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9|回复: 0

全市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5 14: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全面了解全市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建言献策, 2018年7月,市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主要目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抓“3155”长线工程和抓“果菜菌禽药”短线工程相结合,长线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形成了以“百里猕猴桃长廊”“盘州万亩刺梨基地”“六枝万亩茶叶基地”等一批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282个,种植面积达x万亩;短线产业百花齐放,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生态家禽出栏x万羽,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土地收益和务工收益增收,实现了产业脱贫。

  (二)扶贫载体提档升级。各级党委政府抓住中央、省委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政策机遇,农业园示范区建设领跑全省、看齐全国。省级园区由2012年的7个发展到32个,省级重点园区由2个发展到13个;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在全省连续5年排名第一,已成为全国首批11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农业产业园区已成为产业扶贫的先行区、样板区和重要载体,对贫困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三)扶贫产品走出山门。围绕产业扶贫,制定完善了猕猴桃、刺梨、软籽石榴等产业的生产标准。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农产品6个,有机农产品27个。实施了国内首个“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创建,6个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成功举办了4届农展会,“凉都弥你红”鲜果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其果酒系列产品通过FDA认证,进入美国市场,成功打造“弥你红”“天刺力”“水城春”、盘县火腿、牛场辣椒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四)扶贫主体势头强劲。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6家,其中省级59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61家。2018年已推荐48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让贫困群众参与分享产业链价值分配脱贫致富。

  (五)扶贫机制日趋紧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平台,以租赁、股份为机制,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收益分红。全市共有x万亩承包地入股,带动x万户农户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x万人,其中贫困户x万户x万人,有x万户入股农户实现分红、户均x元(其中贫困户户均分红x元),逐步形成了“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的利益联结共同体。

  二、存在问题

  尽管农业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产业规模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选择不精准。一是调整面积底数不清,替代产业心中无数。部分乡镇仅知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任务,对当地玉米实际种植面积、已经调种其他品种的面积不清楚,有的地方对调减后种什么心中无数,仍然简单地用以前结构调整的面积或不再种植玉米的土地冲抵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问题。二是适地适种不精准,产业管护不到位。部分乡镇因种养项目实施前缺乏科学合理规划,产业选择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布上产业无收益,有的只种不管,技术跟不上,基地杂草丛生、缺窝断行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经营管理不善,产业项目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三是产业链条不配套,链条短腿严重。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只重视前端初级生鲜农产品生产,缺乏全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产业链条断链、裂链、猪大肠链等链短腿现象严重。

  (二)技术服务不到位。一是农民培训不到位。农民培训覆盖面小,2015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加之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多数地方培训采取课堂讲授等传统模式,缺乏实战操作培训,没有实际效果。二是机械化程度低。2017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农业械化率为23.2%,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三是技术人才结构不优。全市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x人,其中研究生x人、本科x人。在职正高级职称仅2人,仅占全省的x%。四是基层农技服务能力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身兼数职甚至非农化,没有能力和精力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资金落实不力。一是项目申报力度不够。农业扶贫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储备不足,申报项目主动性不强,特别是“果、菜、菌、禽、药”五大扶贫产业项目获批少。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由于项目实施工作准备不充分,有的项目未按照批复实施、建设进度缓慢等,产业资金没有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效益不好。三是农业“融资难”依然突出。多数农业企业特别是合作社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农业投入形成的资产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无抵押担保资格,信贷能力弱,融资渠道不宽,影响农业经营者有效融资发展。

  (四)利益机制不紧密。一是部分合作社运转不正常。全市有注册合作社4062家,但正常运转的合作社不到三分之一,没有按市场经济行为经营合作社。二是农业企业(国有、民营)与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合作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用好“三变”改革成果和机制,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很多地方土地流转一租了之,多数没有按照“保底分红+务工收入+收益分红”的方式运作,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民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的收益不高,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三是农业企业缺乏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建立技术经营管理激励奖罚机制,企业经营效果不佳。

  (五)产销对接不顺畅。一是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农户或合作社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常常出现有产品无销路的问题。比如,金盆乡营盘村种植红香蒜560亩,虽然面积不大,通过市县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食堂和超市销售了80余吨,但仍有50吨左右无销路。二是产销合作不紧密。有的县区平台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合作协议,但是需求总量不大,产出和需求不匹配。三是本地市场空间没有充分挖掘。受本地农产品种类不齐、价格过高、农产品基地规模较小和采购渠道、配送对接等因素影响,市内学校营养餐供应食材外购率高,对本地农产品销售带动力弱。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在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依托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长短结合,引进优强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做优长线产业,做特短线产业。一是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猕猴桃、刺梨等具有独特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延长产业链,提升增值空间。同时做特“经果、林禽、林药、林菌、林菜”等林下经济,解决精准扶贫的现实收入。二是做优农产品品牌。坚持质量兴农,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整合猕猴桃、刺梨、茶叶、火腿等特色品牌,打造统一的有质量、有信誉、叫得响的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引进做强龙头企业抓草食畜牧。依托大北农、温氏、努比亚牧业等战略型畜牧企业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推动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社会化、品牌化发展。

  (二)在人才兴市战略上下功夫。一是围绕产业需求精准培训。着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农业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人才实施全员培训计划,针对性对季节性采茶工、人工授粉工、疏花疏果工等用工进行“菜单”培训。二是围绕产业需求组建团队。围绕产业需求的用工“菜单”培训,分门别类组建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并与企业形成固定用工关系,逐步破解用工难问题。三是围绕产业需求培训农民。围绕产业发展推广的技术需求,分产业、分层次、分时段对农民进行推广型实用技术实战培训。四是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作用。创新机制,出台一些措施和办法,为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三)在项目资金筹措上下功夫。一是用好涉农资金。把农村发展类、扶持类等资金“打包”整合,探索扶贫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改革,把各项涉农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用活金融资金。持续深化“金融+特色农业”“金融+三变+脱贫”工作模式,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试点,大胆探索农业资产评估抵押机制,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争取上级支持。针对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六盘水的发展需求,储备一批有市场、有效益、可操作的产业项目,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基金的支持。

  (四)在培育经营主体上下功夫。一是推进股份合作集聚企业优势。运用“三变”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有效的市场化组织模式,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引进做强企业,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聚合效应,拓宽增收渠道。二是强化社会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支持“三变+三社”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融合发展,用利益机制建立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三是做强园区平台集聚发挥示范带动。继续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在“现代高效”上做文章,通过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打造,集聚农业优势要素,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

  (五)在推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一是搭建内部营销平台。市级组建集加工配送、冷链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销售平台、直供社区超市、各县区对应的销售网络,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采购配送实体企业。二是运营电子商务。根据农产品生产的规模、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工程,建立电子商务示范社、示范村,每村培育1名电子商务创业者,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三是抓好直供直销。统筹协调学校、医院、超市、机关食堂、酒店等与农业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订单生产。争取与贵阳市农产品种养、加工、流通企业合作,把六盘水建设成省会城市蔬菜保供基地和农产品原料基地。四是建立外销专柜。在对口帮扶城市或其他大中城市建立一批“凉都”特色农产品专卖店,开辟对外销售渠道。

  (六)在“三变”利益机制上下功夫。运用资本市场化运作机制,盘活城乡资源,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一是加快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土地、房屋等确权登记颁证步伐,明确权属关系,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释放农村资源要素潜能,让农民公平分享资源带来的红利。二是探索“三权分置”路径。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实现“还权赋能”,运用市场运作机制盘活集体和农民拥有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建立企业、村集体和农民共建、共管、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集体和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权益。三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清产核资,有序推进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立多形式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17: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