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8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5月24日,为了帮助我们新教师解读新课标,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观念,李杰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特地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了第七期线上学习活动,主题为:《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实施》讲座学习。通过史宁中校长的讲解,收益良多,主要感悟有: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新课标改革与时俱进,从“双基”→“四基”→“核心素养”,强调学习过程、学生亲身经历、获得成长,而非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我们作为学生的表率,祖国未来花朵的培育者,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研讨会,领悟编者的意图,主动参加观摩课、听同学科示范课、多参与教研活动,多听一些专家学者的研讨会,明确新课程体系在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内容、特征、施行等方面的变化,领会新课标的要义,把握新课程的思想,在教学中贯彻改革精神。
二、教师要研究教材,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新课标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为引导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亲身经历,进而能够理解领悟、获得经验,重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我们应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研究并“吃透”新课标、教参、教材,不断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探究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决定用直接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是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三、教师要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以往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采取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布置同样的作业,使得成绩落后学生消化不了,成绩好的同学却吃不饱,容易打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除了研究书本性知识,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针对性的布置难、易、适中的习题及作业,力求促进每个学生与之前的自己相比都有所进步,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精神,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教好书,培养好学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3:26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参加工作就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研读过,只是有需要才去翻看。2022年5月24日,在李杰老师工作坊的组织下,聆听了史宁中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数学教学变化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⒉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师需要做的: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2.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3:1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观看史宁中教授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实施》讲座,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有九个,分别是:一、数学眼光: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和几何直观;二、数学思维:推理意识、运算能力;三、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表格、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表格、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李杰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通过线上会议学习了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实施》的讲座。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些新的理解。
史教授的讲座分为三大部分:(1)实现内容与素养的融合,(2)内容变化与教学实施,(3)增加代数推理,增加几何直观。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数学眼光: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思维: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核心素养可以用“三会”来表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看的身边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感知数学。除了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2:59 | 只看该作者
5月24日,我非常有幸参与了李杰老师组织的课标学习活动,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在培训之前,每天只是备课上课,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很浅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到数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数学方法,了解数学思想,在课堂中注重创设与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教学情境,注重基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背景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学习数学知识,而应该构建富有数学思想的课堂。
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让学生所受到的数学训练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一直在他们的生存方法中起重要作用,这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我之前对数学思想了解的不够,通过这次学习系统的了解了小学数学中适合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使用最多。
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很多的难题,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乘法与面积的联系等。我在上课中,新授时有些不太难的题也会让孩子去画图,所以学生不知道画图的意义,认为画图多此一举,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在学生尝试解决不了时,提示画图的方法,让孩子感受画图的魅力。转化的思想,转化有四种: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逆为顺。在数学教学中,很多都是对旧知识的再学习,数学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比较常用。而在我的教学中,会用到转化思想,但是很少告诉学生用到的是转化的方法,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各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接触到了更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明白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这就需要我努力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在理论向实践转变的过程中,相信我能够不断感悟、不断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2:50 | 只看该作者
聆听了史宁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数学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后让我更加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学习中捕获一些与社会生活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这也许在一节课的教育中实现不了,但应当作为教师数学教育的“魂”,这将为学生提供正视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2:42 | 只看该作者
在李杰老师工作坊的带领下,我们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学习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讲座,收获挺多。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用“三会”来表述: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自己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要做个正确的引导者,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动手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另外,在新课标中,部分小学的知识都移到了初中,比如方程。虽然知识点难度下降,但是不意味着数学变简单了,反而从核心素养方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可能更高了。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必须对新课标的内容反复学习和思考,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改进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的应用,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的落地,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并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0-23 0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