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在“六一”期间开展“你好,新时代”主题队日活动工作安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6: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县区团委、少工委,各市直学校团队组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全队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活动,帮助广大少先队员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根据全国少工委、省少工委通知精神,团市委、市少工委决定,今年“六一”期间,在全市中小学少先队组织集中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你好,新时代”主题队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日常实践体验基础上,集中开展分享交流、仪式教育、典型选树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认识、感知、理解、热爱新时代,增进对党和习近平爷爷的朴素感情、真挚爱戴,增强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活动主题
        你好,新时代
三、主要安排
        1. 集中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你好,新时代”主题队会。组织队员在开展调查寻访、参观、实践体验、研学旅行,了解祖国发展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以中队为单位召开主题队会,分享感受和收获,认识交流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主题队会上开展“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故事汇活动,组织队员通过讲故事、诵读、阅读分享、情景剧表演、图文视频展示等方式,讲述习爷爷青少年时代的故事和治国理政的故事,理解牢记习爷爷的希望和要求。
        2. 集中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按照《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入队仪式基本程序,精心策划开展规范庄重、环节丰富、时尚有趣的入队仪式。入队仪式可组织高年级少先队员参加分享少先队故事,邀请家长见证参与,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寄语等,注重庄重生动,增强仪式感染力,让少年儿童更多体验到少先队组织神圣感,留下难忘记忆。
        3. 集中开展优秀少先队员选树活动。发动中小学大队、中队,抓住“六一”节日契机,结合“动感中队”活动,组织队员推荐选树身边有代表性的优秀少先队员、最美少先队员,选树优秀中队、特色小队,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新时代好队员事迹分享和先进集体风采展等活动,鼓励少先队员见贤思齐,学先进当先进。学校在开展活动基础上,积极向县区少工委推荐先进典型。
四、有关要求
        1.充分认识活动意义。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你好,新时代”主题队日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分享交流、仪式教育、典型选树等,帮助少年儿童感知新时代,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领袖的真挚情感。各县(区)少工委和市直学校少先队组织要准确理解活动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各中小学校少先队组织要贴近主题,突出自主参与、自主教育原则,精心制定方案,丰富活动载体,让少年儿童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2.规范少先队仪式教育。仪式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不断规范新队员入队仪式的基本程序,体现出仪式的庄重、神圣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荣誉感和归属感。
        3.积极推动少先队改革。要以“六一”为良好时间节点和契机,按照《陕西省少先队改革方案》要求和县校两级改革清单任务,找准改革突破点,积极推进召开少代会、成立学校少工委、配强大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等改革工作,逐步推动少先队改革精神落地见效。
        4.抓好活动策划实施。各县区少工委、各市直学校团队组织要迅速安排,精心策划,细致部署,将“六一”期间少先队活动开展得热烈、欢乐、安全、向上。要注重挖掘和发现基层少先队开展活动的典型案例、特色做法,及时通过队报队刊、网队网络新媒体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要发动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大中队辅导员及时将活动情况上传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网站( )、“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 )、“中国红领巾”微信公众号( )、“红领巾集结号”微信公众号( )等活动平台,进行交流展示。
        各县区、各学校“六一”期间活动开展情况,请于6月3日前报团市委基层部。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共青团xx市委          xx市少工委
2018年5月1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1 18: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