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成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论文集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


--------------------------------------------------------------------------------

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从五个维度来规定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一般ICT素养、ICT用于教学、教学评价、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以及与ICT应用有关的人文、道德和法律问题。针对中小学对上述内容的需求的迫切性对北京的信息技术教研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本标准中的各项内容表现出了很高的重视程度。本标准可以对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质量监控和教师评估等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绩效标准,评价

当前,在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教师培训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英、美等国家都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培训标准或目标要求,启动了教师培训的具体项目,从经费、组织机构、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一定的保证措施。因此,制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以便对教师培训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估,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中,我们在国内外对比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标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告了这一研究的主要结果。当然,这里所提出的标准只是我们作为科研课题而研制的。我们将把本标准提交给有关部门做决策参考。

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技术应用技能、把ICT整合于教学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态度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陈琦,1994;Watson, 1993)。当前,为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教师培训已经成了一个瓶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简称ITTE)已经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Willis et al., 1999)。Perraton和Potashnik (1997)( 见Blurton,1999)在对信息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时指出,尽管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往往都接受过一定的技术培训,但却这种培训准备却是很不充分的。Moursund & Bielefeldt (1999)对美国教师的教育技术职前培训做了大范围的调查,发现只有少数的大学在教师的职前培训中进行了较充分的教育技术培训,他们建议未来关于教师培训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地把技术整合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中。

从培训内容来看,国际范围内的教师培训经历了一个模式演进过程。最初的教师培训更多采用了“分离模式”(或称“技术中心模式”),这种培训往往着眼于计算机技术本身,以为教师们一旦掌握了技术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能力。但实际上这种隐含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这种培训模式在效果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当前,研究者更多地强调“整合模式”,强调培训的重点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是技术本身(Collis,1994;Taylor & Stuhlmann, 1995;陈琦,1997)。另外,当前研究者也越来越强调针对与技术应用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培训。McDougall和Squires(1997)提出了一个教师培训内容的基本框架,包括5个主要方面: (1) 关于各种技术工具的应有技能; (2) 将技术整合于现有课程;(3)ICT应用与课程教学改革;(4)教师角色的转变;(5)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他们认为,实际上,现有的教师培训大多都只是关注于第一个侧面,即技术本身。

教师培训一般是开设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传授有关的知识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活动之中,使教师在培训中亲身经历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熟悉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和教学。从整合培训模式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应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过程本身之中是教师培训的更重要的方面和途径(Gooler,1989)。

当前,一些国家开始制定关于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标准或要求,以规范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指导对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评估。下面以美国和英国为例做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反观我国的教师培训。

(一)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其中包括“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从六个方面规定了所有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绩效指标(参见曾兰芳等,2001),具体包括:

(1)技术的操作和概念:教师应对技术的操作和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A.形成关于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概念理解。B.能持续更新自己关于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技术的新发展。

(2)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和过程:教师策划和设计基于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和过程。A.设计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活动,在其中采用能够发挥技术优势的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B.在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时,能利用教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C.明确、查找有关的教学资源,并评价其准确度和合理性。D.制定学习活动中教学资源的管理计划。E.制定技术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管理策略。

(3)教学、学习与课程:教师完成全部课程计划,其中包含应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A.促进技术支持的学习经历,同时达到课程内容标准和学生技术标准。B.用技术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C.运用技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D.管理学生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活动。

(4)测评与教育: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更方便、有效的评估。A.运用技术、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B.利用技术收集分析数据,解释结果,交流结果,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C.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判断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中使用技术资源的有效性。

(5)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教师利用技术促进他们的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A.利用技术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B.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在利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作出有效的决策。C.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D.借助技术手段与同事、学生家长和更广范围内的社区进行交流、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6)社会、伦理、法律、人性方面的问题:教师要了解与PK-12学校中的技术应用有关的社会、伦理、法律和人性问题,并将这些知识观念应用在实践中。A.示范、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B.利用技术资源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均能得到良好发展。C.明确和使用体现多元化差异的技术资源。D.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E.促进所有学生在技术资源利用上的机会均等。

以上标准贯穿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从职前的一般性准备阶段的表现、专业性准备阶段的表现、教学实习阶段的表现,到职后执教第一年的表现,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英国的教师ICT培训

1998年1月,英国政府启动了“国家学习网”项目,充分利用Internet的潜力,建立统一的教育网络和教育服务,以支持学校、大学、图书馆和工作单位的学习、教学及管理。配合此项目,英国政府大力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专门从六合采基金中拨出2.3亿英镑,设立“新机会基金”(New Opportunity Fund, 简称NOF),用于教师的ICT培训。1998年4月,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教师培训国家课程纲要《信息通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该课程纲要规定了两大部分培训内容:

(1)有效的教学和测评方法

这部分列出了需要培训的与ICT用于学科教学有关的教学和测评方法,具体目标包括: ① 使受训者能够判断,在何时ICT的使用会有利于实现具体学段、具体学科的教学目标,何时使用ICT效果不好或不合适。 ② 使受训者学会如何针对学科教学目标来有效地使用ICT。 ③ 学会如何对应用ICT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 ④ 学会有效地组织课堂ICT资源以达到学科学习目标。 ⑤ 使受训者认识到ICT对于普通课堂中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独特优势。 ⑥ 使受训者学会对各种一般性软件和特定学科软件进行批判性分析,以便选择最合适的ICT来达到教学目标。 ⑦ 受训者必须学会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ICT能力的发展和巩固。 ⑧ 使受训者学会如何监控、评价ICT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以及评价ICT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等等。

(2)受训者关于ICT的知识、理解及能力

这一部分列出了受训者需要具备的ICT知识、理解和能力。 ① 经过培训,受训者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不同ICT支持各学科的教学:能够运用常见的ICT工具为自己和学生服务,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数据处理等,并能在一般用户的水平上使用各种ICT资源(而不是作为网络或系统管理员),要能知道并理解信息的特性。 ② 受训者必须能够适应所教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知道如何运用ICT来查明关于某事物的信息;知道如何以适当的方式运用ICT去探明事物真相,使某些事发生,并理解其发生过程(如计算机控制、建模、模拟等);知道如何适应所教学科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运用ICT进行思想沟通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

关键字:表现性评定;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

【摘 要】 本文从表现性评定产生的背景谈起,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概念及其作用,并对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我国加入WTO,对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应能主动驾驭时代潮流,具有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为此,作为培养这些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只重学习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建立既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定,以此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提高。

一、表现性评定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相继进行了教育改革。学生评价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多采用标准化测验,它只能考查学生知道什么,不能考查学生能做什么;只能考查一般的基本技能,不能考查21世纪所必需的重要的高级思维技能,忽视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重要价值的方法和能力的获得的考查。另外,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主要是结构化的,但现实生活是非结构化的,它不会提供现成的答案让我们选择,只能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21世纪又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思维形式更加复杂的世纪。这些都促使我们改革现有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表现性评定的评价方式。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在语文、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等课程中已采用了此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已有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就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产生了强烈冲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这种强调情境、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正是表现性评定的本质所在。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七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肢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交际智力及自省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人在这七种智力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各自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对学生的评价要在实际生活及学习情景中,从多方面考察学生,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秀表现可以弥补在其它方面的不足,从而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潜力。

美国教育测量专家斯蒂更斯(Stiggins)认为表现性评定是指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表现性评定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陈述评定原因、设计问题情境、制定评定标准、设计评定表现的等级。其评定方法是多元化的,形式主要有构建反应题、短文、写作、口头演说、实验、作品选等。表现性评定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是评定的重点;(2)要求学生从事一些需要高级思维技能或问题解决技能的事情;(3)评定的任务能与现实生活产生关联;(4)评定的任务具有价值、挑战性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5)事先确定评定学生任务表现的规则和标准。

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表现性评定的作用

根据表现性评定的评价方式及其特点,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表现性评定是多元化的评定方式,利用构建反应题、作品选等形式评定学生的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通过获取、辨别、分析、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表现性评定中的评定任务是非结构化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挑战性,没有现成的答案供学生选择,他们必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完成评定的任务。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表现性评定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后,能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能够获得成就感,并能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一点对于一个即将生活在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世界中的学生尤为重要。在这样的世界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面对并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都要以积极的学习动机为前提。

(四)有助于测量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即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表现性评定的多元化的评定方式及其特点,决定了它在测量高级思维技能方面即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被国内外教育学或教育测量专家所认可。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对于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而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所谓实践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对能力的测评。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表现性评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步:陈述评定原因、设计问题情境、制定评定标准、设计评定等级。

(一)陈述评定原因

顾名思义,陈述评定原因也就是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表现性评定,评定的目的是什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表现性评定的原因之一就是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达到了何种程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内容模块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的相应能力不尽相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表现性评定的目的要据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Excel单元可以主要测量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网络单元可以主要测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等。但是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表现性评定除了检测学生的信息素养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使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表现性评定,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的讲授是否明了、清晰、全面和深入,还有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机是否恰当,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设计问题情境

明确评定的原因后,就要开始设计问题情境。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明确采用何种形式评定学生、包括哪些要评定的内容、问题情境包括哪些部分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表现性评定考查学生,可以采取纸笔测试和评定电子作品集两种形式。至于评定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本校的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纸笔测试包括选择(单选、多选)、填空、简答等。电子作品集则要规定出电子作品的格式及其包括的内容等。电子作品是指所有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的作品。例如,演示文稿、制作的网页、编制的小软件等都属于电子作品。电子作品集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并运用信息技术表达的成果汇集(黎加厚,2001)。电子作品集收集的作品是能代表学生自己水平的平时作业,包括草稿、修改稿和最终的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

为了更好地实施表现性评定,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科学性。科学性是问题情境设计的精髓,是顺利进行评定的保证。设计的问题情境在文字表述上要清晰、明确,不能带有歧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不能带有科学性的错误。另外,文字、程序等也不能有任何差错,需要进行严格校对。

2. 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评定的目的。不同的目的,设计的问题情境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此次评定的目的是检测教育目标是否实现,那么其问题情境就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设计,与评定本身的目的无关的技能表现就要降到最低。

3?难易适当。难易适当是指设计的问题情境难易程度适当,不能难度太大,也不能过于容易。只有难易适当,才能有利于评定目的的实现。确定难易程度是否适当主要依据教育目标。

电子作品集是学生根据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教育网站的类型与评价


--------------------------------------------------------------------------------

一、教育网站的定义与分类

关于教育网站的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教育网站是指教育部门建的网站”、“教育网站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的网站”、“教育网站是指具有教育特色的网站”……

2000年,教育部在《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文件中,将“教育网站”、“教育网校”定义为:“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互联网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教育网校是指进行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或者通过培训颁发各种证书的教育网站。”

我们认为,教育网站的本质是以提供教育服务为主的网站,这是“教育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综合网站”、“娱乐网站”等其他类型网站的特征所在。“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可以是教育部门,也可以是师生个人、企业或其他机构,同时教育部门建的网站不一定就是“教育网站”,也可以是娱乐及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的网站。“教育网站”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包括:网上教学服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教育研究服务、教育管理服务、教育宣传与成果展示服务等。

教育网站的分类,可以从网站的建设者、服务的层次、服务的对象、服务的范围、网站的规模、网站的语言、网站的地域等方面进行。

1.从网站的建设者来分,有:

教育行政部门建的教育网站。这类网站大多由政府投资,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新闻性与综合性。主要提供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时事要闻与工作管理服务,具有较强的教育导向与教育管理职能。

教育研究机构建的教育网站。这类网站大多由教育科研院所(室)建设与管理,具有资源丰富、研究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教育方面的新观点、新理论、新实验、新技术、新经验、新动态、新成果。

学校建的教育网站。这类网站主要用于为本校师生服务。服务的项目包括提供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平台、电子邮件服务、个人主页空间,实行学校事务网上管理等。

企业建的教育网站。这类网站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和面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服务及进行产品宣传与培训用户。

师生个人建的教育网站。这类网站大多建在免费主页空间上,内容较简单,但有个性特色。其中教师个人的教育网站主要提供网上教学辅导服务与个人作品展示服务,学生个人网站主要用于建网站技能学习、个人作品展示与结交网友等目的。

社会其他机构及个人建的教育网站。如一些社会组织及个人建的普法教育网站、国防教育网站、计划生育教育网站、书画学习网站、音乐欣赏网站等。

2.从服务的层次来分,有:

成人教育网站。面向成年人开展岗位培训,培养职业技能。

高等教育网站。面向普通高校与网校的大学生进行网上课程教学与辅导。

初、中等教育网站。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网上课程辅导,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网站。面向婴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以网上游戏为主。

3.从服务的对象来分,有:

学校教育网站。面向学校师生,以课程辅导为主。

社会教育网站。面向全社会,以大众化科普教育为主。

4.从服务的范围来分,有:

综合教育网站。开辟有教育动态、教学资源、课程辅导、网上导航、教育论坛等多种栏目,具有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

专业教育网站。面向某一行业或某一学科专业进行网上教育。

5.从网站的规模来分,有:

小型教育网站。此类网站的固定用户数较少、资源数据量较少、信息流量较少。常用作专业网站与个人网站。

中型教育网站。此类网站一般为中等规模以上学校所办的教学网站或县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办的教育网站,日平均访问数为200~1000人次。

大型教育网站。此类网站一般为省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大型企业、著名大学建立,多为教育综合网站,日平均访问量在1000人次以上。此外,大中型教育网站也可由一系列小的教育网站“联盟”而成。

7.从网站的管理级别来分,有:

个人级教育网站。由个人设计、制作、维护,体现个人风格,追求个人价值。

地区级教育网站。由校级以上(包括省、市、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机构管理,体现地区教育特色。

国家级教育网站。由国家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建设与管理,强调政策导向,总揽全局,代表国家形象与水平。

二、教育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

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教育网站,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要求,但所有教育网站都具有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开放性、效益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共同特性。在教育网站的评价中,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教育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育性 教育观念 体现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网络教育新理念,把教育改革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停留于对传统教育的网上搬家。

教育目标 立足于教育教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明确且分层次。

教育方法 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资源架构与呈现方式有利于网页快速浏览。能开展网上资源型学习、探究学习、创作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育内容 网站内容丰富、正确、新颖、精炼、有序、实用,有智能导航与学习指导。

教育对象 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定位,建立学生模型,分析其心理特征,因才施教,按需施教。

技术性 网站设计技术 网站规模、功能、主题的定位准确。充分挖掘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硬件系统的潜力。域名简短、易懂易记。网站可扩展、升级。网站柯冀峁埂⒁臣湫畔⒆橹?峁褂氲己讲呗缘纳杓坪谩M?竟婊?目尚行月壑こ浞帧?/P>

页面制作技术 页目架构模块化、栏目化、表格化。页面元素如徽记、色彩、字体、图片、动画等处理科学。页面内容能跨平台快速运行。

网络数据库技术 采用ASP、SQL、PowerBuilder、Access等工具开发网上数据库。采用CGI、API、ODBC等途径,实现用户与数据库的访问连接。申请使用ISP提供的BBS、讨论组、计数器、留言簿,使教育信息数据库的类型和功能丰富。

网站管理技术 对网站经常维护,以更新内容、删除垃圾、优化性能、加强安全、增强网站运行的稳定性与信息的可靠性。具体包括实物管理和电子管理两方面。

其它技术 充分利用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上视频点播技术等,不断提高网站技术含量,拓展网站功能。

艺术性 整体风格 在主题确立、站标制作、版面布局、色彩搭配、文字设计、表格运用、内容加工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新颖性、个性化,形成整体风格。

创意水平 创意适题、适类、适人、适时、适地,能激发浏览使用者的情感。首页创意有特色。

构件组合艺术 有用的内容至多在三次点击之后能找到,页长不超过2-4屏幅。当文件过长时,设有标签可连接到同一页的主要部分。颜色一般不超过3-5种。页内模块布局可选用“T型”、“口型”、“川型”、“众星捧月型”、“上下(或左右)型”。要求突出重点,平衡协调,网站所有构件的搭配富有美感。

感染力 网站说服力强,点击率高,能激起学生的喜爱与探求欲。

网站发布 在互联网上发布,并能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搜索到该站点。

资源共建共享 网站中所有资源对用户开放。包括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共同维护。但共享并不等于免费,一些特色项目可采取有偿服务形式进行。

教学过程开放 网络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和同步产生的交互信息,均可通过教学平台(如网上教室、BBS、网上论坛)查看,以便其他学习者观摩。

效益性 教育效益 有一定规模的固定用户、数量较大的浏览者及潜在用户。用户的参与度高,学习效率高,满意度高。能使学习者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

经济效益 网络建设、使用与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产出投入比”较大。表现在网站安全、可靠、故障少;信息流量大;运行速度快、节省用户时间;并通过收取资源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自编教学软件搞好上机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研究


--------------------------------------------------------------------------------

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特别对于初学者,理论学习得再多而上机太少也无济于事。因此,如何进行计算机上机教学是搞好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我的做法是:编写上机导航程序和CAI教学软件,使任何人都能轻松上机,易于操作。下面就我校在计算机入门教学的情况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对于入门的学生,一个好的打字教学软件是必需的。而一般学校都用TT或台湾的《快快乐乐学电脑》等软件,我们的学生使用这些软件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搞好上机教学,我决定自编功能更完善、界面更友好、使用更方便、帮助功能更强大的教学软件。考虑到我校的计算机教学网络软硬件环境,我决定在UCDOS汉字平台上用FoxPro和UCSDK来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1997年4月开始,我首先编了一个较简单的《英文打字》教学软件,只有“英文打字练习”和“打字速度测试”功能。后来增加了“键盘知识”“指法秘籍”“指法训练”和“基础知识测试”等项目,软件取名为《轻松练指法》。为了增强趣味性,增加了“盲打训练”“神枪手”等训练项目。软件中用绘图语句编写了绘制键盘和指示键位的子程序,用于“键盘知识”“指法秘籍”“指法训练”等项目中提示指法和标明键位等,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还编写了绘制菜单、窗口的函数,制作了漂亮而且很有个性的菜单,使操作界面更友好。

这个软件的成功激励我进一步开发功能更完善的《轻松学五笔》教学软件。这个软件有详尽的教学项目,分为“五笔基础”“打字教学”“多项训练”“打字水平”和“其他”五大项。⑴“五笔基础”包括学习指导、五笔概论、熟记字根、字根练习四项;⑵“打字教学”包括键名字练习、成字根练习、组合字练习、拆字指导四项;⑶“多项训练”包括简码练习、词组练习和综合练习三大项。其中各项分别包括一级简码、二级简码、三级简码,二字词、三字词和多字词,以及多篇有意义的文章对照输入练习;⑷“打字水平”包括打字速度测试,成绩查询等;⑸“其他”包括文章编辑、名言荟萃、诗词欣赏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熟记字根”和“拆字指导”两项,是专为攻克五笔字型学习的两个难点而编写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熟记字根”是结合字根键位图分析字根排列规律及背字根助记词,只要掌握了规律,字根就很容易记住了;“拆字指导”中收集了所有难拆的五笔字型的拆字方法,使一般人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获得的拆字经验和拆字方法,通过在这里集中训练来快速掌握,少走许多弯路。软件有较强的实时帮助功能,凡对照打字时,不会打的字都可通过按“F1”键查到该字的五笔字型和拼音编码。实时帮助功能是一个好软件所必需的,但该功能的实现比较复杂,若在FoxPro中用通过查询数据库的方法来实现,则需要建立容量很大的数据库,查询速度较慢而且会使软件庞大臃肿。我的办法是通过调用UCDOS反查编码功能来实现,但在FoxPro中不能直接进行底层调用,于是采用C语言编写,编译成扩展名为.COM的可执行文件,在FoxPro中用RUN命令调用,但在使用中会在当前目录下产生许多临时文件,反复使用还会死机,后来改用宏汇编语言MASM编写,编译成代码很精练的.BIN型文件,在FoxPro中用LOAD和CALL命令调用,彻底解决了死机问题(程序代码优化是每个程序员的神圣职责)。以前上课时学生总要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就算一个教室里有两三个教师也忙不过来。有了实时帮助功能,学生很少需要向教师提问,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轻松学五笔》软件和《轻松练指法》软件通过一个主菜单调用,合起来称为《轻松打字》。使用这个软件,一般人几乎不需要作过多的辅导就能很快学会五笔字型。1998年暑假,我校中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该软件又发挥了很大作用,每班总共只学习12天,在讲授其他课程的间隙中,学员就利用该软件基本掌握了五笔字型输入法。去年下学期为了迎接怀化市初中计算机竞赛暨教学评估活动,我又增加了《轻松练拼音》的内容。在竞赛中,我校学生的英文打字和拼音打字的速度是最快的,初二宿智琦同学的五笔字型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127个。

计算机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的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称为学习的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称为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学习过程必须要这两个系统共同活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大多数学生把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有实际用途作为主要动因。但觉得打字训练枯燥乏味,对练指法、学五笔字型有畏难心理和厌倦心理。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增强软件在使用中的情趣。在《轻松练指法》和《轻松学五笔》中打字打累了休息时,软件十五秒钟后自动跳出彩色画面,激励学生学习。在测试打字速度时,成绩报告单上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受挫又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打字速度不断提高时,他们必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有一种成功的体验,由此成为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内部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当他们看到或想到他有可能成功时,才会去努力奋斗,已经取得的成功又为他们争取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激发成功欲望是促进一个人内部动机和直接兴趣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套软件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功能较齐全。不仅有美观的操作界面,便捷的操作菜单,寓教于乐的打字练习,还有指法按键提示,五笔和拼音的编码查询等实时帮助功能,尽量模仿多媒体的音乐、动画效果,使学习打字轻松愉快、高速高效。无论是入门练指法者还是训练打字高手都很适用,成为学习打字的良师益友,为计算机入门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此外还编有《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习题训练及解答》等实用的CAI教学软件。这些软件都能在486级4M内存的老电脑上流畅运行,普遍适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因为目前一般中小学的计算机档次都不高,运行Windows 95等系统比较困难。

现在我校已建成多媒体电教室,我又忙于制作多媒体MCAI课件,要在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尝试改革。随着计算机档次的提高,制作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在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更好地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李立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七十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的产生源于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最初产生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想法,是迫于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社会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一开始对信息技术课都是怀着神秘而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好信息技术,这种积极的心态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往往被分成若干小组来上机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机会便减少了,学习的兴趣就慢慢地降了下来。此外,我还发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学生以前学过或者家里已经配置了电脑,这些学生的基础自然较好,而有些学生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也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们把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特别是自己家里配了电脑的学生,从各班抽取出来(每个班约3~4人),组成一个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提高性辅导或将教学内容提前教授,让他们结合自身条件及平时上机的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高。同时,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我们将这个大组以班级为单位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除在课余参加提高学习外,在各班的信息技术课上还兼有辅助老师指导同学上机操作的任务。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只需将教学内容特别是上机操作的部分先在小组内实行,课堂上再由小组成员指导本班学生实际操作。这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仅仅从形式上实施这种小组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电脑学习,而不考虑共同学习的环境因素,那么无论是在认知水平上、还是在情感方面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积极的学习结果来源于有效的学生间交流,然而这种交流受到学习任务结构、奖励、团体动力和交往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们还在教学之余结合教学内容为各班的学习小组布置了“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教学任务。例如,在教授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为各小组制定任务,要求各小组利用Word为本班制作一期板报。板报的主题及小组组员的任务是与老师讨论后确定或由老师指定;板报制作过程,包括板报的版面设计、资料及图片的收集、板报的录入排版等均采用“组内合作”的形式,由各小组组员协商、分工完成;板报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集中讨论并列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具体活动,同时采用“组间竞争”的形式,从各小组制作的板报中评选最佳作品。最后,老师结合本次活动做相应的总结,并要求各组为将来的小组活动做出计划。除了让这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外,我们还让各组成员在本班也实行分组学习的方法,由他们去指导、策划并设计具体的小组任务,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除了共同学习的这个想法外,小组学习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也就是说,在学生小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任务不是全组做些什么而是全组学些什么。

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获得科研的体验和技能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合作研究,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尽管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科研技能得到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承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了整个小组,要取得成功,并且小组其他的成员也在鼓励自己成功。较为强烈的动机将导致更为长久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五、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另外,小组在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比如,有的组员可以利用家里的因特网等现代手段)收集信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浅显,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每天都能从各种不同的媒体和渠道接受新的信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方面,差异很明显。起点不一致,进展也不相同。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智能化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对那些学有余力、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吸收成小组成员,让那些优秀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内容,决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索


--------------------------------------------------------------------------------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方向。纵观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也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这是违背开设计算机课的初衷的。

加强教育改革步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今时代,假如漠视计算机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就意味着被抛弃,被淘汰。但是,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课还没有列入考试科目,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上,升学考试就是一切,与此无关的当然不去考虑,正所谓“一心只为高考忙,哪管窗外世事变”。在课程结构设置上,计算机课作为劳技课或选修课,作为点缀可有可无。在师资配备上更是形影相吊、匹马单枪。因此就目前中学教育现状而言,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目前的状况

现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我讲你听”式的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农村办学条件落后,没有机房,只有几台零星的电脑用于打字、统计分数等日常教学工作,根本谈不上教学质量。

(2)“教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模式在许多不负责任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中存在。教师每节课先讲10 ~ 20分钟,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20 ~ 30分钟,无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活动进程甚至不想去控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体现。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讲练循环”式教学模式被大量信息技术教师所采用。教师先就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训练,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做到了讲练结合,按步进行,但框死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忽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冻结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一种“即学即用”的机械培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属于一种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中学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均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是一种以课程方式进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不仅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更要意识到它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并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三、理性的思考

李岚清同志曾把目前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就信息技术课而言,更可形象地说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并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我校课题组正在探索研究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之一。在这个模式中,计算机课程是学习对象和认知工具的结合体,教学内容被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协作地完成这些任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掌握整个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模式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就学校的课堂教学层面而言,它由三个要素组成:教学主体,认知主体,设计原则。这三个要素紧密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教学的整体。教师教学时所设计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组成教学主体,学生学习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内容等组成认知主体,教学主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学模式在认知主体上的终结,认知主体又反过来影响教学主体的成功实施,而设计原则是它们之间的纽带,教学模式设计时遵循的原则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脱离设计原则的教学模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下面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所遵循的几条原则进行探讨。

四、设计原则

1.教师主导原则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的方法、技巧把教学内容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实施“任务”,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统一,例如,可以把班级整体分为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实施“组内帮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机制。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把各任务和提示以“任务书”等书面形式下发给每位学生,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学生不致于盲目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善于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适时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将会导致“放羊式”现象的出现,使教学局面无法控制。

2.学生主体原则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认知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切不可想当然地设计,否则只能是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任务”的完成者是全体学生,但学生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认知差异,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枰??顾?茄в兴?瘢?叭挝瘛鄙杓票匦胗猩钣星常?心延幸祝?缟杓瞥苫?救挝窈透郊尤挝瘢??扛鲅??继峁┎斡搿⒈硐植⒒竦贸晒Φ幕?帷Q??侨现?魈澹?扑慊?牟僮鞣椒ㄓΩ檬茄??诮淌Φ淖橹?⒁?枷伦灾魍瓿伞叭挝瘛钡墓?讨校?ü?逖楹突?刍竦玫模?淌η胁豢砂逊椒ǖ背芍?豆嗍涓????挥性谡庋?难?肮?讨校???闹?丁⑺嘉?⒓寄艿炔拍艿玫蕉土逗脱?铡A硗猓?淌Χ宰约核?杓频娜挝瘛暗紫摺币欢ㄒ?龅叫闹杏惺??挥械比?逖??寄茏灾魍瓿伞暗紫摺比挝袷保?萄?挝癫潘阍猜?瓿伞?/P>

3.任务主线原则

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若干个任务串连而成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任务而展开,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任务”的设计既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逻辑性,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遵循“低门槛,密台阶,缓高度”的原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做到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就某基本任务作讲析,然后由学生自主协作完成其他任务,教师作巡视指导,适时点评学生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循环不断的“任务→完成→新任务→再完成”的路径提高兴趣,走向学习新高度。“任务”完成后要不定期地进行评价,评价要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一般要求,尽可能做到评价与指导紧密结合。通常学生上机实践远比看老师示范操作有效得多,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图文混排》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内容分解为七个任务并以“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全体学生:【任务一】改变图片大小,【任务二】改变图片位置,【任务三】改变图片格式,【任务四】环绕方式设置,〖任务五〗图片工具栏钮功能的探索,【任务六】图层的设置,〖任务七〗教材第79页实践与探索,其中〖任务五〗和〖任务七〗为附加任务,要求较高。这些任务都是可操作的WORD文档题,学生解决实际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是能力形成的过程。

4.能力主题原则

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能力为本位,能力培养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永恒主题。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利用探索式学习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从多个角度考虑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如WORD中字符段落的格式化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有菜单、快捷菜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加强教育网站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

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教育部在全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站建设是“校校通”工程实现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利保障。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信息化的浪潮来势汹汹地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可抗拒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今之世,信息化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网站建设是实现“校校通”工程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

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教育部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要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首先实施“校校通”,通过全面实施、启动、应用中小学“校校通”网络资源,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教育部决定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这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消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实施“以数字化校园网软件应用”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应包括学校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数字化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多媒体音视频教学点播系统、流量计费系统、网络安全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等应用系统。其中,学校网站建设尤其重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和建设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避免重复开发,同时使实施“校校通”的每一所中小学共享。特别是通过网站建设,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是实现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基础。

说起网站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诸如“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其实在互联网刚刚产生的年代,国外校园网站就以其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占尽了先机,可以说教育网站是互联网的先驱者。国外如此,我国也是一样,最早在1995年,清华、北大等高校就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站,“水木清华”更是开了网络论坛和网络文学的先河。校园网站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实际教学应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校园网站还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都起着推动作用,对于校园网站的组建我们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二、网站开辟了教育及学校与社会交流的窗口

通过网站宣传学校,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这一点是最直接,也是有说服力的。以盘锦市教育委员会为例,2000年7月12日,盘锦市教育委员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盘锦市教育信息网,并发布主页(网址为www.pjedu.net.cn)。信息网上建立了七项专业内容、五项特色内容,不定期的推出各项专题栏目,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每日更新教育新闻和当前国际、国内重要新闻;结合学校教学我们组织了各学科优秀课件,开设了教师交流和学生论坛等栏目,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内容;并在主页上分别与市内各所学校的网页做了互动链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网站的突出位置开设“魏书生专栏”,使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及教学研究在互联网上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访问量已突破52,000人,在一个人口只有百万的中小城市里拥有这样一个特色的网站,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今天,网上宣传自己无疑是经济、快捷、实用的一种全新尝试。

三、网站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最佳途径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资源共享作为它的衍生物一直伴随它成长,发展到今天,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它最主要功能之一。很难想像,我们每天在网上看到每条新闻消息,听到的每首歌曲都来自千里之外。但这就是事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校园网站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说各学校的师生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角色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大家均是受益者,知识面几乎是被无限制的拓宽,不仅仅是一个省一个市或是一个地区,它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洲或是全世界。在未来的几年里,宽带网的普及和运用使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已经正式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教育与国际接轨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要面临这次机遇,当然也是面临这次挑战。谈到与国际接轨,目前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与国际接轨最近的距离无疑是互联网,当一个教育单位或一所学校建好一个网站,把收集、整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发布在互联网上的时候,就等于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国际大环境中,同样以盘锦市教育信息网为例,网站以教委为中心,收集大量的教育信息、课件(包括各所学校的教育信息、课件)可供浏览者观看和下载,在网站中建立的学生论坛和教师交流栏目把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发布在网上,与其他学校的师生共同交流,起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四、网站方便教育、学校与社会、师生的相互沟通

通过沟通使社会了解教育、学校,社会更加支持教育;学校了解社会,更有利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师生与学校的沟通,更有利于实现民主治校,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一节课45分钟,到点下课,到点放学,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显得不够;由于交流的不够,造成师生之间不必要的疏远,甚至在教学中产生一些误会,这样既妨碍了教师开展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也只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上,所以同样要面临以上的问题。而校园网站的出现使这种现象得到了充分的改观,师生们可以在网站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建设和教学工作中去,为民主生活开辟新思路。有了校园网站作为纽带,民主治校就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实际教育教学的工作中。

五、网站建设为逐步实现办公信息化、无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办公的信息化和无纸化一直是现代办公努力的一个方向,一个发展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改变人们的传统习惯,然后要建立一个信息化办公的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传统习惯已?皇亲畲笪侍猓?畔⒒?陌旃?J秸?谥鸾ケ蝗嗣撬?邮堋N侍庵饕?谟谡飧霭旃?肪成希?裁囱?幕肪衬苋萌烁芯醯阶罘奖憧旖荩?钊萌嗣撬?邮堋T谡飧鍪焙蛐T巴?居忠淮挝??巳嗣堑哪抗猓?T巴?静唤龆酝馐歉龃翱冢?阅谝部梢猿晌?桓龃翱冢?ぷ骷苹?梢栽谕?现贫ǎ?ぷ髁鞒炭梢栽谕?辖?校?<始涞慕涣鞲?峭?镜锰於篮竦挠攀啤U庋?孕T巴?疚??罚?云渌?鞲霭旃?椅?嗯Γ??鲂T暗男畔⒒?旃?肪尘徒?⑵鹄戳恕?/P>

六、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推进信息化进程

交流信息是建立因特网的主要动力。网站是网络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中心和人们交流的主要场所。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重视网站建设。教育网站的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从全省或全地区现代化教育总体需要出发,科学论证,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整合和共享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整体效益,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前瞻的思想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地区或本学校的经济实际,从实用角度出发,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富有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特色网站;三是坚持软、硬建设并重的原则,围绕加快教育信息化,强化设备配置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教材和课件的开发建设,加强网络管理,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通过网络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尤其是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点的变化。教育网站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投入到大环境中,这是面的变化,由点到面,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新型教育的缔造者,正在创造和改变历史,面对滚滚的信息大潮,应勇往直前,把握时机,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点。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计划信息科 陈国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