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2|回复: 0

家庭教育反思 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14: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的孩子每天花掉八节课,甚至十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效果应该是有很多个“爱因斯坦或者牛顿”一类的天才或伟人,而现实却差强人意,我们除去少部分优秀之外,还有很多学生连及格都困难,是我们的孩子太笨,还是别人太聪明,让我陷入了深思。

有的孩子天生很聪明,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对什么事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广泛的求知欲和多种兴趣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很少有人能够百样百通、千学千会,我常常教育学生告诫孩子,学习要专心致志,学英语是就只考虑英语,做数学就专心于数学,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和孩子,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作业没有完成,因为不能专心,所以一切都是徒劳,如果学生不能专心,那么即使整天坐在教室里,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求个心安理得罢了,最后好向父母交差,我已经很努力了,整天坐在教室里。

很多孩子整天用功读书,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多半是由于不够专心,有专家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差异最小的就是智力,换句话说,多数孩子只要够专心够努力,做好学习问题不大。而当前我们的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看着整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有的在想游戏,有的想着未看完的电影,有的计划着周末出游,有的却已进入梦乡,总之,没有专心的听讲付出,怎么会有知识和技能的收获?

女儿是个乖巧的孩子,很自立,从三岁上幼儿园起开始自己睡觉,四岁开始认字,自上小学以来,从没让我给她读过题目,让我很是省心。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背书,常常出现失误,周末有时间了,我决定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学习状态,数学和语文卷子很快就写完了,并没有按要求去检查,接着是读背英语句子,过了一会儿,我在客厅听着声音越来越小,远远望去,像是在沉思呢?我有点生气,语文数学卷子忘记检查也就罢了,英语背诵又走神了,本想着吵她两句,想想算了,于是,敲门进去,女儿明显愣了一下,又慌张的拿起了书本,我关心的问:“刚才想什么呢?这么入迷”,女儿看我没有责备的意思,就说:“上次考试英语,我来自上海,他来自中国,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我做错了。点点(同学兼好友)去过好多地方,像北京长城,上海,广州,总之有很多地方都去过,我哪儿也没去过,只是在郑州转了转。”看着女儿失落的表情,我也很内疚,于是安慰道:“孩子,爸爸计划以后每年带你们去两个比较大的城市看看,暑假先去北京和上海,让你们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城市文化,但是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你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才能走的更远,将来你就有能力去更多的地方,而不是依赖于别人;而现在专心读书,会让你从书本里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和渴望,以前你所不知道的将来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以前你总说会做题就行了,为啥非要读?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的沟通的方式,学再多到最后都得会用,你总不想见到一个人都撕张纸写句话地给人家吧,女儿懂事地附和着,之后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虽然有时还会有错,但明显专心了许多.

相比女儿,儿子更让人头疼,写作业说话,扣东西,练习网球摇头晃脑,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伸出去的手最后又收回来,给他耐心讲道理.“孩子,你写作业时说话,扣东西,本来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你可能需要两个多小时,咱们玩的时间完全浪费掉了,你希望是这样吗?我觉得你不是,那你为什么不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呢?孩子说,上课老有人说话。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提醒他?为什么不用你的好习惯影响他呢?看到好的要学习,看到不好的要提醒改正。你认真写作业,爸爸陪你一起写文章,咱们比一比看谁先写完,孩子很兴奋地说,“那我不会的可不可以留到最后再做。”“当然可以”做题本来就是先易后难,不是吗?之后的半个多小时,儿子安安静静的写作业,我边写东西边观察他,这时的儿子不正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吗?很多时候我们只顾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往往粗暴简单,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全然不顾孩子心中的疑问,又或者把我们的解答变成了炫耀。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觉得孩子就应该什么都会,遇到孩子不懂事,不是简单制止就是粗暴打断,有时还会夹带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蹲下来真正走进孩子,了解他们心中所想,理解他并为他指点迷津,当孩子去除心结,信赖你之时,你将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做他们心灵的引领着,他们也会将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可以依靠,可以被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