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2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8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个教师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那么,安全教育就必须有机的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

    例如数学课堂上,在教学第五单元“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几何知识时,我让学生准备剪刀、卡片、尺子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我在制定这单元的教案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在教具准备中就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所以,我每次讲到这部分内容时,都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当然计划制定得再完美,也需要教师在实际上课活动中进行落实,如果仅仅把计划停留在纸面上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师生和谐相处、课堂其乐融融

                                                                                        李瑛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方程的意义》一课,课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在自学、交流中逐步由不等式——等式——方程,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得出方程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每人写方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判定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具备两个条件:1、等式2、有未知数。再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分享快乐,营造和谐课堂

     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中的体会,特别是建立在独特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独特想法与思路,更要细心地去捕捉,然后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把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展现出来,在“动”的过程中把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学中,在学生探讨出方程意义后,我赞许的一笑,学生受到鼓舞,顿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课堂变成师生研讨的场所。课堂中,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赞许时,学生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有了更多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老师把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自己的事,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并参与学生的探索求知过程,和他们一起研究、探索、获取,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学就会达到师生和谐相处、课堂上的其乐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王美静

    这几天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习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非浅。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复述回顾;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以上两方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设问导读;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相当于现在的自学检测,而后的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因为可以和我们现在的学案教学联系,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也正好符合的现在我们正探究的学案教学。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评教评学感想

          王美静

     上周学校评教评学,我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在长方形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介绍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引出平行四边形是否也能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它的面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讨论,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和剪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掌握用割补平移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成功之处:

1、巩固练习能够由浅入深,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

2、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3、灵活运用学案本,不被其牵着走。

不足之处:

1、过渡语衔接的不好。

2、教学环节处理的有点快,应该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在提示做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着高剪下,通过割补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

3、转化成长方形后多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剪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

4、采用情境导入新课也讲学生会更有兴趣。

5、明确指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要验证等底的四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关键是看它们的高是否相等。告诉学生另外三条高虽然在平行四边形的外边,但它们是平行线间的距离,所以高是相等的。面积也就相等。

努力方向:在备课时力求精细,多钻研教材,思考的全面,争取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评教评学的一点认识

    评教评学活动结束了,听了五位老师的课,有一些自己的认识,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五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五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三、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五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李瑛老师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用不同方法对学生实施激励评价,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红雁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王美静老师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候巧红.贾茹老师的课语言优美,仪表大方,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对于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意外问题能灵活处理。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完美,所以就五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中情境设置是有必要的。

   总之,五位老师的课堂,积极践行新课方案的有力步伐,同时又为我们后阶段的课改方向指明了航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太谷实验小学     王美静

    这几天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复述回顾;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以上两方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设问导读;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相当于现在的自学检测,而后的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因为可以和我们现在的学案教学联系,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也正好符合的现在我们正探究的学案教学。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读《爱的教育》有感

                                         李瑛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八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甘伦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戴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比士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在教育界执教十余年的我,平日为人为母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一、生死关头,朋友间最真的爱。

在《客船失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父母双亡的12岁男孩在客船沉没前的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的朋友,只因为“你有父亲、母亲,我就一个人,这位置让给你,你就上去吧!”在客船沉没的时候,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船边,昂首挺胸,头发随风飘拂,神情泰然自若。在死亡面前,他的心胸是经过了怎样的撕裂,才有如此的坦然!

二、决不回头,寻找母亲最浓的爱。

在《安第斯山脉》故事中,讲述了一个13岁男孩独自一人去南美洲寻找母亲。他在大海中航行了27天,又坐了三天四夜的小船,再坐一天的火车,接着又是两个多星期的牛车,然后是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脉。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病倒过、绝望过,但他决不回头、决不放弃,只要不倒下,他就往前、再往前……在母亲病危的关键时刻,他出现在母亲面前,给了母亲生的勇气和希望。他救活了他的母亲。看完这个故事,我久久地沉浸在他们母子团聚的喜悦中。

三、为父分担,世上最温暖的爱。

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的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12岁男孩每晚12点起床为父亲抄写信封的故事。因为每晚抄写信封,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并影响到学习成绩。但老师和家人并不知情,于是责备、责骂声不断,甚至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直到有一天晚上终于被他父亲发现了。父亲“充满了无限的懊悔和慈爱,只是钉住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到这里,我胸中充满了温暖之情,父亲终于明白了儿子的付出——为一家人劳动!

四、为国献身,世上最热血的爱。

在《伦巴第的小哨兵》和《撒丁岛的少年鼓手》中讲述的都是少年为保卫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故事。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少年英雄。

五、舍己救人,世上最勇敢的爱。

在《少年荣获勋章》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少年勇敢搭救落水儿童的故事。他“那种坚韧的精神,几乎不象是少年的行径,竟是大人救自己爱子的情景”。事后,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里只是淡淡的把经过讲给家人知道。多么了不起的少年!

六、学校生活,体现最平常而又最不平常的爱。

《爱的教育》的主旋律是以小学四年级的学校生活为题材,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这看似平常的爱,却是最不平常的:一位女教师因为拼命工作而过早去世了;“我”生病后,同学们都来看望,母亲也瘦得苍白了,父亲也很疲劳;“我”无法做出功课时,德罗西满腔热情地为“我”讲解;勇敢、顽强的斯达尔迪让“我”看到钢铁一般的意志是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善良、慷慨的卡罗纳以他的崇高品德感染了所有认识他的人……

看完了《爱的教育》,我从中体会到了最深切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08: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