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感悟 摆脱“脚手架”行为,让理解和迁移成为可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1: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在课堂上建立一些脚手架行为,即经常地通过给予学生提示、帮助、测试、纠正等方式来检测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意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质疑精神、缺乏批判性思维,思维受到禁锢,难有灵动的表达和创新的想法。



     反观我个人的课堂,这样的情况也是一直存在。这个寒假前期我结束了《听特级教师讲评课》一书的阅读,慨叹所有的名师的课堂上都充满了平和、温馨的感觉,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师更像是个导演,课堂真正变成了孩子们大胆质疑、自信表达、愉快作文的场所,教师所设置的活动多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质疑、梳理来达成。



现今我们的课堂,大部分时候采用的是单篇教学的形式,对于单元整合虽提及响亮,但实施仍是悬在空中未曾落地。去年我们跟随康主任在中原区语文骨干教师团队中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尝试,我们先后进行过诗歌单元、小说单元、新闻单元、议论文等单元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一路摸索前行中遇到了很多困顿迷茫的时刻。假期跟随团队共读《理解为先模式——教元教学设计指南》后,之前的困顿和迷茫稍稍清晰和明朗了许多。



《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这本书是由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所著的一本提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能力的书,帮助个人或团体以“理解为先”(Understanding  by  Design,即UbD模式)框架为基础来设计单元。



逆向设计是"理解为先促进设计模式"的重要逻辑思路,分为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达标证据、安排相关教学活动三个阶段,它遵循"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目标为根本,确定合适的评估方式和教学活动,既确保课程的协调一致性,又显著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如果说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是这本书的实用性,那将理解的含义细化和扩展为六个维度,就是这本书的先进性。去年学校的共读书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法,书中提到知识维度的目标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维度的目标是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这本书中,UbD单元设计模式将理解具体分为了六个领域,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



反观我个人的教学,为了学生成绩的获得,大部分时候,我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覆盖教学内容”这一层面,依照考试大纲将教科书奉为不可侵犯的宝典,更多时候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非学生能力的习得。所以常常的,对于教育二字,我把教看得更重,而忽视了育。我采用单一的纸质测评或者提问、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估,却忽略了它是否与目标了保持了一致?我在课堂上总是着急、焦虑,总是担心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答非所问,我不断地给予提示或者一再降低问题的难度,最终的结果是推进艰难或者变为我的一言堂或者是少数好学生的展示场。



在这本书的阅读中,编者给出了明确的以“理解为先”的单元设计步骤:

理解为先的单元设计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学生在本单元应该能够学会什么?(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阶段二:什么样的评估方法可以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阶段一的目标?

阶段三:什么样的重要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后并且能够在评估中表现优异。



其实这样的内容似乎与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堂与教学内容》中的课堂教学经典三问一致:我准备把学生送往何处去?我如何把他们送去?我如何确定我是否已经把他们送到了?即目标——方法——评估的一致性,只不过本章采用的是“逆向设计”的方法。



书中提及,教育的目标是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和学会迁移。我们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或许应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学生达成哪个目标,进而将其设置成核心问题或者表现性评价任务,以此来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诚然,在呼唤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的当下教育大环境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迁移为能力来实际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策略,提高自己基于真实情境下问题提问的能力和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单元设计能力。



在本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以理解能力为先的单元设计的各个阶段,编者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建议,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不妨以这样的方式来问问自己:



在进行单元设计前,尝试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教授这些内容?

2、先教这些内容的基本收获和长期收获是什么?

3、学习这些活动和内容,学习者现在和将来将分别能够做到什么?

4、学习学完后能够获得什么理解?

5、如果想要学生获得技能,什么样的理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它呢?



在设计好单元模板进行实施后,尝试问自己:

    1,学习这个单元的是什么?作用?

  2,学习它有什么意义?

3,这个主题有趣吗?吸引人吗?

4,它重要吗?

5,学会它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做到什么?

  

由此看来:作为一线教师,传统的单篇教学固然可以保留,但进行必要的单元整合亦是大势所趋。尝试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组元教学,跳出单纯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的桎梏,真正带来深入的理解意义,让学会迁移的核心素养成为可能。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阅读和反思或许是个很缓慢的成长路径,但正因为我在路上看到了更美的风景,便不想只限于来路的单调。2019,我们一起以书为友,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3: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