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情节梗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情节梗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创作者,无疑也会有着一千个大同小异的“赵氏孤儿”,就如纪君祥版里切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陈凯歌版则侧重于刻画程婴这个小人物在历史漩涡里的抉择……
  1.史书版:《左传》、《史记》
  发生于春秋时期的赵氏家族被灭门的故事,在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新序》等史书里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其中《左传》与《史记》之间又有很大不同。
  被并称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在鲁成公四年、五年及八年中涉及到赵氏家族被灭门及随后的复兴,如《成公四年》里记载“晋赵婴通于赵庄姬”等,其将赵氏被灭族的缘由记录为,因为赵婴齐与侄媳赵庄姬私通,被两个哥哥放逐到齐国,而怀恨在心的赵庄姬向晋侯诬告赵氏兄弟试图造反,加上晋国的两个大族因为嫉妒而作伪证,引发了赵氏家族的被灭门,而赵武则跟从母亲赵庄姬生活在晋景公的宫里。
  而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作者对《左传》中的记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修饰,主要的故事改变为因为赵盾的族弟赵穿弑杀晋灵公但未被治罪,晋景公在位时被屠岸贾挑拨离间,于是引出灭门惨案,但当时赵庄姬藏身宫中,生下遗孤让赵朔的朋友程婴带出,但遭到屠岸贾的意想斩草除根,而程婴与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商议后,夺取别人的婴儿替换赵氏孤儿,加上公孙杵臼的死,使得屠岸贾信以为真,而程婴带着赵孤藏匿山中,直至十多年后晋景公在韩厥的帮助下让赵孤回来复仇……
  《史记》与《左传》的差异不小,如赵氏被灭门的前因,且带出了程婴、屠岸贾、韩厥等相关人物,构成了一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比较丰富的历史惨案。
  2.元杂剧版:《赵氏孤儿》(元刊本与明刊本)
  由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赞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于色也”。但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并非单纯的沿用《左传》或者《史记》里的相关记载,而是进一步的将人物、故事给予润色,甚至在《元刊杂剧三十种》本(简称“元刊本”)与明人编刊的《元曲选》、《古今名剧合选》(简称“明刊本”)里也有所不同。
  元杂剧版的大体上是沿用了《史记·赵世家》里的相关记载,而差异之处在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由横跨晋景公到晋灵公改为晋灵公时期;赵朔与屠岸贾都是晋灵公最信任的大臣,而屠岸贾灭门赵氏是出于政治考虑;程婴由赵朔的朋友改为大夫,而他与公孙杵臼商量后交出去的孩子也由别人的孩子改为程婴自己的孩子;程婴与赵孤藏匿山中也被改为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生活在屠府;韩厥在原作中曾反对灭门并给赵朔通风报信,改为放走程婴及赵孤后自杀成仁;甚至元杂剧里屠岸贾下令杀掉全国半岁以下的婴儿……纪君祥的元杂剧版以非常紧凑、紧张的戏剧性,刻画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形象性格(如屠岸贾下令杀婴儿这段是为了突出他的心狠手辣),也更有戏剧效果,如赵孤被屠岸贾收为义子)。
  此外,元杂剧版还分为元刊本与明刊本两种不同的版本,前者只有四折,且只有曲词而没有科白,后者则分五折,曲词科白都齐全,且一些曲词与元刊本略有不同,而元刊本的结尾是赵孤想要找屠岸贾报仇,但是否成功则省略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3.话剧版:《赵氏孤儿》

  北京人艺曾以元杂剧为蓝本改编了《赵氏孤儿》,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也同样在原剧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改动。

  话剧版的最大改动大概是长大成人后的赵孤了解了当年被灭门的真相但死活不肯报仇,按照编剧的阐述,“旧时代的轰轰烈烈、复仇屠戮均有其内在合理性及英雄主义光彩,而在新时代中,旧时代的一切后果要新成长起来的‘赵氏孤儿’来承担,客观上对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形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质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人生目的的实现与否确实是微不足道的”。话剧里的重要一幕,是程婴告诉赵孤真相后,赵孤因为长时间的被收为义子并与屠岸贾产生了“父子情”,而对程婴说,“你是我爹,太尉养了我16年,也是我爹”,把元杂剧版《赵氏孤儿》的寄身屠府十多年的另一种可能性表达了出来。

  4.海外版:伏尔泰版《中国孤儿》

  早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便被翻译成外语版收入巴黎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随后又被翻译成英译本、德译本、俄译本等,也在翻译的过程中被改编,如威廉·哈奇特将其改为“为适应当时英国复杂的政治斗争情况而作”,又如后来的法国大作家伏尔泰的改编版。

  伏尔泰版与元杂剧版的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其一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改为成吉思汗时期,另外是结尾处成吉思汗被道德的力量所感动而宽恕了一切。伏尔泰希望“中国人民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能够战胜野蛮残暴的鞑靼统治者”,显得比较美化与理想主义。

  5.电影版:陈凯歌版《赵氏孤儿》

  电影时代,像“赵氏孤儿”如此戏剧性强、悲剧感足的故事,难免会被改编为电影作品,如最新的陈凯歌导演版《赵氏孤儿》。

  陈凯歌在访谈时谈过创作时的想法,“我想拍一个可信的故事,如果扣一个忠义的帽子给程婴,今天的观众会不会觉得可信,谁会拿自己的孩子的死去换别人孩子的生?”“程婴15年抚养孩子报仇,未必人人都能做。从头到尾他没有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者,原来怎么活着,现在还怎么活着,这个太难了。这部电影里没有历史,只有人性,没有被历史推着走。”

  在这种创作理念下,陈凯歌将元杂剧版《赵氏孤儿》进行了一些改动,如突出程婴这个小人物,突出了他的担惊受怕与困扰,突出了他对妻子及孩子的爱;又如影片还把赵盾、赵朔父子改编为一对比较飞扬跋扈、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大臣与将领,为屠岸贾的借势灭门埋下了伏笔;影片里对于屠岸贾的描写,也减弱了他的残暴(如最后放了城里的其它孩子,及救赵孤),突出其人性化的一面;而韩厥也先是一位屠岸贾的重要门客,随后又变成程婴的生死之交……

  陈凯歌版淡化了元杂剧里的强烈的悲剧性,而突出程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春秋后期的晋国,权臣屠岸贾要诛灭忠烈名门赵氏,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其全家老小,史称“下宫之难”。在这场灾难中唯一幸免于难的是赵朔怀有身孕的妻子庄姬。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躲藏在宫中得以幸免。不久,庄姬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知道后,为了斩草除根,便带人到宫中寻找,却没有找到婴儿的藏身之处。


赵朔旧日门客公孙杵臼以及好友程婴知道屠岸贾不会善罢甘休。程婴便找来一个别人家的婴儿,设计了调包计。

公孙杵臼带着程婴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逃到山中;而把真正的赵氏孤儿隐藏起来。屠岸贾率兵来追,程婴“无奈”为他领路,屠岸贾找到并杀死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程婴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正的赵氏遗孤一起隐居山林。

15年后,婴儿长大,名叫赵武,他和程婴在晋国大夫韩厥等人的帮助下为父辈报仇,杀死屠岸贾,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和封邑,程婴的忠义之举也随之大白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7: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