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午战争》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电影甲午战争观后感受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1:04:14 | 只看该作者
甲午海战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先是为了清朝时中国海军的英勇精神和不畏死亡的高尚情操感到敬佩,其次是为日本对华的侵略感到愤怒。

  在“致远”号舰上的中国军人在没炮弹后,为与日本同归于尽,将整个舰船撞向“吉野”号舰。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坚不可摧的。也许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没有想到正是这前仆后继,不畏艰险的精神最终将他们赶出中华大地。在危急存亡之秋,他们没有在乎个人的生死和得失,而是将民族大计放在首位。

  我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特别是近代,这种例子层出不穷,例如在清末,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复兴伟大任务,鞠躬尽瘁,彻底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当时人们的思想都十分守旧,仍是沿袭着几千年来的思想和社会制度。孙中山先生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他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这是很困难的。

  其次是中国太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没有跟上西方资本主义进程,没有一同跨入发展的步伐。“落后就要挨打”,日本率先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因此才会在 20 世纪称霸全球。日本的军国主义就是从那时确立的。因此进步才是真道理。现在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政策。这也就反映了进步、改革的重要性。最先资本主义改革的几个国家:英国、法国、美国,都现在或曾经在世界上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

  这就告诉我一个道理:改革是进步的根本。当一个方法或制度弊端过大时,为了寻到出路,必须改革。担当改革出现时阻力中是很大的,从古至今,无不例外。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等,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尽管大多是经常以失败而告终,但终究在人民心中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越积越多,在将来就会引发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那些守旧的顽固派最终无法保持住原有的社会状态,和制度。因此改革是必要的,因为改革总将是将更新换代,一代比一代好。你不变革,那些提前完成变革的国家就会恃强凌弱。

  因此,我由衷的感慨:一定要有顽强的民族精神,并要懂得改变,这样才能由弱到强,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1:04:20 | 只看该作者
甲午战争读后感

  甲午伊始,我带着对1894年甲午战争历史的追溯和怀念,带着毋忘国耻励志国人的爱国豪情,认真地拜读了爱国华人陈舜臣(日籍)写的《甲午战争》一书和《中国近代史》有关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详细的历史经过和失败的原因。读后对曾经驰骋于世界大山江、大商海的华夏民族居然遭受一个弹丸岛国的劣等民族欺凌和宰割感到无比的愤概和震惊,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国家和民族遭受到的巨大屈辱感到羞耻和痛心,对世界各国面对侵略者疯狂的略夺和蹂躏所表现出的纵容、支持和观望感到悲哀和无奈。

  纵观120年前的屈辱历史,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国力衰退、国防实力落后、国民缺乏斗志和日本帝国主义失去人性的肆意的践踏壕略是造成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丧权辱国、华夏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根本原因。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的七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出现了不少爱国英雄和有志之士,他们抵抗侵略为国捐躯,试图引导国民学习和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发展和壮大本民族的力量,冲破禁锢国民几千年的封建牢笼,推翻腐败、享乐、软弱、专制的清政府的统治,但均受到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当权保守势力的阻挠和清剿,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屡屡受挫,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其中洋务运动代表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保守和软弱,戊戌变法领导人光绪皇帝、梁启超和康有为被慈禧太后的清剿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国防工业远远落后日本明治维新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1888年中国的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一流的强大海军,但到了1892年已远远落后日本,因为日本明治天皇下令从1888年开始动用国民收入的60%发展海军,又把宫中文武百官收入的1/10投入国防建设,从这时起他们就为赶超中国海军,侵吞掠夺中国和亚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军事基础。但让人愤慨和不解的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当权者不但看不到邻国日本侵吞中国霸权四方的野心和两国日益拉大的军力悬殊,反而闭关自守、昏庸腐败,北洋海军从1888年开始就没再增加任何军事装备,一直维持着老旧的海上力量。更为甚者,慈禧太后把用于建造和养护北洋水师的经费重修颐和园来庆祝她六十大寿,供其日后颐养天年,这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重重的一笔。其次清政府的软弱不抵抗政策也是战争失败、国土沦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重要因素。

  其实,从甲午战争的失败追溯到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看出其中必然的历史端倪,早在1868年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抛出了所谓的”弃亚入欧“雄伟构想,开始疯狂的借鉴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到1880年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已达到当时的鼎盛时期,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开始有了生产过剩,为了向外输出商品和源源不断地攫取岛国稀缺的能源和生产资料,他们萌发了向外扩张和掠夺的野心,开始了加速发展国防装备的蓝图,其目的就是占领台湾和朝鲜,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现代化催生国防现代化,国防力量的现代化是决定战争的胜负的重要因素。国防装备强则军强、国强,政府腐败无能、荒淫无度则国家必亡。俯瞰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史,以日本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肆意妄为大肆掠夺、侵吞和蹂躏我中华大地,全依赖他们先进的科技、工业和强大的国防实力,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清政府的昏腐、软弱和无奈,以及蒋介石的内斗和不抵抗政策。甲午战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敲开侵吞中国大门的一个借口,然而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和其他亚洲国家侵略战争的失败再次表明:非正义的丧失良知的侵略战争不但不能自保,也终将被世界各国和爱好和平的人民所鞭打和唾弃。

  又一个甲午年到来了,它不光是对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警醒,也是对后人努力学习发奋工作建设强大国防、强大政府的鞭策和励志。当前中央对内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举措,就是对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昏腐享乐缺乏斗志的一个强有力的回应。国家近年来在航天、国防建设上的突飞猛进和敢为天下先的强国壮举,以及我们实现了在南海和钓鱼岛等海域的正常巡航,也显示了华夏民族的今非昔比,国力国防的强大和国家维护领土尊严的决心和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和全中国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上所展示的强硬和决心、和谐和委婉,足以彰示中国人民改变历史、超越历史、驾驭历史的能力和智慧。只要中国政府和人民能正视历史、牢记历史、不忘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受的耻辱与灾难,发奋工作励精图治,不断提高教育、科技水平,更加迅猛的推进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向世界前沿的发展,我们被称为”东方巨人“的称呼就不是神话,我们的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世界常青的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8-8-16 12:15:39
真是生在福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8-15 05: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