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让生物教学“活”起来  



贵州省绥阳县郑场中学 李侧林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地区性中考制度的影响,生物学科被列为“豆芽科”。这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烦恼,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深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枯燥无味的生物教学“活”起来。因为它能吸引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自觉性,又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还能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感情投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的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凝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自然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对每堂课的开场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七年级新生上第一节课是时,一般可采用先“诱”后“入”,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后,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以及讲一些生物学的趣闻生物秩事,这样旁证愽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



三、注重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和“盐拌青菜”的盘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入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什么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肾脏的结构可先利用人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肾脏的位置,然后亲自动手解剖肾脏,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这样学生对肾脏的结构掌握得更加透切和牢固,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当然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救学生于“背生物”之中  



文登市三里河中学 王培阳



经常听学生说:“老师,我真使劲背,怎么背不下来呢?”,学生家长则说“我看着孩子背了好几遍生物,考试还是不会。”这些话表明学生学习生物还用“死记硬背”这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方法,不能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挖掘各种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



1.1 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



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直观教学既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又是生物教学的一种必要手段。生物学的直观教具很多,如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这些直观教具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教学手段的利用,将直观教具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放大,在屏幕上清晰、生动地显示出来,更能吸引学生细致地观察生物现象、认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讲述蚯蚓时,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蚯蚓在马粪纸面上的爬行和在玻璃面上爬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蚯蚓在马粪纸面上能爬行而在玻璃面上不能爬行呢?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明白蚯蚓的运动是依靠什么来完成,刚毛的作用是什么。再如,讲述关节的结构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给每位学生一个关节,部分学生便看不清关节的结构,只听教师讲述,增大了理解知识的难度。这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实物关节和关节模型投到屏幕上,结合多媒体放映关节结构课件,动态闪烁着指明各部分结构。学生就容易看清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学生发挥主动性,掌握这部分内容就轻而易举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加强实验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



如制作临时装片等实验,当学生成功地制作成一片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且独立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或结构特点时,其喜悦之情是难以自禁的。在尝试到成功的愉悦后,学生情绪高涨,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制作、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就比较顺利。实验完成后,学生很容易说出观察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这时候教师只需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学生就能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良好的兴趣会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总结出结论。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



1.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实用性



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意义,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内容时,通过投影、录像、微机的演示和语言的渲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当学生认识了遗传病及危害,了解了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明白了“法律上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我们应当怎样保护环境”,能运用生物知识,解释和解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动脉血管出血如何止血、煤气中毒及救治、如何保证每天合理膳食”等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记忆知识的质量。



当学生了解到当代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如器官移植、基因工程、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就会认识到生命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就会激发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学生就会积极投身到保护地球等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等于有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2.1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心记不如墨记”。我在每学年的第一节课首先向学生介绍做生物笔记的方法、要求:对于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让学生直接在教材上做出“标记”和“注明”;对于课本上需要补充说明的知识点,让学生记在纸上通过粘贴“增加”在教材相应的页面上。



标记:用直线或曲线符号把重要的内容标出来,用双直线或双曲线符号把比较重要的内容标出来,用圆括号把特别重要的内容括起来,关键性的字、词下面用三角符号标出来,重要的段落用大括号和星符号在段落旁标出。



注明: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移”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学生学习中随时查阅。如初一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中“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这方面知识,在本节教材没有讲,但在《细胞的生活》一节讲到,学生可把它批注在旁。再如初一下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没有讲光合作用的另一个产物:有机物(淀粉),但在第四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已经讲过,让学生在第五章第一个演示实验旁做出注明,便于对光合作用的公式和实质进行理解记忆。



增加:对于书上的某些知识点通过增加极其简要的文字和事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物特征》一节中的具体事例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家里发面用的酵母菌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馒头暄,它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夏日家里的食品容易腐败是由于部分细菌分裂生殖造成的;向日葵的向阳性等等;学生在学习时,可把这些材料增加在课本的相应页面上。



刚一开始学生对“做课堂笔记”可能不习惯,我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观察并提醒学生对要记的内容做好标记和笔记,每节课后坚持指导和督促检查,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促使学生形成做标记和笔记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方法,能够提高读书的有效性,增强学习能力,课后能够主动预习新知。特别是到了复习巩固的时候,学生更能感受到“笔记”的作用,对前后的知识能够连贯一致,对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效率也成倍提高。



2.2 对照插图学习新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



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照插图、图解,与课文对应学习。如《细胞分裂和分化》中有关染色体的叙述,学生对此是很抽象的,我利用“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插图以及“动物细胞分裂”图进行解释,让学生与正文内容对应学习,了解“细胞不分裂时遗传物质以染色质的形态出现,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以染色体的形态出现”,明白“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经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既有了统一的认识,又加深了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新教材中设置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在“图文结合”这方面尤其突出,如初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学习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对“人眼球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观察,明白了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理解了晶状体能折射光线、瞳孔能控制光线的进入、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学生在记忆课文中“视觉的形成过程”时,就感觉到形象、生动,言之有物。



生物试题中的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其中不少是来源于“探究实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利用“探究实验”产生的绘图等课堂再生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如在“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中,我除了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曲线,还让学生根据曲线分析: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有大也有小的说明什么?比较这两条曲线又能说明什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时对图读文,看图释文,教师讲解时,以图引文,以图释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文字题,有关的图像就会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遇到填图题就更容易填注。



2.3 运用类比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比较的方法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的,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学习“排泄与排遗、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社会行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等等这些既有相似点又有差别的生物知识时,进行归类对比和练习,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和记忆知识。



例如,在讲解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概念时,我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对比辨别,找出两者的本质区别:神经中枢是否包括大脑,这样巩固知识的效果非常好。



在初一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条件、场所、原料、产物、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区别,再让学生书写二者的公式,来认识两者的联系: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又被呼吸作用释放。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2.4 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新生物学教材图文并茂,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好材料,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课前预习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找出难点,记下疑点;学生在上课听讲和做笔记时就有目的性,就能注意老师的解释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学生在书上作一标记,提出问题,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能深刻地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中设置的“资料分析”栏目,十分有利于学生课堂阅读,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认识,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参照插图阅读,并增加自己的见解及一些生活中熟悉的例子,经过讨论,就能归纳出知识的要点,加深对“适者生存”的理解。



学生课后阅读的时候,我要求将概念和要点勾划出来,把主要内容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写在空白处。教学中我对新教材中设置的课外阅读等栏目也同等重视,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对上一节的课外阅读进行心得交流。



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由低质转向高质、由低效转向高效。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我相信会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李 萍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需要欢乐的时代。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愉快的心情融入到学习中,就会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中快乐学习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相反甚至是错误的见解,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把学生看作解决问题的伙伴。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而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为工具进行探索,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快乐的情绪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爱玩是初中生的天性。如果能把课堂中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玩”中,必然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准备好一件护士服,让一名学生穿上充当“医生”,其它同学充当“病人”。“病人”提出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如“我这几天生病了,吃不下饭,为什么消瘦了?”“刷牙时我的牙龈经常出血,该吃些什么样的食物?”等,“医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作出回答。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问题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有的学生发现,草丛中的蝗虫大都是绿色的,学生便产生了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将绿色蝗虫分别放在两块大的绿纸板和黄纸板上,然后各放入一只鸡,记录鸡吃掉全部蝗虫所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学生探究的兴趣高涨,有的学生捉来蝗虫,有的学生带来鸡,有的学生带来纸板,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理解了生物的与环境相适应的意义,在探究中快乐的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自己的课教得艺术、生动,学生才会学的愉快、主动,教学才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将会在快快乐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让“苍蝇”领着我们去认识“家蚕”








我们知道,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的认识到概括抽象的过程。但是,对于家蚕的认识,由于具体的教育实物资源的缺乏,所以,作为海岛的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对蚕的认识是陌生的,对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也不清楚,即使学生按照教材所介绍的生搬硬套地记住了,那也不代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这里缺乏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体会过程。生物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引进形象直观性质的课程资源,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在认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中,没有家蚕可用,我们找什么代替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赵德敏老师所教的二年四班的课堂。



一开课,赵老师先与学生谈起自己对季节的看法,说到自己不喜欢的是夏季,原因是夏季苍蝇太多,接着赵老师又说起小时候到厕所除四害,去抓墙角“黑色的苍蝇蛹”的故事,谈到蠕动“蛆”,说起会飞的苍蝇……, 而且一边给学生介绍,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随着他的介绍、板书、引导和学生的总结认识,我恍然大悟:赵老师是准备将学生最为熟悉,也最感观的苍蝇的一生为代表,对学生进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教学。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苍蝇”来代替对“家蚕”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认识,来加深学生对昆虫由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认识。而把课本中的实例“家蚕一生”(教材内打乱的图解次序)仅作为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和一个习题训练的方式。



此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连那些平日不愿意学的孩子也要举手,因为课程资源的输入不仅为学生解决学的疑难,而且也给学生带来了学的兴趣。



时下,课程理念观流行这么一句话:教师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站在生物课程与生物教材的关系立场上,这句话我们可以意会成两层含义:第一,教材里的内容不等同于所有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生物教师向学生介绍的学习内容不仅限于一本教材,教材只是课程及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只是学生真正所学需要的一部分, 教材不等于是学生学习的所有,生物学习内容应远大于教材;第二,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用教材里的内容去教,学生不易理解接受的话,那么用不是教材的内容去教教材,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行不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一位学生的“不合理”语言引起的反思



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中学校 向启尧



  上课铃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我今天要上的是《水中生活的生物》这个内容。这个内容需要上两节课,本节是第一节,讲的内容是鱼的外部结构。针对这个内容,学生应当有许多的生活经验,想来学生学习起来也是非常顺利的。



    教学开始了,我顺利的按照我的设计思路,展开了课件,画面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学生们也被这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所吸引。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浓烈,我也在暗暗地为我的引入成功而高兴。随着课件的进一步展示,也在朝着我所讲的内容深入。我所展示的海洋生物的图片,毕竟这里的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见过的也只是在电视等媒体上的。我展示了凶猛的大白鲨、整个身体像皮带一样的带鱼,身体像一个圆形的魟、以及银鲳。后面两种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根据我的教学思路,这些毕竟离我们的生活经验比较遥远。逐步的,我的图片也慢慢的贴近了生活。又展示了珍贵的中华鲟,并在此时也向学生讲了中华鲟的是保护鱼种。图片又出现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了让学生更加能理解,我就介绍了鲢鱼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鲢,鳙鱼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花鲢。正当我兴致勃勃的向学生介绍这几种鱼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那就是花鲢啊!”我满以为他的兴趣高,有了新的认识,可他接着说:“花鲢我吃过的,味道很安逸哟!”



    本来教室中各个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听我的介绍,哪知他的第二句话学生们都听到了。并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哄笑。我语速也顿了一下,并瞟了他一眼,脸色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也明显的感觉到我脸色的变化,都停止了笑声。课堂上的气氛也有些走样了。但也恢复了学习的氛围。



    我的课件也在此时展示了一张鲫鱼的图片。



    刚才的那个学生一看到,就大声地说:“哎呀,那就是鲫鱼。”本来此时我的心情也变好了许多,既然有一们学生认识了它,而我这节课就是以它来开展的。这不是更有利于我这节课的教学吗?哪知,没有等到五秒钟,他又发言了:“鲫鱼比花鲢还好吃些,肉嫩,很香。我还捉过呢。”



    他那大喇叭似的声音仿佛是晴空的一声惊雷,全班学生都听见了。我也暗暗的想你不说后面的那几句多好,学生们有了上次的经历,没有敢哄堂大笑,只有些学生低头悄悄的哧哧的笑。而另一些学生也正看着我,在等我的反应。



    此时我的思路也被他的话给搅乱了。根据往常的习惯,我也许又会又会瞟他一眼,以示制止。但上次的效果都没有,这次这样肯定也是没有效果的,本想批评他几句,突然又想,自己小时候不是也捉过鲫鱼吗,还养过呢。想来学生们也做过这些活动,我于是就问:“同学们,你们吃过鲫鱼吗?”学生们被我这一问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有很多愣了一下,仿佛在揣摸我的心理,是不是接下来要批评那个同学呢?胆大的学生也小心翼翼的回答:“吃过。”我又问:“好不好吃?”我接着说:“好吃,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一样。那么你们捉过吗?”学生们看出我没有要批评那位学生的意思,几乎全班的学生都大声的说捉过。这时,我又问了一个简单得令他们想不到的问题:“你们说一说,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们一下子好像被蒙住了,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但又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当然是生活在水中啊!”语气中还显得有些不值一答的口吻。我说:“对,我们这节就是要讲《水中生活的生物》。并且要以鲫鱼为例来讲。”学生释然。刚才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又变得轻松了。我又接着说:“既然你们吃也吃过,捉也捉过,那么有谁能告诉我,鱼是靠什么游泳啊?它的向前游动、上浮、下潜、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呢?”这时只有几个学生说是靠鳍。我又问:“鳍有多少片,有几种鳍,每种鳍的功能相同吗?”这时,学生们回答不上来了,很多学生也低头看书了。我说:“那好,你们看来还不知道,那些就先自学一下,看谁能先回答刚才的问题。”经过三分钟,最先举手的是那位“偏离”了课的内容的学生,并表现出了胸有成竹的姿态。



    其实,我还是担心他又回答偏了。请了几位学生,但回答都不够理想。于此同时,他见我没有叫他,也显得更加有些想回答的欲望,手也举得很高。这是这个班的学生中少有的。于我就叫了他。你猜怎么着,他却是回答得最全面的,最精彩的。



    课后,我就这堂课作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我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体现新课标精神,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味的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教学前设计的思路并一步一步的进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也忽视了他们的思维的存在。由此,也想到的爱因斯坦,我以前的教学,也和爱因斯坦的老师一样,也把学生的一些问题视为怪问,扼杀了他们的拓展性思维。



    第二、学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以我第一眼瞟他,显得我对他不够尊重,让学生心灵深处感到了老师的鄙视。近一步和我拉开了师生间的情谊。学生的想法,有时与我的“传道”相“背”,也正是他们的想法,也才有了“解惑”之说。我在想,如果以我第一次的行为——瞟他一眼,第二次仍是那样,那么也就没有他那样精彩的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很高,学习非常主动。



    第三、我的随机应变能力须加强自我锻炼。当学生中的语表达明显和讲授内容差异大时,没有及时出合理的反应,而是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法加以制止。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折,学习知识的思维也无法打开,想像力遭到扼杀。这次教学,反应出我的随机应变能力必须加强锻炼。



    第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应随着我的思路来进行。这样的教学也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做法。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大连市第十八中学 鞠 彤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熟悉的歌声一定把你带回了童年。游戏是我们童年的乐趣之源、成长动力,即使成年以后,也勾起你无限的回忆和向往。同样,游戏为青少年学生所喜闻乐见,游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

    新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增加了资料分析,图片改为了彩色,除此以外,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员”,并没有太大变化。怎么能出新意呢?课前我就陷入了思考,心里有了一个主意,只看学生的意见了。经过探讨,同学们一致乐于分角色扮演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甚至还有同学要扮演地球母亲……大家的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我们约定,各个小组分头准备,上课时一决高低……

    于是,有的收集材料,有的制作头饰、道具,有的编台词,有的导、有的演,不亦乐乎。总之,是“各组有各组的高招”。

    上课了,小组汇报演出开始。植物们底气十足,昂首阔步、挺胸抬头地自我夸耀,你听他们说:“我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动物呢!没有我哪有你们?你瞧,我多伟大,所以我是光荣的生产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地表现自己的强壮,细菌、真菌则先是唱着歌上场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细菌……”失落地描述自己的渺小、被人忽视,然后则斗志昂扬地表现自己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我们细菌和真菌,世界将是什么样,你知道么?(神秘地)遗体遍地都是,垃圾堆积成山,正是有了我们的分解,把复杂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给植物重新利用。可千万不能小瞧我们这些分解者呀!”

    就在各说各的理之时,地球母亲以宽阔的胸怀提示大家是一家人,缺了谁也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应该互相团结,彼此爱护……

    最后,我也适时参与其中,说道:“同学们,只有我们这些生物也不行,我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我们自由畅快地呼吸,有你、有我、有他,因为我们有地球这个家园,让我们一同爱护她吧!”将游戏升华。

    表演完的小组意犹未尽,没轮到的小组急不可耐、跃跃欲试。一节课就这样在生龙活虎、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新的课程、新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天地,新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切方式方法都可引以为借鉴。寓教于乐的游戏恰当地介入课堂成为可能,亦在情理之中。即使对于成人,快乐、天真都是我们由衷的向往,何况刚刚站在少年向青年迈进门槛的初中生?沉闷严肃的课堂使他们过早成人化,压抑了本来的求知欲、学习欲。为师者应积极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土壤,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生物老师教学随笔

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快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二五中学 司秀和



伴随着《高山流水》的音乐铃声响起,一堂学生盼望的生物课悄然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我走上讲台,快速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词组:汽油、汽车、食物、人、能量、运动。学生用疑问的目光看着我。我微笑地看着他们,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异常兴奋地讨论起来:“汽油燃烧放出能量使汽车运动,人吃食物后有了力量能运动,说明食物中也含有能量。”水到渠成,我接着问到:“大家想不想当回科学家,来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呢?”他们高声喊到“愿意!”就这样拉开了探究活动的序幕。

接着是选择课题、制定计划、讨论完善计划。这时有一个小组讨论的声音高了起来,我悄悄走过去,静静地听着。“易拉罐上的孔不能太小和太少,否则氧气不足,花生不能很好地燃烧。”“但是也不能太大呀,花生放出的能量丢失得太多了!” “我们再想个更好的办法吧。”原来他们是在为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制作而争论着。我不失时机地走上讲台问到:“实验装置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各抒己见:空间要大,使氧气充足,花生种子燃烧要彻底,保证能量少丢失,使用要方便、安全……

实验阶段学生少了喧闹,多了认真的态度,多了仔细的观察,多了精心的计算。在花生种子燃烧时,放出了很浓的黑烟,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联想:一粒花生种子燃烧就能放出这么多的烟!这些烟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注意燃烧物的排放;还有清明节时,人们燃烧祭奠用纸的烟雾也会影响环境。怎样才能减少环境中的烟雾散失呢?他们找到了我,我及时表扬了他们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但是我并没有给出答案,一个新的想法在我头脑中形成,我对他们说:“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也有一定的难度,希望你们把问题延伸到课外,以小组的形式,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写成小论文。有没有信心找到答案呢?”“有!”

《课程标准》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思路开阔,小组合作也非常好,不仅做了实验,而且通过实验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师只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充分地展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么强烈,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本实验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懂得了“为什么人吃饭后就有力量”这样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

自从开始新课程实验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课堂的主宰真正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探究欲和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他们的回答常常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我也深深感到可爱的学生是一个个巨大的“信息库”,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课堂上的各种变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教学相长”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5 1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