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合集下载

[复制链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1.(填空)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5cm,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2.(填空)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      cm.
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19.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104的例1,它是矩形性质的直接运用,它除了用以巩固所学的矩形性质外,对计算题的格式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2的讲解是想让学生了解:(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并能通过例2、例3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矩形方面的一些计算题目与证明题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2有AO=BO=CO=DO= AC= BD.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例习题分析
    例1 (教材P104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又  ∠AOB=60°,
∴  △OAB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例2(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AB长8 cm ,对角线比AD边长4 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
分析:(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
略解:设AD=xcm,则对角线长(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 ,解得x=6. 则 AD=6cm.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 AE×DB= AD×AB,解得 AE= 4.8cm.
    例3(补充) 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 求证:CE=EF.
    分析:CE、EF分别是BC,AE等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BE,只要证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90°,且AD∥BC.   ∴  ∠1=∠2.
∵  DF⊥AE,   ∴  ∠AFD=90°.
∴  ∠B=∠AFD.又 AD=AE,
∴  △ABE≌△DFA(AAS).
∴  AF=BE.
∴  EF=EC.
    此题还可以连接DE,证明△DEF≌△DEC,得到EF=EC.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
2.(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3.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共有9对)




19.1.2(三)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        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8的例4,这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题,教材采用的是先证明后引出概念与性质的方法,它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低难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建议讲完例1,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后,马上做一组练习,以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然后再讲例2.
例2是一道补充题,选自老教材的一个例题,它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混合应用题,题型挺好,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很巧,结论以后也会经常用到,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选讲例2.教学中,要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可以借助与多媒体或教具.
四、课堂引入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8例4)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 BC.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 DF,所以DE∥BC且DE= BC.
(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方法2: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 DF,所以DE∥BC且DE= BC.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口述理由)
例2(补充)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        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证明:连结AC(图(2)),△DAG中,
∵  AH=HD,CG=GD,
∴  HG∥AC,HG= 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同理EF∥AC,EF= AC.
∴  HG∥EF,且HG=EF.
∴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可得结论: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填空)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m,理由是                               .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七、课后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 △ABC的顶点A、B、C分别是△B′C′A′的边B′C′、C′A′、A′B′的中点.
    例3(补充)小明用手中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做拼图游戏时,拼成一个六边形.你能在图中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解:有6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 ABOF, ABCO,  BCDO, CDEO, DEFO, EFAO.
    理由是:因为正△ABO≌正△AOF,所以AB=BO,OF=FA.根据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它五个同理.
    六、随堂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  _cm,CD=_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  _cm,DO=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 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求证:EO=OF.
3.灵活运用课本P89例题,如图:由火柴棒拼出的一列图形,第n个图形由(n+1)个等边三角形拼成,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①第4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   __.      (6个)
②第8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   __.          (20个)
七、课后练习
1.(选择)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如图,△ABC,BD平分∠ABC,DE∥BC,EF∥BC,
求证:BE=CF






19.1.2(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        教学目的: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程度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适当地自己再补充一些题目,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        【探究】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CB,AD=CD.
    ∵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  DE∥BF,且DE= AD,BF= BC.
    ∴  DE=BF.
    ∴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  BE=DF.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且AB∥CD.
    ∴  ∠BAE=∠DCF.
∵  BE⊥AC于E,DF⊥AC于F,
    ∴  BE∥DF,且∠BEA=∠DFC=90°.
    ∴  △ABE≌△CDF (AAS).
    ∴  BE=DF.
    ∴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已知: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 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在 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七、课后练习
1.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延长△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B—AE=CD—CF. 即 BE=FD.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例2(教材P94的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 ABCD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 ABCD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底”确定后,高也就随之确定了.)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解略(参看教材P94).
六、随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
①        已知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②        已知AB=2BC,求各边的长
③        已知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与△AOB的周长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2.如图, ABCD中,AE⊥BD,∠EAD=60°,AE=2cm,AC+BD=14cm,则△OBC的周长是____ ___cm.
3. ABCD一内角的平分线与边相交并把这条边分成 , 的两条线段,则 ABCD的周长是__   ___ .



七、课后练习
1.判断对错
(1)在 ABCD中,AC交BD于O,则AO=OB=OC=OD.   (    )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    )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
(4)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
2.在 ABCD中,AC=6、BD=4,则AB的范围是__    ______.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BC、CD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x-4)和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4.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修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AB=15cm,AD=12cm,AC⊥BC,求小路BC,CD,OC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





19.1.2(一)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        教学目的: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3.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4.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6例3)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
(证明过程参看教材)
问;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单.
例2(补充) 已知:如图,A′B′∥BA,B′C′∥CB, C′A′∥AC.
求证:(1) ∠ABC=∠B′,∠CAB=∠A′,∠BCA=∠C′;
(2) △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证明:(1)  ∵  A′B′∥BA,C′B′∥BC,
∴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 ∠ABC=∠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同理∠CAB=∠A′,∠BCA=∠C′.
(2) 由(1)证得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四边形ABA′C是平行四边形.
∴  AB=B′C, AB=A′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B′C=A′C.
同理  B′A=C′A, A′B=C′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 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 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  AB∥CD,AD∥BC,
∴  ∠1=∠3,∠2=∠4.
又  AC=CA,
∴  △ABC≌△CDA (ASA).
∴  AB=CD,CB=AD,∠B=∠D.
又 ∠1+∠4=∠2+∠3,
∴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3例1)
    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
求证:AF=CE.
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证明略.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在 ABCD中,∠A= ,则∠B=    度,∠C=    度,∠D=    度.
(2)如果 ABCD中,∠A—∠B=240,则∠A=   度,∠B=   度,∠C=   度,∠D=   度.
(3)如果 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    cm,BC=    cm,CD=    cm,CD=    cm.
2.如图4.3-9,在 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
七、课后练习
1.(选择)在下列图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互补 (C)邻角互补 (D)内角和是
2.在 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4个 (B)5个  (C)8个  (D)9个
3.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求证AB=CE.







19.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        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        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它是性质3的直接运用,然后对例1进行了引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讲,并归纳结论: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直线交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相等.例1与后面的三个图形是一组重要的基本图形,熟悉它的性质对解答复杂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例2是教材P94的例2,这是复习巩固小学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个例题比小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加深了一步,需要应用勾股定理,先求得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然后才能应用公式计算.在以后的解题中,还会遇到需要应用勾股定理来求高或底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其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 ).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探究】: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 ABCD和 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 ABCD绕点O旋转 ,观察它还和 EFGH重合吗?你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  已知:如图4-21,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证明:在  ABCD中,AB∥CD,
∴ ∠1=∠2.∠3=∠4.
又  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E≌△COF(ASA).
∴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AB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2.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利用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补充)使学生掌握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本题辅助线作平行线间距离无法求解。创造3、4、5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DE就是平行线间距离。
例3(补充)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条件的转化及变形。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是黄金搭档,经常综合应用来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
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⑴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⑵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都为0;⑶已知a、b、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例2(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4,BC=6,CD=5,AD=3。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⑴作DE∥AB,连结BD,则可以证明△ABD≌△EDB(ASA);
⑵DE=AB=4,BE=AD=3,EC=EB=3;⑶在△DEC中,3、4、5勾股数,△DEC为直角三角形,DE⊥BC;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例3(补充)已知: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BD。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AC2=AD2+CD2,BC2=CD2+BD2
∴AC2+BC2=AD2+2CD2+BD2
=AD2+2AD?BD+BD2
=(AD+BD)2=AB2
六、课堂练习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c=1:1: ,试判断△ABC的形状。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1,BC= ,CD= ,AD=3,且AB⊥BC。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已知:在△ABC中,∠ACB=90°,CD⊥AB于D,且CD2=AD?BD。
求证:△ABC中是直角三角形。
七、课后练习,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50=6a+8b+10c,求△ABC的面积。
2.在△ABC中,AB=13cm,AC=24cm,中线BD=5cm。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3.已知:如图,∠1=∠2,AD=AE,D为BC上一点,且BD=DC,AC2=AE2+CE2。
求证:AB2=AE2+CE2。4.已知△ABC的三边为a、b、c,且a+b=4,ab=1,c= ,试判定△ABC的形状。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
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4.提示:∵AC2=AD2+CD2,BC2=CD2+BD2,∴AC2+BC2=AD2+2CD2+BD2=
AD2+2AD?BD+BD2=(AD+BD)2=AB2,∴∠ACB=90°。
课后练习:
1.6;
2.提示:因为AD2+BD2=AB2,所以AD⊥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BC。
3.提示:有AC2=AE2+CE2得∠E=90°;由△ADC≌△AEC,得AD=AE,CD=CE,∠ADC=∠BE=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AC,则AB2=AE2+CE2。
4.提示:直角三角形,用代数方法证明,因为(a+b)2=16,a2+2ab+b2=16,ab=1,所以a2+b2=14。又因为c2=14,所以a2+b2=c2 。
课后反思: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四、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 AD//BC(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⑶a=2,b= ,c= ;             ⑷a=5,b= ,c=1。
七、课后练习,
1.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a3>0,那么a2>0;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2.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⑶在△ABC中,若a2=b2-c2,则△ABC是        三角形,         是直角;
若a2<b2-c2,则∠B是          。
⑷若在△ABC中,a=m2-n2,b=2mn,c= m2+n2,则△ABC是         三角形。
3.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 、2;  ⑵ ;  ⑶32,42,52  ⑷9,40,41;  
⑸(m+n)2-1,2(m+n),(m+n)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9,b=41,c=40;               ⑵a=15,b=16,c=6;
⑶a=2,b= ,c=4;             ⑷a=5k,b=12k,c=13k(k>0)。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对,错,错,对;               2.D;
3.D;                            4.⑴是,∠B;⑵不是;⑶是,∠C;⑷是,∠A。
课后练习:
1.⑴如果a2>0,那么a3>0;假命题。
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
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
2.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B,钝角;⑷直角。
3.B             4.⑴是,∠B;⑵不是,;⑶是,∠C;⑷是,∠C。
课后反思: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
一、教学目的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P83例2)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P8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      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六、课堂练习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B、C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七、课后练习
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2.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用铁丝AC、AD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15米,AD=13米,又测得地面上B、C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D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向正南或正北。
2.能,因为BC2=BD2+CD2=20,AC2=AD2+CD2=5,AB2=25,所以BC2+AC2= AB2;
3.由△ABC是直角三角形,可知∠CAB+∠CBA=90°,所以有∠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
课后练习:
1.6米,8米,10米,直角三角形;
2.△ABC、△ABD是直角三角形,AB和地面垂直。
3.提示:连结AC。AC2=AB2+BC2=25,AC2+AD2=CD2,因此∠CAB=90°,
S四边形=S△ADC+S△ABC=36平方米。
课后反思: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
一、教学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