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长反思 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能否成为“名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7: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巍巍泰山脚下,滔滔黄河之滨,两千五百年前诞生了一位中华民族的伟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我们的先哲孔子。

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按照今天评选“名师”的标准,毫无疑问,孔子不是“名师”!

因为孔子没有高级职称,没有省级课题,即使《论语》也不符合课题要求,没有优质课,没有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等。

(二)

这里所指的“名师”,是上级教育行政机构评选、认定的名师。

首先,孔子有可能通过不了“高级教师职称”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收入的高低,和职称有关,社会对其能力的认可,和职称有关。比如,高级教师职称和一级职称,每月至少有千元的收入差距。高级分为五、六、七三个级别,每个级别收入也有差距。

高级职称是有指标限制的,高中一般是学校教师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初中、小学会更低一些。意味着,一个单位十个人中,只有三个人可以晋升为高级职称(还得有岗位),如果孔子很不幸,前边的高级职称岗位,已经有人评过了,孔子只能等待,等到前边的高级教师退休,才有指标,如此以来,评上名师的希望就不大了。

即使有了指标,还有各种各样的评选条件,比如业绩条件有:

1、市级优质课二等奖以上,这个对孔子不难。

2、市级以上综合表彰,这个名额有限,僧多粥少。

3、省级课题前三名,现在市级课题也可以。省级课题名额同样数量有限。

4、一年的下乡支教经历,对城市高中教师压力较大。

5、还有其他很多条件以及学校评职称同事的激烈竞争。

(三)

其次,孔子有没有机会参加一系列的培训?

先是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名额有限,孔子能不能被选上还不好说,市级骨干教师两年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名额同样有限。

接着,如果很幸运,就有机会参加名师培训,名师培训完了,不意味着你就是名师了,还有一些跟岗锻炼,课题研究,演讲答辩等。

还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有没有参加市级继续教育培训?有没有参加省级继续教育培训?有证书没有?如果没有,通不过!

最后,终于有机会成为上级教育行政机构认可的名师了。

看一看,按照这个标准,一路走下来,孔子会遇到很多挑战,而且很多因为名额限制问题,不是孔子自己可以把握的,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孔子有可能真的不是“名师”

(四)

如果孔子都不是“名师”,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真正的名师究竟应该什么样?

哲学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的名师应该是有情怀、有担当、有爱心、业务精湛、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能够推动学生成长,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人。

最近热播的电影《老师好》口碑爆棚,影片中的班主任苗婉秋一辈子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忍受平凡,对学生捧着一颗真心,不带半颗草去,三十年之后,学生再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还是淡淡的苦涩,淡淡的忧伤,内心却有太多的温暖。

教师真正的“名”是在学生的心中,在家长的口碑中,在自己的平凡岗位默默奉献中。

毕竟孔子与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拿来类比意义不大。

(五)

教育行政机构要进行评价,必须要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比如职称评定,即使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但是作为一种评价、评选制度,必须有统一标准,这些标准更多是站在国家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的,而不是仅仅站在教师个人利益角度。

我相信,即使孔子生活在现在,他同样也会为了“职称”做准备,同样也会为了成为“名师”而努力。

首先,会努力的上好公开课,获得优质课证书。尽管公开课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却能够从理念上,对未来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公开课首先考验教师基本素质,其次考验指导团队的水平,据说有位教师为了上公开课一共试讲了28遍,获得成功。尽管痛苦,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

其次,会认真的准备课题。课题带有研究性质,如果能够更好的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师的成长同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还会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力争有更多机会获得综合表彰。班主任是学校中最为辛苦的群体,压力大、任务重,相应获得表彰的时候,学校会优先考虑。

还有一些,比如省级、市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一定会认真参加,还有支教任务,也得参加,还有其他等。

(六)

历史毕竟不能倒流,也不能真实的假设。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生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基本上是在思考学问,述而不作,整理古籍中度过的。

在孔子生前,以及孔子去世后的近五百年的时间,当时的统治阶级并没有认可孔子的思想,更多的是歧视与故意诋毁。

然而孔子的思想、学说的真理品质与属性,并没有因此而减损,欣赏、学习,传授、信仰孔子的思想,逐渐成为后世的主流。

有时候想,幸亏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有了《论语》一书,否则,这该是人类历史上何等的思想损失啊?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有灵感的时候,是否需要认真的记录一下呢?

万一,以后我们也成为“名师”了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04: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