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5|回复: 1

让历史的经典滋润学生鲜活的心灵 ——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0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智力的开发,更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美育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同时又都各具重要意义,不可忽略任何一项,其中,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审美方式作为媒介,以此打动人的情感、施加审美理想,使人的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感化。

古诗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宝库,它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抒发、志向的抒写。正如《毛诗序》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而选入教材的古诗更是古诗中的精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在短短的二三十个字中就融形象、感受、艺术于一炉,是很典型的美育材料,因而在教学中不能按教一般文章的方法对古诗作刻板的结构和语言分析,这样会把古代优秀诗篇中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分割成几块僵死的“零件”,而应根据古诗言简意丰的特点和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愉悦性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诗情美、节奏美,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创造的完整丰富的艺术形象,达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品词析句、激发想象、以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其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它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必须先对诗句进行准确领会,“字求其训、句求其义”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通过字句这一中介,使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在想象中“看到”和“听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验诗人所表达的强烈感情,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首先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邀请同学或老师读等形式,唤起学生朗读的感情与诗人的感情起伏相合拍,指导学生把握“当感情紧张亢奋时,节奏趋于急;感情轻松平静时,则趋于缓”,让学生在吟咏中通过节奏声调变化掀起感情波澜。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以达到熟读古诗,在熟读古诗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在蔚蓝的天空中,两只黄鹂鸣叫于翠柳间和门口停着自东吴来的船的近景图;高处一行白鹭飞上青天和西边山岭上千年积雪的远景图。同时让学生在吟咏后,通过想象画面,动手画图,让学生根据想象画出包含近景图和远景图的春景,并着重指导学生按诗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来给春景图上色,从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从色彩、声音、动景、静景中感受春天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字词想象、动手绘图、为图画上色等手段来激发学生想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及其所蕴含的形象美,体会诗人无穷的意境,最终达到审美教育。

二、领会诗意,感受诗情美,体验意境美

赫士列特在《泛论诗歌》中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情感性正是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一切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被现实生活激发起来的沸腾感而写成的,因而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草木,是生命力所在。同时审美过程是浸透着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是推动主体进行美的欣赏的动力,情感性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陶冶情感是美育的主要内容。郭沫若指出“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

在赏析这首古诗时,要从欣赏诗中的景物美入手。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自读古诗,并大体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读一读,讲一讲自己对讲诗意的理解 ;让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物形象时,再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领会诗情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可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你会怎样想呢?并让学生大胆想象诗人“绿”字曾用过哪些字?再采用比较的手法讨论为什么用“绿”比用别的字好?在学生讨论比较中体会到:“绿”字确实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绿”用在这里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学生在自读、比较、讨论、品析中感受诗情美,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熏陶。因而古诗的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美与感情互为融化,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可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又如上面讲的《绝句》(两个黄鹂),在体会诗情美时,着重让学生理解“含”、“泊”,若按一般写法应用“窗前”、“窗望”和“门外”、“门前”,但在进行对比讨论,学生就会觉得“含”字妙在不仅点出诗人观察的地点,更让人体会到此景仿佛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近在眼前,观赏如此难得美景,使人心旷神怡;而“泊”引出所停着的行驶“万理”的“东吴船”,此时结合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后,学生更想象到:在多年战乱、交通阻绝后,能见到行驶“万里”的“东吴船”,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而诗人简居草堂中见到春景而喜悦的原因在于:终于盼到了战乱平定,交通恢复,可以“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春天代表的是能安居乐业。学生在赏析中,受到这强烈的感情熏陶,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三、愉悦轻松中接受审美教育

哲学家贺拉斯提到:“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正说明,教育的功能与娱乐的功能是统一的。这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也就是审美教育的特征。美育是欣赏者对欣赏对象感到兴趣,由形象激起情感波澜,并作出审美评价和判断,获得某种精神愉悦的条件下实现的。学生在阅读古诗时,除接受它们给予的理性教育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古诗给予的轻松、舒适、愉快的感染力。因而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级学生的特长——能弹电子琴、喜好唱歌,善于画画、乐于表演,根据诗的特点让学生弹、唱、画、演。如孟浩然的《春晓》,展现一幅醉人的春景图:啁啾的鸟鸣声,沙沙的细雨声,微雨后众卉新姿。这阵阵春声透露无边春色,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通过想象,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并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下这烂漫的春景,从而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盎然春意,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根据古诗内容、思想感情、节奏、韵律、句式等配上不同曲调乐曲,《春晓》可配上较舒缓的曲调,让学生有的弹、有的唱;又如《游子吟》可在学生品词析句、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诗中所描绘的场面,在表演时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为人物加上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表演生动活泼。通过画、弹、唱、演等形式既让学生娱乐,也达到了巩固了所学的诗。这样通过愉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以古代诗歌进行的审美教育应寓于形象中,寓于感情中,寓于娱乐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美的发源地,让素质教育进入语文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1 06: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金水区农科路小学 杨冬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7: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