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学三年级上册书法第14课 竖折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   竖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竖折,能分辨竖折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牙、出、山、涵”四个例字。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折的书写。
 难点:两种竖折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几幅自己的临帖或平时作品。再示范书写多个字(有意在其中穿插几个带横折、竖折的字)让学生边看边感受书写的轻松。
 2、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组不同的线条。
 请学生体会从竖转横的运笔感觉,分别书写两种不同的竖折;同时回顾复习竖和横的写法,老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了竖与提组合的笔画“竖提”,今天我们要学习竖和横组合而成的“竖折”。
 出示本课课题:《竖折》。
 二、        学习新知
 1、        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        教师示范第一种竖折的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先写竖再写横,竖稍往右略斜,转折后写横,横起笔偏左。(强调运笔要稳,折要提笔下按,稍作顿笔后折运笔。竖尾连横,折处稍顿,竖正横平。)
 (2)        教师示范第二种竖折的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露锋写竖,转折处稍顿笔调锋向右行笔写横,横的起笔与竖的收笔相连;竖短横长。
 教师示范第二种竖折的例字“山”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中间竖高,旁边两竖低,起笔方式均不相同;竖折的横画略向右上斜。
 (3)        教师再次范写这两个笔画(或者二次播放相应视频),并在写好的笔画上用其他颜色的笔勾出两种竖折的行笔路线,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勾画这两个笔画的行笔示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竖折的认知。
 (4)        请学生尝试书写两种竖折各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自荐或教师选择一至三份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引导总结,指出写得好的笔画好在哪里,写得不好的笔画欠缺在哪里。
 2、        重点临写例字
 (1)        教师示范本课四个带有竖折的例字或播放相应视频。
 (2)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四个例字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竖折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边写(放)边解说这些字中竖折的书写要点:“牙”字呈纵势,上横较短,竖折竖较短,横从竖的边起笔;竖钩粗状直挺,撇从竖折与竖钩交叉处起笔,弧度较小。“出”字窄小下宽,竖向笔画粗,横向笔画细;两个竖折的竖角度不同,横从竖的左侧起笔;右边两短的角度也有区别,上斜下直;中间垂露竖直挺粗壮。“岳”字上下两部分均较扁,笔画间距均匀;长横稍斜,收笔略重;竖折较轻,横向上斜。“涵”字左窄右宽,左边三点相互呼应;竖折的竖稍向右斜,最后短竖则向左斜。
 (3)        学生尝试书写四个例字,先描二个,再摹一个(在课本后附的练习纸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        学生自荐或教师选择一至三份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书写要点描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以加强认知。
 (5)        组织小组书法比赛,每组推选写得最好的三个学生,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字,由大家评比出“书法冠军”。
 三、        整理反思
 1、        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了两种竖折的书写,重点在于竖与横的转折处理有所不同,书写时要根据不同字形注意把握。
 3、        清洁、整理学具。
 四、        布置作业
 1、        书写“牙、出、山、涵”四个例字各10遍
 2、        找出字帖中带有竖折的字5个,各写10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