅读”是六二班的精神向往。下面,就我所带领的六二班,浅谈书香班级创设以来的活动总结:

一、借鉴经验,书香飘逸



六二班关于经典诵读的班级文化



六二班的图书角

我觉得班级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为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书香充盈的班级文化布置,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开学之初的班级文化布置上设计了浸润经典版块,主要结合本学期推荐的书目《论语》来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另外,班级创建了图书角,名为“一叶书香”。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将图书角中的书随机发到学生的手中,每生一本。拿到书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得到自己喜欢的书。

二、积极宣传,营造书香教室

                  

六二班诵读《论语》前四章



六二班刘梦茜等同学进行演讲

九月份是我校每月一事“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通过周一国旗下的关于读好书的演讲,向学生宣传读书的益处,为学生提供分享的机会;同时通过班级黑板报来宣传读书月,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围绕不同的主题,选取不同的内容供学生诵读品味,积累运用。在十一月份开展的“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通过演讲来展示学生读书的成果。

三、营造共读的书香氛围

                    

六二班学生早读诵读经典《论语》

                    

六二班王晗旭同学晚上在家读书

每天早读,我都会和学生们一起诵读《论语》,通过领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那些经典的古文名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来了。同时,让学生在中午的时间完成作业后,读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读名著,读经典。同时,孩子的读书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示范榜样以及书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有的地位,为了配合语文老师的读书计划,我利用班级qq群让孩子记录与家长共读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表达等能力,家长纷纷支持书香活动,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

四、沐浴书香,活动导航

               

六二班王立宏演讲《中秋节,让我们学会感恩》

                    

重阳节,六二班学生齐背《论语》中的“里仁第四”章节

       本学期我利用一些节日来引领学生读书,品味书香。如在中秋节时,让学生读有关中秋节有关的诗句,并制作手抄报。在重阳节,开展了以“九九重阳,孝老敬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组织开展了《论语》“里仁第四”章的经典诵读比赛,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经典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孝亲”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如,由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活动,让学生集体体验读书的兴趣与乐趣。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品味书香。

      五、读书反思  促进成长

本学期六二班的书香班级创设中,在经典诵读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阅读能力需要进一步指导;2、读书活动中,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孩子缺少家长的引领和帮助;3、每日诵读的质量有待飞跃……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值得反思。

这些就是这一个学期我在书香班级建设方面所作的工作。当我看到孩子们看书时那幸福的眼神时,我想,这一切是值得的。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同语文学科老师联合起来,让六二班的株株幼苗在书香的淋浴下茁壮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1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