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岳阳楼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6: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岳阳楼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谪守 ( ) 浩浩汤汤 ( ) 薄雾冥冥 ( ) 岸芷 ( ) 汀兰
皓 ( ) 月 宠辱偕 ( ) 忘 樯 ( )倾楫摧 虎啸猿啼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 增其旧制 ( ) ( )
属予作文( ) 观夫( ) 胜状( ) 衔远山( )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不以物喜( )
前人这述备矣( ) 然则( ) 薄雾冥冥( ) ( )
若夫( ) 霪雨( ) 霏霏( ) 连月不开(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迁客骚人( )
春和景明( ) 沙鸥翔集( ) 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予尝求( ) 古仁人之心( ) ( )
或异二者之为( )  吾谁与归( )
先天下( ) 微斯人( ) ( )
3.写出下列点字在各句中的意义(3分)
南极潇湘(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 长烟一空( )
感极而悲(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一碧万顷( )
此乐何极( ) 洞庭一湖( )
4.默写(21分)
①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②而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5.翻译(4分)
①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于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在原文中默写出所缺的句子(6分)
(2)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18分)
①本文作者_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②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③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作者否定"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鲜明观点.
④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这种人的忧乐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
⑥说说文中"进"与"退"的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中哪些词语突出了滕子京的政绩斐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感情?3’

(5)联系全文谈谈第二段末提到的"览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

(6)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
(7)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3分)

7.读下面《范仲俺罢宴》,完成文后问题:
范文正公守 (bīn)州,暇日率燎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  (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 急忙)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 ,将出殡近郊, (fè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抚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 (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①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有关词句2’

②根据这篇短文所叙之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何新的理解?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6:31:57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1.zhé shāng míng zhǐ hào xié qiáng tí

2 .及;同俱,全   都;       扩大;    旧时的规模; 

同嘱,嘱托;   那;       胜景;    包含;

水流大而急;   边;       日光;    因为;

完全,详尽;   既然这样,那么; 迫近;    天色昏暗;

像那;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放睛;

冲向天空;    光辉煌      隐没;    降职或远调的人;

日光;      群鸟停息在树上  一起

持,执;     控求       品德高尚的人 思想感情;

指心理活动那两种心情;       归依;

在......这后;           非,如果没有; 这

3.直达;穷尽;到极点

看;景色

完全;一片;一个

4.5.略

6.(1)(2)略

(3)①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②黄鹤楼,滕王阁.③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适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一乎;一悲一喜;以物喜,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④衔远山........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⑤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⑥在朝做官;辞官归乡

(4)通,和,兴.对好友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政绩十分赞赏

(5)一悲一喜的两种感情;共同点:都是以人个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6) 孟了,屈原,杜甫

(7)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崔颢《黄鹤楼》

7.①公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 (zhōu 救济)给之

【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 浩浩汤汤 ( ) 薄雾冥冥 ( ) 岸芷 ( ) 汀兰

皓 ( ) 月千里 宠辱偕 ( ) 忘 樯 ( )倾楫摧 虎啸猿啼 ( )

2.填空

① 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② 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③“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_________, __________.

3.辨析词义

或 或异二者之为 ( ) 归 吾谁与归 (  )

而或长烟一空 ( ) 朝而往暮而归  (  )

极 南极潇湘 (  ) 备 前人之述备矣(  )

感极而悲者矣 (  ) 众妙毕备  (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扁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在文中的空缺处填写语句

5.前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 )

A 承接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递进关系 D 因果关系

6.“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文中借斯人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8.文中的二个问句属于什么问句? 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6:32:03 | 只看该作者

【探究拓展训练】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9.本文作者徐弘祖,号___________,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余闻之已久(     )    ②抵山麓(     )

③与生蝶无异(     )    ④过五月乃已(    )

1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部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仆)投何巢阿所栖僧舍    B、(大树)即发花如蝴蝶

C、(大树)与生蝶无异      D、(游人)群而观之

12.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

②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

13.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当地人对于蝴蝶会有哪两种解释?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zhé shāng míng zhǐ hào xié qiáng tí 2.①黄鹤楼、滕王阁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也 ③对偶、借代 ④或许 有时 归依 回来 直到 极至  详尽 具备 3.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B 5.在朝做官 辞官回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 7.末段中前两个问号是设问,后一个是反问

【探究拓展训练】

8.霞客《徐霞客游记》 9.我 到达 不同 停止,完毕 10.C 11.①(我)于是叫仆人挑着担,先前往三塔寺 ②有人说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同类。 12.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13.一说是蝴蝶变的,另一说是花形与蝴蝶相似,所以吸引蝴蝶前来。
【同步达纲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谪守巴陵郡( )②越明年( ) ③增其旧制( )④属予作

文以记之( ) ⑤去国怀乡( )⑥进亦忧( ),退亦忧( )

2.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则”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然则北通巫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人则无法家拂士。

3.“记”是一种 ;本文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之意。

4.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做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对文段中的三个问句分析正确的项是(多项选择)( )

A.第一个是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阐明“古仁之心”的内涵,由此突出“忧”

B.第二个是承“忧”而来的设问,引出“乐”,旨在阐明应具备正确的忧乐观。

C.第三个是反问,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D.三个问句逐层推进,前两句是围绕第三问进行的,第三问是全文的核心。

②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

A.叙事 B.写景 C.抒情 D.议论

5.“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实景还是虚景?产生这种声像、景象可能是由洞庭湖的何物引起的?这样描写的作用何在?

① ② ③

6.如何评价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创新能力训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或 ②以

2.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尝试着了解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

B.我经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C.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D.我曾经寻求古代仁人志士们的心情。

3.“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啊!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起回去呢?

B.唉!不是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哦!不是这种人,我同谁一起回去呢?

5.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并简述每层大意。




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因环境(好坏)而喜,也不因自己(得失)而悲。

B.不因环境好就高兴,也不因个人得失而悲伤。

C.不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6:32:09 | 只看该作者

【学科渗透训练】

载舟覆舟

[甲]马骇舆,则君子不安与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驾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乙]唐太宗曰:“太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安居忘危,处治记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思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道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诚如圣旨。”

本文(一)段节选自《荀子·王制》,(二)段节选自《贞观政要·政体》。两文段都以从水从民的巨大力量告诫君主谨慎对待民众。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如静之 静:使……静。

B.兴孝悌 兴:提倡。

C.临深履薄 深薄:深浅、厚薄。

D.诚如圣旨 旨:意思、意图。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则莫若惠之。 能留心治道。

水则载舟。 臣又闻古道曰。

A.两个“则”字相同,两个“道”字不同。

B.两个“则”字相同,两个“道”字也相同。

C.两个“则”字不同,两个“道”字也不同。

D.两个“则”字不同,两个“道”字相同。

以下3——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马骇舆,则君子不安与舆。( )

A.马怕车,所以君子就不能安心地坐在车上。

B.马怕车,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车上。

C.拉车的马受惊了,所以君子不安心坐车。

D.拉车的马受惊了,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车上。

4.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

A.做天子的,有道德准则,百姓就推举他做人主。

B.做天子的,如果施行仁政,百姓就拥戴他做人主。

C.做天子的,有道行就能受人推举而做人主。

D.做天子的,如果施行仁政,百姓就推举他做人主。

5.国家历数,自数灵长。( )

A.国家命运,自然会长久。

B.李氏王朝继承人,会次第传下去。

C.国家经历不止一个,像自然界那样绵延长久。

D.李氏王朝历代的气数,自然会长久。

6.两段文字的内容看似相同,其实是从不同侧重点写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荀》文从庶人骇政安政角度;《贞》文从天子有道无道角度。

B.《荀》文从施惠安政角度,《贞》文从居安思危角度。

C.《荀》文从比喻人手,展开对“安”议论;《贞》文从事实人手,展开对“畏”的探讨。

D.《荀》文从现实角度;《贞》文从历史角度。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两段都以水比喻人民的力量,告诫君主谨慎对待民众。

B.两段都从民本思想出发,意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

C.《荀》文的“载”、“覆”观,意在收买民心,施惠于民;《贞》文的“载”、“覆”

观,意在防范人民,居安思危。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①贬官,降职②第二年③规模④写文章⑤离开⑥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

2.A 3.文体不以物真.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功勉和规箴4.①ACD②D5.①虚景②阴风怒号③用声音来突出“悲” 6.可以从作者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等方面来评价。

【创新能力训练】

1.①或许、也许②因为2.C 3.D 4.C5……退亦忧‖……乎。‖……吾谁与归?第一层: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第二层,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三层,表达坚定的志向和对友人的勉励。(亦可分为两层,把上述二、三层会为二层)6.C

【学科渗透训练】

1.D 2.C 3.C 4.B 5.D 6.A 7.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2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