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64|回复: 0

单元作业设计听后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2 0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非常认真地聆听了王月芬博士的单元作业设计讲座,受益匪浅,感悟颇多。王老师分别到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分科分类调研,然后针对一个学科一周的作业,进行科学严谨地分析了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带来的影响。听到这里,我更感到了老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如果老师懈怠对学生的作业设计,紧靠教辅资料让学生反复写作业,这样不仅消磨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浪费了学生拓展自我的时间和精力。看来精心设计单元作业,不仅能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所以老师要具有单元作业设计的能力,这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项必要能力。

关于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感受是最深刻。因为我也是一个家长,每天都会辅导孩子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最近每天都会陪着孩子完成跳绳作业。这个作业孩子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缓解学习的压力,孩子很喜欢,我也很开心,因为每天我也和孩子一起跳绳,切身体会锻炼带给自己的放松和愉悦感。

当王月芬博士讲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要避免“远交近攻”的陪读模式。因为孩子作业的时候,离得远一点,还能稍微交流交流,离得近了,想不攻击都很难。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当我看到孩子写作业磨叽,不会写的时候就会很着急。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动手训斥孩子,脾气上来还会动手打孩子两下。家长总认为这么简单的习题,这么少的作业还能做几个小时吗?然后就会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放学回来不仅要写好作业,还要帮助家长做很多家务活,不也是照样学习很好。王月芬博士讲到,研究表明,目前最伤害家庭关系的事情是辅导孩子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这项工作不仅伤害亲子关系,还会伤害夫妻关系。95%以上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觉孩子的智力不及当年的自己,而100%的夫妻认为这是对方的基因导致的。

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家长都非常喜欢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学会学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就免去了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劳累之苦。其实家长的辅导往往不够专业,还会起到一定的遏制孩子发展的作用。特别是有的家长不能看到孩子有空闲时间,看到孩子玩,就想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苦不堪言。王博士举例说,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写作业的时间往往都要几个小时,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很少,于是家长就咨询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是学校里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吗?老师反馈的信息是,他们曾经调研过班级里的其他孩子,大多数孩子都在九点半就完成作业睡觉了。老师感到孩子写作业慢是因为孩子磨叽,他们还想让孩子通过多做作业提高孩子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孩子的写作业速度呢?

给老师提建议没有改变这种写作业到深夜的现状。他们夫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副科作业由妈妈代写,语文里面的单调重复的作业,比如抄生字这样的作业也由妈妈代写。但是前提条件是孩子必须背会,记住这些作业。然后剩下的时间,由爸爸出一些比较难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习题让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仅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写作业的速度和时间,这个孩子的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提高了很多。

这个案例非常值得家长深思,不要因为孩子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就让孩子补基础知识,一味地在基础知识上耽误时间,做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其实这种学习状态对孩子的学习提高反而起到了遏制作用。现在的学生不是笨,而且缺乏思考能力的培养,多给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具有思考深度的习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挑战性,这样也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孩子的作业设计的确是一个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我们要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但是不能要求差生只做没有思考价值的基础作用,要让孩子做中等难度的作业,其次就是加强孩子的实践性作业和家务劳动或者体育锻炼作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学会坚持做一件小事,只有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好,才能坚持做好复杂的事情。

如果孩子能达到自主给自己布置作业,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会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孩子这时候才会感到我们的作业对孩子来说不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一项任务。

提高老师对作业的深度认识,提高老师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能力,进而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探究,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兴趣盎然地去主动求知,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1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